APP下载

远离误区,呵护腰肌

2012-04-29姜亮董源庆鲁凯伍杨丽伟

家庭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腰椎

姜亮 董源庆 鲁凯伍 杨丽伟

腰部常有酸胀、疼痛、无力,遇到站久了或坐久了,或早晨起床、寒冷潮湿的天气时,疼痛还可能加重,去医院吧,X线检查没什么异常,其他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毛病。这时,你要警惕,腰肌劳损可能已经盯上你。

对于腰肌劳损这个名词,很多中老年朋友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很多人都经受过或正在经受着它的困扰。本刊曾在2006年9月刊出过《保护腰肌,告别劳损》一文。几年来,我们依然时不时接到读者关于腰肌劳损方面内容的来电、来信咨询。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读者朋友加深认识,远离误区,健康生活!

43岁的张楠是一家外企的人事经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桌旁,查查文件,写写计划。就连和隔壁同事交流意见,他也基本都选择在网上沟通。有时候工作忙起来,他连上厕所都选择了“忍”。

就是这样一个老板眼里认真敬业、精力充沛的得力干将,这两个月却不大“给力”,做事马马虎虎,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原来,他被恼人的腰痛缠上了。以前张楠在办公室坐一整天也没太大感觉,现在坐个把小时,腰就痛得厉害,休息会又能缓解一些,本想忍忍算了,哪知腰痛反复发作,让他没法安心做事。

无奈之下,张楠只好求助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化验检查报告正常,X线检查也无明显异常,医生告诉他患了“腰肌劳损”。

据统计,80%的成年人一生中几乎都有过腰痛的经历。在欧美国家由于腰痛而导致的费用占所有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感冒,由此请病假而造成的社会劳动力损失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在我国,因腰痛而就诊的患者占骨科门诊量的30%左右。

而腰肌劳损,正是引发腰痛的最常见原因。

X线或CT检查可无异常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其临床特点是以腰部酸、胀、痛为主,特别是在保持一种姿势较长的情况下愈加显得突出,而稍事休息和轻微活动则可减轻或缓解。其腰痛虽不严重,可以耐受,但往往迁延不愈;腰痛时少有明显的固定压痛点,但对腰部的小范围予以叩击却具有显著效果,可使疼痛得以迅速缓解;尽管患者长期腰痛不适,但X线检查或CT检查并无器质性改变。

我们知道,人体的腰椎是由各种关节和韧带接连而成的,腰背部的肌肉对协助增强其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腰肌劳损是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形成的损伤性炎症。表现为用力弯腰,挑重担或举重物之后,突然发生腰痛,且腰椎两旁肌肉发生痉挛而有触痛,提示可能为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

长期的、积累性的腰部创伤易引发腰肌劳损,如一些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经常在非生理位置下操作的修理工,以及长期固定姿势工作的银行、公司职员。一些需要反复弯腰的劳动者,如平时不注意加强腰背肌锻炼,均可有腰部的积累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

除了上述原因外,风寒、潮湿等因素也不能忽视。有些患者常年睡在潮湿的地铺上,有些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这些因素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筋膜渗出、粘连,从而影响肌肉的营养和代谢,导致肌肉变性,出现劳损。

腰肌劳损,还是劳累性腰痛

在中老年腰痛人群中,腰肌劳损最为常见,但需要与其他因素所致腰痛进行鉴别,以防止误诊。劳累性腰痛与慢性腰肌劳损具有较为相似的临床表现,都为广泛性腰痛、均有活动后加重的特点。需要认真进行鉴别,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劳累性腰痛,是指平时缺少运动锻炼的人,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活动后,所产生的一种广泛性腰部酸痛。此类患者,按压其腰部时可有明显的压痛点。劳累性腰痛的产生是由于患者平时腰部活动少,腰部肌肉适应性差,而一旦活动过多便会导致代谢产物(主要是乳酸)生成过多。大量乳酸聚集于腰部组织中,刺激腰部组织就会使人产生酸痛不适的感觉。欲治疗这类腰痛,可以先让患者洗热水澡,以促进其腰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酸性物质的代谢。然后让患者充分休息,避免使腰部剧烈活动。经过以上两个方面的简单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在1~2日内得到缓解。此类腰痛一般来说无需用药。

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在发病前有急性腰扭伤病史,因治疗不当使腰痛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或并发腰肌劳损。也有一部分腰肌劳损患者没有腰扭伤病史,而是由于长期从事弯腰劳动或者长期的坐姿不当,使得其腰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腰肌劳损。腰肌劳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消退也慢。这些发病特点与劳累性腰痛不同,后者来得迅猛,去得也快。腰肌劳损的临床特点是:劳累时加重,休息时缓解;如果再次增加活动量,腰痛又会加重。腰肌劳损的腰痛范围比较广泛,但无明确压痛点;如果捶击腰部非但不会加重其疼痛,反而会使其腰部感到舒服。通过这一点也可以使腰肌劳损与劳累性腰痛相区别。

此外,腰肌劳损还易与以下几种疾病混淆,应该仔细分别,去正规医院检查。

增生性脊柱炎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清晨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帮助诊断。

陈旧性腰椎骨折有外伤史,不同程度的腰部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或附近骨折。

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可做腰椎CT或MRI检查帮助诊断。

就诊时,你可以这样做

腰痛是腰肌劳损患者的主要表现。在骨科门诊,每天来就诊最多的就是腰痛患者,怎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治自己是否患有腰肌劳损呢?就诊时,患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由于门诊患者多,轮到自己见医生时,可能只有5~10分钟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病痛告诉医生,让医生能准确地诊治非常重要。作为有经验的医生也会引导患者讲出自己的主要不适,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也有因为患者讲述不清,造成诊断不及时、检查重复等情况发生。以下几点对于患者非常重要。

按照医生的思路来,不要答非所问

医生在看病时有一套规范的问诊程序,这有助于快速做出初步诊断,接下来安排必要的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先别让医生看片子

医生看片子固然重要,但这一会使医生“懒得”去做专科查体,二也影响了医生固有的诊断程序和思路(骨科医生正确的看病程序是问诊、查体、看片子)。

不要说自己得了什么病

有的患者一进诊室,还未等医生开口,就反复说“我已经在XX医院看了,医生说得了什么病”,这样会让医生“先入为主”,影响判断。正确的是按照医生的提问,准确回答自己的不适、时间、既往诊疗过程和效果等。

不要主动要求做XX检查

有的患者一上来就要求医生开CT检查,看有没有椎间盘突出,好像自己很懂,甚至怀疑医生的水平(比如医生建议先拍个腰椎X线片时)。不错,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突出部位、程度,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引起腰痛的疾病不下数十种,多数疾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而腰椎间盘CT扫描通常只选择3个椎间隙,上来就做CT检查可能既费钱又不能确诊。

其实,目前在脊柱疾病(尤其是腰腿痛、颈肩痛)诊治中最常用和首选的辅助检查的仍然是普通X线检查,它可以总体上观察患者脊柱的序列、脊椎的形态、椎间盘高度等,有助于排除感染、肿瘤等疾病。

另外,要向大家推荐磁共振(MRI)检查,这项检查虽然较贵(大约是CT的2倍),但目前在脊柱外科远比CT更常用。患者总觉得CT一查,基本上就知道得了什么病,其实不然。大多数病变表现为软组织病变, MRI比CT更清楚(除了对骨组织分辨率),看到的范围也更大,更有助于早期诊断。

腰肌劳损,试试按摩

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症状可以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理疗、持续牵引、改变体位和生活习惯等保守方法得到缓解。药效较好的多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局部封闭药物等,但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药物的依赖性,不建议长期使用。理疗、针灸均可以达到活血化淤、疏通经脉的作用,可以尝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通过推拿按摩能补肾健腰,祛风散寒。推拿要在明确诊断、病情稳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不规范的推拿按摩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而且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按摩的主要穴位有揉按脾俞、肾俞、志室、大肠俞、腰骶穴。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大概就是后背腰部上方20厘米左右,两手中指按在穴位上,用力按揉30~50次,擦至局部有热感。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处取穴,两手拇指同时按第十一肋肋端,双手护腰,中指用力,四指合力拿捏,20~30次。

腰骶是从肾俞到尾骨,左右距腰椎中线五横指范围,手法:双手五指并拢,掌根向上按在肾俞,双手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发热为止。

志室在肾俞外两指处,手法:两手同时握拳,食指掌部突起处抵住志室,揉按20~40下,再用指掌擦揉20~40次,直至腰部发热。

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处,也就是在胯上方腰椎旁两横指处。手法,双手护腰,或者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按揉20~50次。

同时,再配合转腰胯、前俯身够脚趾等活动会事半功倍。

体育锻炼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腰肌劳损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当重视避免一些容易损伤腰肌的动作,如弯腰持重物、多次反复弯腰等;其次,一旦腰扭伤,必须休息,以防脊柱不断活动干扰损伤软组织的修复;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姿势,长期坐位的职业者必须保持正确的坐姿。因工作需要长期弯腰的人,如护士、文秘、司机等,必须使身体重心位于髋关节和足部,这样不易引起腰肌疲劳。对于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弯腰取物,上、下楼梯,负重爬山等活动,均需保持良好的姿势,以防腰肌劳损。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也是预防腰肌劳损的重要一环。

传统健身术

中国传统健身术十分强调“以腰为轴”,把腰部活动看做生命之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都是以活动腰部为主。常用方法有:扭腰转胯、俯仰伸腰、左右弯腰、桥形拱腰、旋腰转背等。通过这些锻炼,可改善腰背部血液循环,锻炼腰背部肌肉,防治腰肌劳损和腰背酸痛。

应当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椎间和椎旁的韧带相对松弛,椎间盘已逐渐纤维化,如腰部活动过大,超过了韧带正常承受能力,反而容易发生损伤。因此腰背活动的幅度要小些,动作轻柔和缓。在开始锻炼前,适当作必要的准备活动。

腰腹肌训练

由于腰骶关节是承受身体重量的大关节,是腰部活动的枢纽,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做一些前屈、后伸、侧弯、回旋以及仰卧坐起的动作,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韧带坚强,关节灵活,可增加未受损肌肉的代偿能力,同时也是预防慢性损伤发生的关键性措施。

编者注:关于腰部功能锻炼的飞燕式、拱桥式、仰卧起坐式、坐位旋腰式,本刊曾多次提及,如2010年3月上旬刊“康复之路”《飞燕摆尾,告别“腰突症”》,在此不再赘述。

合理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小区内的组合锻炼器械)中的系列腰腹训练器,也是较为简便易行的腰腹肌锻炼方法。

1.伸腰训练器。可锻炼腰腹肌肉,增强腰部柔韧性。方法:双手抓住伸腰训练器的两侧把手,腰部向后靠在其弯曲板上,身体尽量向后做伸展运动。

2. 使用仰卧起坐平台,可增强腰腹肌力量和下肢柔韧性。方法:仰卧于架上,踝关节置于横杆下,双手交叉贴于脑后,起坐身体向前弯,双肘触膝,然后返回原位。

在健身路径锻炼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同时选择增强心血管机能以及上、下肢力量的器械练习,不能单纯地只关注腰腹肌的练习。

体质弱、年纪大的朋友,应先尝试一下,以确定自己能按标准要求完成的最少次数,适应6~8周或更长时间以后,再慢慢增加练习次数。

练习时腰背肌肉伸展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以防肌肉拉伤等。

进行一组动作锻炼之后,注意使用腰背按摩器来放松腰背部的肌肉。

倒走锻炼

有些朋友尝试使用倒走散步的锻炼方法,因为倒走时人体骨盆倾斜方向与正常前行时相反,因此,腰部肌肉紧张状态得到松弛和调适,有利于劳损部位的康复;此外,倒行还能加强背部竖脊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颈椎等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骨的作用,故而坚持下来对改善腰背疼痛的症状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倒走时,应选择相对开阔、平坦、安全性好的场地。双手叉腰或左右摆动,挺胸收腹,行走时脚尖稍离或轻擦地面。倒走时还要配合深呼吸,即起步时深吸气,向后退步时深呼气。如上反复练习,可根据场地情况走直线或圆圈,最好坚持每日2次,除了准备和放松活动,每次倒行5~10分钟。倒行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步幅适中,快慢适度,全身放松,以锻炼后少量出汗、轻微的疲劳感次晨消失为适宜的运动量。

这些误区,你认识到了吗

生活中,还有不少腰肌劳损患者存在以下错误认识或行为,值得注意。

滥用止痛药

一些腰痛患者在对腰痛的性质和原因还没有查明的情况下,就自行服止痛药,这样做虽然会使疼痛的症状改善,但却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这样会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也增加了对肾脏的损害,还容易诱发体内出血。

以“补”代治

有些腰肌劳损患者到医院去拍腰椎片子后,没有发现问题便放弃治疗,开始花大价钱“补腰”、“补肾”,自然是效果欠佳,且使病情继续发展。腰肌劳损如长期不能有效治疗,可诱发急性腰扭伤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等较为严重的后果。

重治疗轻预防

有些患者把病愈完全寄希望于医疗手段,然而多数的腰痛都与不正常的姿势有关,我们应该从源头上找到病因,矫正不正确的姿势,在生活中加以防范限。重治疗而轻预防,显然是舍本逐末。

忽视效果的巩固

多数患者虽然知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但通过锻炼后症状有了改观,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不必再进行下去。其实,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彻底摆脱腰痛,还要巩固锻炼,否则腰痛反复发作,病情只会越重。

腰肌劳损是老年人的事

提起腰肌劳损,许多青年朋友会习惯地认为那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自认为年轻力壮,并没有把腰部不适放在眼里,不预防,也不医治。

现在医学研究证明:随着现代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中青年人患有腰肌劳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高,甚至青少年阶段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腰椎病症状。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职业腰痛早防治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久坐当心腰“感冒”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