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内容讲练的有效性
2012-04-29段立蕊杨敏
段立蕊 杨敏
摘要: 讲练新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一个有效的教学内容讲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动机、指示方法论、价值判断和规范概念等作用,这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教学案例主要从教学内容讲练的有效性入手,分析和探讨如何合理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 讲练新内容组织教学《到上海去》
讲练新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主要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因而所占的上课时间也较多。讲练新内容包含了讲解新知和操练新知两部分。新知识的讲解一般以教师讲述为主,但也要尽量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应不时地穿插问答和练习,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及时记笔记,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内容讲解的有效性。操练新知常和讲解配合起来进行,这样,教学就比较有节奏,更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一堂好课,应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师能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能否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练,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说,有效的教学内容讲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动机、指示方法论、价值判断和规范概念等作用。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内容的讲练有密切关系,教学内容讲练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讲解内容时都有一定的教学步骤,一般是由视、听、读、写、问、思、说、练等诸要素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而成的。同时,在讲解课堂内容时,教师应贯彻一些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和开展。教师可以使用精讲多练原则、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听说实践为主,通过对课文生词,句型和语法的讲练,并强调以句型为中心的反复实践,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和实践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语言和情景的结合,创造较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此外,在句式语法讲练中,教师可以对课文的句型具体化为一些例句,先让学生接触例句,然后通过模仿、类比、操练,掌握语言技能,也可以用归纳法,让学生接触到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大量的练习,最后从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语法规则。这些都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体现教学内容讲练的有效性。反之,则可能会引起课堂失控的现象;学生不能读有语境,练有语境,说有语境;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等。
本教学案例主要从教学内容讲练的有效性入手,分析和探讨如何合理地组织教学,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们在课堂内容讲练的设计上有所帮助。该案例中的课文选自汉语初级教材,是针对留学生初级学习者来编排的,课文的题目是《到上海去》。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个教学案例,授课内容为《到上海去》,时间是50分钟。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行为对本课出现的新的语法和句型进行讲练。
教师首先导入语法点进行演绎归纳,并进行巩固操练。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对“有”字句进行讲解,首先教师显示课文中出现的“有”字句句型,“我有一(个)好朋友”;“有的贵,有的不贵”;“只是有的地方不好走”;“可是有的时候没有船”;“有人告诉我,也可以坐船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进行语音语调的纠错并询问学生“有”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是“have”。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满意。接着教师解释在汉语中“有”字包含很多义项并用幻灯片显示“有”字句的使用规律。
肯定式:①表示具有,拥有。与“无”相对。例1:我有一件新衣服。例2:他有一个姐姐。②表示包含、列举。例1:一年有十二个月。例2:参加晚会的有工人、农民、干部。③表示存在。例1:屋里有两张桌子。例2:学校门口有很多汽车。④表示估量或比较。例1:这片果树有上千棵吧。例2:他有哥哥高了。⑤表示发生、出现。例1: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例2:这个孩子有进步了。⑥用在人、地方、时间前面,表示一部分。例1: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例2:这个县有地方富,有地方穷。例3:有时打球,有时游泳。
否定式:例:他没有钱。教室里没有人。在讲每一个义项和使用规则时,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明白,如明白教师表扬学生后接着讲解。如不明白,教师则用英语进行适当的阐述直至学生明白。之后教师提出课文中出现的“有”字句逐个进行分析解释。“我有一(个)好朋友”(表示具有,拥有)。“有的贵,有的不贵”(表示一部分)。“只是有的地方不好走”(表示估量或比较)。“可是有的时候没有船”(表示估量或比较)。“有人告诉我,也可以坐船去”(表示存在)。然后教师预设了一个场景(美国人—中国—学习汉语半年),请同学们尽量多地用“有”字句来进行接力描述活动。同学们说我是一个美国女该,有25岁了。我在中国学习汉语。我离开美国有半年了。中国有很多城市,有的地方我去过,有的地方没去过。经过半年的学习,我的汉语有了一些进步。我有信心,我能学好汉语。完成此任务后,教师给予表扬。
接着教师讲解第二个语法点,疑问代词的用法。首先,教师仍然显示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并进行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然后教师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进行提问。教师问:“谁是你们的汉语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你想去哪儿?你们班有多少人?你住几楼?请问,去车站怎么走?这个电影怎么样?”学生逐个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对答案给予肯定和表扬。
之后教师又用语气助词“吗”提问。教师问:“今天是星期一吗?学生答不是,是星期二。教师又问那个商店远吗?你的身体好吗?老张是北京人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纠错和表扬。
最后教师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相叠进行提问。教师问:“你最近忙不忙?汽水你喝不喝?老师的话你听得懂听不懂?晚上你看不看电视?你写(信)没写信?那个地方你去过没去过?今年的计划你们完得成完不成?屋子收拾得干净不干净?”学生依次回答各个问题,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列举一些例子要求学生分组在3分钟内讨论以下哪些句子要用“吗”,哪些句子不能用“吗”。(a)你是美国人?(b)你学习汉语?(c)你是哪国人?(d)你学习什么?(e)你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f)你学习汉语还是日语?(g)你是不是美国人?(h)你学习不学习汉语?3分钟后,教师依次让每组学生都陈述他们的答案并给予答案的订正。这时所用课堂时间是48分钟,距离下课时间还有两分钟,教师让学生认真体会今天所学知识,如有不明白的问题可进行课后答疑。
二、案例分析
(一)优点
1.直接导入语法点并进行演绎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和句型。
这堂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直接导入语法点并进行演绎归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和句型。教师突出关键的、实质性的内容讲解有利于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紧扣讲练结合原则。
这堂课规范地运用了讲练结合这一原则。整个课程安排了两个内容的学习,并更换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边讲边练,对复杂的新内容分成几个教学段落来进行,有起伏,有节奏,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教学安排合理,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4.注重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缺点
1.照搬讲解。
这节课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把“有”字的所有义项都进行了罗列和分析,这样把所有义项照搬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的头脑中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信息,教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学生被迫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自顾自地按照自己主观拟定的教案照本宣科,没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监控,这不利于对内容的消化和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内容过于枯燥,讲课形式略显单一。
4.无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
三、改进策略
(一)注意精讲多练
教师应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者比较法,并辅助图片、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具,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定义、内涵、规则或者结论上去。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可说不可说的东西进行割舍,多腾出时间给学生练习。
(二)全方位练习操作法
为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全面实施教学思路,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应贯彻“学生是中心,练习为先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氛围,在这一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个人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最终构建其语言能力。比如在教师提出课文中出现的“有”字句逐个进行分析解释时,可以先让学生解释不同的义项,教师再深入阐述。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答案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的用法,形成一种较好的教学反馈机制。
(三)调整教学内容的某些顺序
可以穿插语法教学和课文阅读教学一起进行,甚至把词汇教学放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这样可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语法教学时诱使回答、组词造句、引语复述、变换句型等。
(四)对已学内容进行再次总结并及时布置相关作业
此时,教师可以以小结方式强调和归纳所学知识,也可以提出或留下问题启发思考和回忆。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3).
[2]吴勇毅.汉语“学习策略”的描述性研究与介入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04).
[3]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