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012-04-29赵秀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理解课文理解能力

赵秀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这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让学生对每节语文课都感兴趣,方法有:

1.创设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上课时,我常用简单的导语创设出一种美好的场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桂林以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清水秀,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学生听后,兴趣顿生,马上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

2.从与课文主题关系密切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学生顺着提问去阅读课文,自然会明白课文的重点所在。

3.借助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可以把文字描写的人、景、物变成看得见、听得着的活的形象。学生可感可知,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愉快。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培养理解能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去理解。由于学生年龄小,文化素养、生活经验、阅读能力都还不足,所以他们在阅读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就会受到限制,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等器官的图画、音乐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先用幻灯片打出了文中的插图,并播放古筝曲,再配以富有感情的描述:“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直观的图画、动听的旋律、形象的描绘,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其中。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想了解“那里为什么这么美”,于是求知的欲望就产生了。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使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带学生进入书本,这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要求能神游于作者创作的艺术境界之中,达到忘我的境地,并且通过情感体验领悟到作者的用心。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读、写、画的方法,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乎其外”是指领学生走出课本,这是学生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出”是指学生对课文含义理解的升华,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理性思考。教师可运用组织讨论、质疑问难的方法,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学生具备了理解能力,就会充分地想、积极地说,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甚了解文章书本,要使他们尝试去了解;假如真了解了,印入必然情深。

三、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1.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写运用的能力。我在教《翠鸟》第2自然段时,通过学习比较,让学生明确了这一段是总分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清楚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三句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总起句进行了具体说明,于是我提问道:“这一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样,学生按照写作顺序去分析,不仅很快弄清了条理,还顺便找出了表现手法、优美词句等,真正了解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2.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如教学《翠鸟》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教师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学生自然就会领悟到总分句的结构形式。平时,教师指导学生练笔时,就可有意地引导学生选用这种形式写作文,不断进行练习。比如教师可出示几个总起句:“家乡的小河”“他是一位爱劳动的孩子”“我家的小猫”……学生在这些话后用并列结构的两三件事来具体表述,也就形成了一篇结构得当的文章。

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扎实有效地进行了单项训练,促进了知识的迁移。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什么事物就能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去表达。渐渐地,学生会由厌读怕写变为喜读乐写,并能写出好文章来。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就要从细节入手,也就是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逐步到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段、篇。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会运用,也就是能写出一篇句通字顺的小作文来,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重要途径。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理解课文理解能力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