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课题学语文

2012-04-29孙少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林则徐课题

孙少学

“题好半篇文”。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人写文章,在拟定题目时无不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读者的角度来说,题目居文章之首,率先印入读者的大脑,题目生动引人,读者就会兴趣盎然。由此可见,小小题目内涵万千,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围绕课题,提好问题

提好问题,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关键。这些年来,在不少语文课上,有一幕司空见惯:老师指着课题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都有哪些问题?”于是,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许多问题来。老师就说:“有些问题,我们读了课文就能解决,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这样的开场我见过许多,有些老师通过提问凝聚注意力,课堂氛围热烈,整节课如诗一般流淌。我也见过许多根本不是问题,老师却当问题来讲,整堂课学生或鸦雀无声、不感兴趣,或个个胸有成竹、滔滔不绝,究其根本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

众所周知,提出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起点,解决学生内心的疑问是吸引学生走入课堂的关键。提什么问题学生说了算,老师不能引导学生提老师想要的问题,而是要启发学生抓住“题眼”提问。这样的训练多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围绕课题提问的方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提高课堂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读好课题,理清脉络

语言有感情、有色彩,学习语文就是要感受中国文字内在的美。我们在读书时关注的内容不同,所获得的信息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读好课题,关注课题中的不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比如我在教授《虎门销烟》这一课时,引导学生破题的时候从朗读入手,提问:“你认为读这个课题的重音应该在哪里?为什么?”答案有三:1.林则徐虎门销烟(突出人物),课文没有介绍,可顺势交流一下有关林则徐的资料。2.林则徐虎门销烟(突出地点),引导学生弄清虎门滩销烟池的构造。3.林则徐虎门销烟(突出事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的部分。然后提问:“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叙事性文章的要素有哪些?课题缺少什么?用补充要素法概括文章。”答案:1.四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课题中没有时间,需要补充。3.课文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滩销毁鸦片。

三、围绕问题,以学定教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所提的问题不可能个个都准确。为了提高提问的质量,保证学生提问的兴致不减,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取舍。找出共性问题后,教师及时板书,与学生达成学习共识,凝聚人心。切不可用过多的时间纠缠于毫无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问题是教学的起点,问题一旦确立,就要以此为纲,提领而顿,时刻保持学生的兴趣,顺着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切不可问题提得轰轰烈烈,上课依然我行我素,将学生的问题置之一旁,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抓住课题学语文,是一个好方法!它带给课堂的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律动,培养的是学生“敢想、敢问、会问、善问”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林则徐课题
《林则徐》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林则徐禁烟
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之我见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代名臣林则徐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