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掉浮躁,培养认真能力

2012-04-29唐曾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走神儿小猫教育者

唐曾磊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要面对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多孩子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特长,但只要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内心就很容易产生深深的自卑。

根据脑科学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学习潜能。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学习不好呢?

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有:用功程度不够、学习不自信、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学习兴趣、记忆力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激励因素、自我设限、不认真听讲等。

我们试以不认真听讲为例来进行分析:

孩子很难长时间专心致志地听讲,他们会时不时地走神儿。走神儿分两种:一是被动走神儿,比如听到窗外一声鸟叫或者突然想到一件什么事情,不知不觉地就走神了。二是主动走神儿,孩子有意识地选择不听课而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这一节上语文课,下一节是数学课。他昨天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在语文课上补数学作业。再往下探究,他为什么没有完成数学作业呢?因为他昨晚写作业时走神儿或者不会,而不会又是因为他昨天上数学课时走神儿了……

如此来一一分析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学习不好的原因,我们发现最终都会归结到走神儿上。走神儿是什么?就是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走神儿是浮躁的一种表现。学习不自信、缺乏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不牢、记忆力不好等都只是学习不好的表面原因,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浮躁,而是因为不愿意学习,厌学。”这话倒果为因了。恰恰是学习不好才导致了厌学,而并非厌学导致了学习不好。成绩优异、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的孩子,有几个厌学的?是不是那些成绩很差、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责怪、同学轻蔑的孩子才容易厌学?

什么是浮躁呢?浮躁就是心不在焉,焉是此时此地此事。浮躁的人做事,往往要么着急往前走,要么停留在过去,总之,就是不在当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浮躁常有5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做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上课时,当老师问孩子们“听懂了吗”时,他们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懂了”。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认为懂了,便会停止学习。我曾经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我先做一遍让学生看,然后问他们:“会了吗?”超过80%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当我让他们重复做时,他们根本不会做。大约有10%的学生会说“差不多”“好像会了”。事实证明,他们说“差不多”实际上是差很多,说“好像会了”实际上是肯定不会。根据我的研究,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学会却自认为学会,因而无法继续深入学习下去的问题。

看书时,很多学生是蜻蜓点水式,把书翻一遍就算看过了,无法深入进去。课本上有很多关键的词语,有时候弄透一个词语,就可以掌握一类题目。真正深入看过课本的学生,会有一种“字是会发光的”感觉。

做题时,很多学生看到题目,不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题目要求未看清、已知条件未看全,这种情况下做对题的可能性当然很小。有孩子告诉我:“唐老师,我看到老师在题上打的叉,根本不用老师讲,我自己就能改对。”这说明他做题时没有认真审题,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把题做完后,很多孩子急于交卷或交作业。有时候,监考老师发现孩子做题有问题,会旁敲侧击地提示他们好好检查一遍,但有些孩子只是当耳旁风。清华附中的马月同学来全国养成教育基地(注:作者系全国养成教育基地总负责人)学习时曾对我说:“我这次数学虽然只考了60多分,但实际上我能考80多分,因为有一道题我在稿纸上本来做对了,只是往试卷上誊写时誊错了。”我问她:“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呢?”她低下了头。我又问她:“你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出现过。”“那为什么没有彻底改掉?”她又低下了头……像她这样做完题不检查就上交是很典型的浮躁表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做完题之后,往往没有耐性再等待一分钟,只想赶紧把卷子或者作业本交上了事。

会做的题做错时,孩子常常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只是粗心,犯了低级错误。人大附中的孙一芮同学来找我咨询时说,要不是做题时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她的成绩要比实际分数好。我问她:“上次考试时有没有犯低级错误?”她说:“有。”“再上一次呢?”她不好意思了:“也有,好像一直有……”不只是她,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犯着低级错误”长大的。只要自认为是低级错误,就不会用心去改正,就无法保证在以后的考试中把会做的题做到全对。

浮躁会带给孩子三种危害:学习的时候学不会,考试的时候考不出,犯错的时候改不了。所以,浮躁是偷走孩子好成绩的贼。想要孩子学习好,我们必须帮助孩子打掉浮躁。

打掉浮躁,从教育者自身做起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能专心致志,是一个浮躁的孩子自然和必然的表现。孩子为什么会浮躁?可以说,是长期受教育者的浮躁习惯影响而成的。

老师和家长可能会奇怪:“我们浮躁吗?”

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做事时很难做到专心致志。比如吃饭时我们可能在忙于说话,走路时可能在思考问题,看书时可能在不时地走神儿。我们常常在听讲座时看闲书,开会时发短信,干着这件工作时想着赶紧干完好去做另一件事,总是不能安心于此时此地此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教育者的言谈举止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帮助孩子打掉浮躁,首先要从教育者自身做起。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给孩子一种示范和熏陶。

家长要注意的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每次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比如切菜时专心致志,把菜丝切得粗细均匀。比如自己拿一本书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上两个小时。北京科迪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张鑫的妈妈为了帮助孩子打掉浮躁,自己从切菜、坐车、走路等小事入手,为孩子树立认真做事的榜样。一个学期后,张鑫的成绩名次在全校提高了127名!

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讲课时要做到不以赶进度为目的,稳扎稳打,帮孩子们掌握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要知道,前期越是帮孩子们深入掌握知识,后期才越有可能提高教学速度。要帮孩子们从掌握知识到内化能力,再到启迪智慧,依次升华。要学会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制心一处,做到自己能力的顶峰,并争取每次有所突破。教育者也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这方面的感受。这一切,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影响,自然而然地让他们受到熏陶。

打掉浮躁,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认真的能力

浮躁产生的根源是人们会“心随境转”。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注意力或情绪,“境”有外部环境(外境)和自己的心理状况(内境)两种。

当外部环境改变时,人们的注意力或情绪会随之改变,比如有人打你或骂你时你会愤怒;当心里想一些事情时,人们的注意力或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前面我们提到教育者的浮躁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指影响孩子的外部环境中人的因素。

那么如何改变孩子浮躁的内部因素呢?打掉浮躁的根本就是让孩子的心不受外界环境和心理情绪的影响。不受外界环境和心理情绪的影响,可以专心致志地做事,这样的状态就是认真的状态。认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不是想认真就可以认真的。认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能力。

认真有两层含义:一是过程中做到一心一意;二是结果上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

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真能力呢?

教育者要从点滴小事入手,正向引导孩子专心致志做事。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着手,让孩子学会专注地吃饭、看书、玩耍,养成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另外,一些业余爱好也会有助于培养认真的能力,比如练习书法和绘画、做手工、打太极拳等。做这些事,会帮孩子保持清净和觉醒,每一个刹那孩子都在觉知自己的动作。经常做这些事能去除孩子身上的浮躁之气,让他们养成专心致志做事的习惯。

教育者要帮孩子去除学习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快乐地学习。

老师和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一道题,给孩子讲了一遍他不会,再讲一遍他还不会。我们看着这么简单的题,他就是学不会,真急人!老学不会,孩子也会受到打击,会很烦恼,没法专心学下去。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快乐起来。怎么让他快乐?化难为易。把这个题目变简单,或从题目中找到简单的一个点教会他,他会了就鼓励他。如果简单的一个点孩子还是学不会怎么办?没关系。简单是相对的,把题目变得更加简单就是了,然后教会孩子,鼓励他。帮孩子不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快乐学习就是这么简单!

教育者要帮孩子在学习中每次做到能力的顶峰。

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在学习一个题目时,要么不说会,一旦说会了,就一定能够快速做出来并得满分。帮助孩子在学习时达到学会的三个标准:得满分,熟练化,举一反三。按照这三个标准学习一道题目,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做题目的收获,他们会感到做题原来可以这么轻松愉快。每做一个题目都很有收获,他们会不停地做题,一连做几个小时停不下来。当发现学会一个题目就可以掌握一章的内容时,孩子会体验到学习原来其乐无穷!

没有一个孩子笨到认真学习也学不好,也没有一个孩子聪明到不认真学习就能学好。从因果关系来说,学习过程的认真程度是原因,成绩的好坏是结果。浮躁的孩子必然学习不好,认真的孩子必然学习好。

《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开始,浮躁的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逮蝴蝶,三心二意,钓不到鱼。后来,在猫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小猫打掉浮躁,学会了专心致志钓鱼,最终钓上了大鱼。这个故事让我感慨无限:小猫钓鱼的故事不断地在我们面前上演,有多少个“小猫”还在忙于“捉蜻蜓”“逮蝴蝶”,并且在为自己“钓不上大鱼”而垂头丧气呢?

只要做到一心一意,“小猫们”都会成为“钓鱼能手”。让我们来帮助他们打掉浮躁,培养认真的能力,早日“钓上大鱼”吧!认真“钓鱼”的“小猫们”,将会从生活的池塘里钓上一条又一条的“大鱼”。他们的收获,绝不只是好成绩。

(责 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走神儿小猫教育者
铺首别走神儿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小猫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走神儿有益?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