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2-04-29李华
李华
摘要: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牧区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牧区寄宿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
当前,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牧区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我就以我校的实际谈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我校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东临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部自东向西与凉州区、肃州区、嘉峪关市、玉门市等市县区毗邻,南部与青海省的门源回族自治县等县相连,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始建于1957年,也是一所牧区寄宿制中学,服务辖区以康乐乡、皇城镇、大河乡、祁丰乡、白银乡、马蹄乡、明花乡7个乡镇为主。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家庭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住宿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应是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由于我县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低,再加上长期在离家很远的牧场放牧,他们无力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认为孩子有学上,有饭吃,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再加上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父母无责任心等,直接导致了住宿学生心理上出现了障碍。
在我们肯定基础教育的巨大成就时,也不应忽视它的不足,只片面强调学校的知识传授,而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相对放松或缺乏。由于对心理教育认识的缺乏,再加上社会上的其他因素,很多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会出现闭锁心理、情绪情感激荡、早恋,并在行动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同时这些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这些都是住宿学生与家庭教育断层而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缺失从小学带到初中、高中,现象更为普遍,情况更为严重。如果这种家庭教育不及时填补,将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空谈。
住宿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和教师便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广的,因而住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密不可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心理问题便突出表现于学校生活当中。从我校的寄宿生来看,发现教师操的心、出的力都特别多,但效果不明显。如班主任常常不定期到宿舍去关心住校生的生活;值日老师每天都会查寝,看住校生是否按时就寝;节日期间有些住校生因路途太远不能回家,班主任去和他们一起过节等。由于缺失家庭教育已经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升学率,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的心理矛盾更加集中、更加突出,从而使其心灵受到无形的伤害。鉴于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学生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本人认为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开展辅导课,对寄宿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将来才可能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在新学年,可在初一、高一新生进行“少年军校”训练过程中开展一堂心理辅导课,辅导的内容应涉及心理常识、青春期常识教育,人际交往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别新生要进行摸底调查,对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在我们进行集中和分散辅导中,还应有各种心理讲座,内容涉及青少年心理变化、人际交往、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等。在讲座中,要突出典型心理问题归类疏导,激励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心理发展规律,积累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2. 建立心理咨询室,为个别寄宿生进行心理辅导
由于牧区家庭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要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就必须设立心理咨询室,为个别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对他们的各种问题进行疏导、启发、接纳、交流、理解等方式,逐步排除个别寄宿生的心理问题。
3. 建立家校联教制,引导家长关注寄宿生心理健康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通过沟通,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同时针对牧民家庭思想观念落后,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注重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理变化提供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
4. 实施“孝德教育”,引导寄宿生树立健康心理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思想行为偏激,易冲动,不能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做出“不利于己而有害于人”的行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孝敬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道德。对父母的孝,是对一切人关怀的开始。“亲亲,仁也。”这就是说,孝是仁行的基础,仁爱的精神蕴于孝德之中。作为子女而有孝德,是“家和”的基础;将孝德推延,去爱他人,这是“人和”的基础。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很难去爱别人;一个不会关心别人的人,也很难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生活,要和班里的同学相处好,更要和宿舍的同学相处融洽,这样才能安心地学习、生活。学校是我们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养成“入则孝,出则悌”的道德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促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良好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价值观,使他们的心理在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和谐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随着牧区寄宿制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不断积累、积极探索,使他们在健康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起来。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