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法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培养
2012-04-29李生贵
李生贵
摘要:交际法理论依据是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培养基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培养包括转变教师课堂角色,赋予学生中心角色,立足现代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能力。
关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师;教学技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3-02
基于英语习得自然环境的空缺,课堂成为中国学生英语获得的主要渠道,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关键。胡壮麟等认为在中国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英语获得可以分为完全习得、指导性习得和自学性习得(1994)。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实践和研究一直为中国英语教学界的关注焦点,尤其体现于教学法的探索。具体的课堂教学技巧和艺术对于英语教学质量有关联,又与交际教学法分不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针对交际性英语课堂教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使教师能够驾驭跨文化交际性英语课堂教学。
一、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随英语教学的发展出现不同的派别,而交际教学法的盛行标志着英语教学法的成熟,它源于人类对语言研究和认识的进步。
1.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基础。英语交际法是现代语言学在英语外语教学的运用。现代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时使用,即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形式和结构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规范。例如,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交际功能是主要,因为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最终要为实现交际功能服务。英语交际法依托功能语言学理论来设计英语教学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目标培养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揭示语言社团的语言使用规则:语言交际的规范,即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为交际教学的语言形式和结构选择的理论依据。语用学研究语言认知—人们理解交际话语的机制。心理语言学则关注个体语言使用和获得的心理过程,即交际法所强调的学习者和学习过程。语篇语言学研究交际的单位,是交际法的语篇教学形式。
2.交际能力的内涵。交际能力是交际法的培养目标。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即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得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van EK认为外语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规范理解和表达意义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在社会环境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理解和创造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解决交际障碍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理解目的语文化;社会能力,社会交际愿意和能力(张红玲2007)。外语交际能力能够全面反映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文化因素和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外语教学本质和潜力。随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发展,外语交际能力随之发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交际能力不但针对目的语交际,而且应包括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及其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有效地和谐地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努力的目标,它是外语教学新视角。
3.交际教学法。①交际教学法的含义。交际法,即功能——意念法,强调语言交际功能。外语教学过程和目标交际化,以运用语言来实现语言获得。语言运用即语言输入和输出:语言环境是母语习得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能推进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和变化(1985);语言获得是积极构建的过程,输入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内化处理语言,反馈和验证语言假设,激活语言知识和强化语言技能。语言输出则促进有效的语言输入:促使对句法的分析和理解;验证语言的假设;促进语言能力的内化和自动化;培养语篇技能;训练自我表达。语言输出能够满足学习者语言发展需要,因此交际教学法是现代外语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尤其适用于特殊用途语言教学和语言培训。交际是外语教学革新的出发点和归宿。②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交际教学法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其突出的特点:教学过程交际化,即用中学习,用中习得,教学目的是教语言交际技能而非教语言和内容;利用实际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实际场合恰当地使用进行有效交际能力;强调语言交际流畅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态度对待交际中的语言形式错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学习者英语交际环境。交际教学法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外语教育内在的机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③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交际法并非孤立,与众多外语教学法存在多种联系:对立关系,如翻译法与直接法;听说法与认知法;发展关系,如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共存关系。交际法在实际课堂中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法,而是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实现学习者外语交际技能的培养。
二、教师的课堂技艺源于交际法
英语交际法把交际作为教学目标,也把人作为教学中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始终贯穿英语教学,而教师教学技艺是交际性课堂活动前提。
1.英语交际课堂教师角色多元化。教师课堂技艺源于教师角色转变:由传统单一英语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化转变。根据Karavas-Dukas(1995)研究,外語教师承担角色有:(1)技术提供源(46.4%),代表权威:如指导者,示范者,扮演者教育者;代表援助者:如,材料提供者,输入源,信息提供者,资源和知识;(2)管理角色(35.7%):经营者,组织者,指导者,管辖者,公关管理者,安排者;(3)咨询源(53.5%):咨询者,建议者,个人指导教师,心理专家,听众;(4)学习推动者(64.2%):学习推动者,帮助者,向导,小组讨论催化剂,提示者,搭桥者;(5)参与角色(17.8%)协商者,参与者,学习者,合作者;(6)护理角色(25%):朋友,姐姐∕妈妈,照顾者,支持者;(7)课堂氛围创造者(14.2%):接待者,鼓动者,激励者;(8)评估者(10.7%);9)行为和勤奋榜样(3.5%)。
2.英语交际课堂教师赋予学生中心角色。教师教学技艺在于意识让学习者要承担相应中心角色:学习者是教学的中心,人本理念的体现。要学习者参与设计整个课程内容和选择学习程序,让学习者清楚了解学习英语的需要,缩小教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对目标理解存在的差距;其次要学习者参与设计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可以让学习者自己提供有关信息应用于课堂活动中,保证课堂活动的目的得到学习者充分理解;鼓励学习者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给学习者更大机会操纵学习过程(Hedge,T.2002)。
3.英语交际课堂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学技艺体现于设计交际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要有创造技能。运用信息差、观点差、思维差和借助現代多媒体技术,创造课堂交际情景,弥补自然交际环境的空缺。外语教师利用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教学设计,有效与学习者共同探讨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遇到的问题等解决问题能力。英语教师课堂技艺培养基于语言研究,外语学习理论,交际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等理论研究,要求教师要有教学理论研究技能培养。在教学艺术方面,教师教学情感投入和保证教学效果,它是教师个人素养磨炼和课堂实践体念的内化,是个人职业职责和独有的英语教学素养和品质。教师懂教学技术,方能善教;教师懂教学艺术,方能乐教,乐于追求语言,人文和职业等素养。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善教和乐教,方能对学习者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给予有益的影响。
交际教学法触及跨文化交际方方面面,为教师课堂技艺的培养提出挑战和机遇。庄智象和束定芳提出外语教学实践基本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1993),为英语教师培养和自我完善提供了有益参照。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效果和效益为衡量标准,英语教师通过创造性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积累体念,提炼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在英语教学中和学生共进步,达到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Hedge,T.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Karavas-Dukas.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er'sperception of their roles in the classroom.(Unpublished research.)Conventry:University of Warwick.1995.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M].Lond0n:Longman.1985.
[4]Peter 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胡壮麟,封宗信,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6]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庄智象,束定芳.论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