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费绩效管理基本概念研究
2012-04-29乔春华
乔春华
【摘 要】 目前在高校经费绩效管理的研究中,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忽略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导致在相当一部分论著中对“高校财务绩效”、“高校预算绩效”、“高校绩效预算”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等的混用。文章在探讨的基础上,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经费; 绩效管理; 研究
一个重要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目前在高校经费管理绩效的研究中,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忽略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导致在相当一部分论著中对“高校财务绩效”、“高校预算绩效”、“高校绩效预算”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等的混用。
一、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关系
牛成■、李秀芬的研究显示:“Niekols(1991)认为,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以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尺度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是灵活的,能够反映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仅当作评价者,而应该当作指导者,帮助他们获得成功。Jenkins则认为从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这其实包括了现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内容。综上可知,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评估。”
2011年4月21日,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但两者并不相同,王丽萍等人发表文章的标题为:“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而实际正如她们自己说的:“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高校新绩效预算的组合评价方法。”这里显然将“绩效预算管理”与“绩效预算评价”等同了。
(二)“高校财务绩效”与“高校经费绩效”
1.关于“高校财务绩效”提法的论著①
笔者分析了这些论著,他们所指的高校财务绩效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范围是指高校的整个财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2.笔者认为,可以用“高校经费绩效”替代“高校财务绩效”的提法,理由有二
一是中央最近的提法强调“经费管理”。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的标题为:“加强经费管理”。其中规定:“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
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二是财务绩效可用于企事业单位,经费绩效专指行政事业单位,如高校中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等。
(三)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认为:“绩效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1.绩效奖励;2.精神补偿;3.奖金;4.增益分析;5.共享节余;6.绩效工资;7.绩效合同与协议;8.效率红利;9.绩效预算。从上述定义看,绩效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绩效管理是以‘关注结果为导向的管理;2.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为绩效目标设定、拨款和评价三个环节;3.强调以效率为核心,强调以‘顾客为对象。”
张庆余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包括:增强前期预算绩效编制;实行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刘玉光认为绩效管理包括:“1.绩效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2.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管理;3.绩效管理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4.绩效管理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数量化管理。”
贾康指出:“瑞典的决策部门认为: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一些措施或方法,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效和效率,成效是指应该做的事,效率是指要合理、高效地做事。”
姚荣的研究显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将高等教育绩效经费政策分为三大类:绩效预算、绩效拨款和绩效报告。绩效预算是指州政府将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作为影响高校财政预算的综合因素之一;绩效拨款是指州政府直接根据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绩效报告是对州高等教育或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的定期报道。绩效报告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没有正式的影响,本质上不属于绩效经费分配方式;但是作为政策杠杆,它仍然被视为绩效政策之一。”
张晓岚、吴勋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的问责行动促进了三种绩效项目的出现,即绩效报告、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建立在‘绩效改进的回报仅仅是公开效果的假定上,并没有显示出与拨款的任何联系。应用绩效作为高校预算中的一项因素主要采取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这两种形式,其容纳了以下因素:项目目标,确定外部责任性、改进机构绩效、满足既定的绩效指标标准;绩效指标,确定预期成果的范围和具体的评价方法。对预算执行与决算阶段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单薄。有学者已经认识到绩效信息不应仅仅局限在预算分配阶段,应重视绩效信息在预算管理其他环节的应用,但是对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局部的、一般性的理论探讨,缺乏以高校为具体研究对象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
姜媛媛指出:“以绩效评价、绩效审计来推动绩效预算:在预算执行审计时,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有重点地先从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开始,并借助社会审计力量,逐步将绩效审计延伸到预算的所有领域。”
刘丽认为:“预算评估与审计是现代预算管理的关键性步骤,是对预算准备和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与审计。”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内涵为: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预算);确定评价绩效的标准;绩效考核和评估;激励或奖励等。高校经费绩效管理应包括: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绩效拨款、绩效报告和绩效审计等。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提法的评述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提法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提法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1)绩效目标管理;(2)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3)绩效评价实施管理;(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2.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表述
戴晓燕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中,树立以绩效为目标的思想,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以新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强调效益为宗旨,财随事走、事因财定。以目标管理和部门预算为支柱,畅通的信息传导与反馈渠道为保障,协调发展的内生制度与外生制度为条件,构建起效益分析框架和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评述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是同一提法
1.谢旭人原来是“绩效预算管理”的提法
2010年4月1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表示:“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管理。”
2005年,河北省财政厅在石家庄举办了“绩效预算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银行、财政部及江苏省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编制好绩效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学习借鉴了国外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对近年来河北绩效预算试点的情况作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河北绩效预算改革的工作方向。
2.谢旭人后改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提法
2010年11月1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时指出:“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2010年12月27日,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2011年6月2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要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三、“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评述
(一)“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的提法
1.关于“高校预算绩效”提法的论著②。
2.关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论著③。
3.还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高校预算支出绩效管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提法④。
(二)“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评述
1.高校预算绩效的含义
(1)预算绩效的规定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1条规定:“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04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号)。
(2)预算绩效的研究
李淑宁认为:“定义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这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陈纪瑜、张宇蕊认为:“预算绩效评价界定为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单位产出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
张克友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衡量、考核和评价;第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第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来考察其实际执行情况。”
张建新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作出的综合评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推进高校绩效预算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从上可归纳出三点:其一,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如李淑宁);其二,其客体是“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作出的综合评价”(如陈纪瑜、张克友、张建新);其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如张克友),它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中的结果评价,分别为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审查提供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绩效评价将贯穿整个支出预算周期始终,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支出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综合成为一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几乎所有学者设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都是“预算绩效执行结果的指标”,没有“预算绩效执行过程的指标”。只有张晓岚和吴勋等少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意到这一点。如他们在“预算管理绩效(A)”下设10个指标:预算与事业计划一致性(A1);预算编制规范性(A2);预算管理制度完备性(A3);加强预算管理措施有效性(A4);预算完成率(A5);预算调整率(A6);当年预算结余率(A7);累计预算结余率(A8);专项经费完成率(A9);完工专项经费结余率(A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和科学方法对预算编制、执行及其结果中的绩效进行评价,使之达到高校财务目标的活动。
2.高校绩效预算的含义
(1)高校绩效预算的表述
财政部预算司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它以政府公共部门目标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评价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
1950年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所下的定义:“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世界银行专家沙利文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刘继东认为:“绩效预算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民主化的背景之下,采用的一种追求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它要求预算过程充分利用关于政府活动产出与成果的数量化信息,把财政资金分配和政府部门的绩效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为结果而预算。”
陈旭东认为:“绩效预算的本质是新型的预算分配理念。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实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工作的‘成果,而不是政府机构的‘产出。传统的预算仅仅关注产出,至于这些产出对社会和公众产生何种影响(即成果)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刘玉光认为:“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是为达到绩效管理所确定的项目或活动的绩效目标而需要耗费资源的一种财务计划。……绩效预算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解释。绩效预算首先是一种理念,‘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而且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
朱红认为:“新绩效预算是指通过重新构造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使得纳税人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在使用后能够创造出最大的货币价值的一种预算。传统的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支出所导致的产出,新绩效预算则强调支出的最终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它才被称为新绩效预算。”
董振海认为:“绩效预算是通过确定政府职能和政府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目标,根据完成绩效目标工作量和绩效评价信息的反馈以最高效地分配预算资源,并改善组织预算管理的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最有效率地满足公共产品的需求,提高公众满意度。”
(2)高校绩效预算的评述
从上可归纳为:1)绩效预算是“预算”(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陈旭东、朱红);是“财务计划”(刘玉光);是“预算管理模式”(财政部预算司);是“预算管理方式”(刘继东);是“编制和管理预算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刘玉光)。2)“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成果而不是‘产出”(董振海、陈旭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一,高校绩效预算首先是“预算、财务计划”,是用绩效理念和新的方法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二,绩效预算将结果——绩效设定为目标,因此,以“目标为导向”;第三, 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成果”而不是“产出”,因为“产出”的不一定是经济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
(3)绩效预算与预算绩效的关系
黄思平认为:“绩效预算是财政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建立起绩效预算制度就很难建立财政支出评价的机制和体系。”
张甫香等指出:“我们认为,预算绩效与绩效预算不是简单的称呼变化,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预算绩效是建立在预算分配、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上的绩效考核,是对预算目标、预算资源的考核,而非所有财务目标、财务资源的评价。绩效预算是强调以绩效拨款为导向编制的预算,是对预算编制模式的定义,而非预算的最后绩效,即决算结果。”
从上分析,“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有严格区别,不可混用;“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是“高校财务绩效”的组成部分,不可等同。
四、高校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一)高校绩效评价
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联合工作小组编制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另外三类,即: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客观反映;过程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是指高校通过办学科研等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与产出。1986年为41个指标,1987年为39个指标。
美国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共包括教育质量、教育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协调与倡议精神等5大类25个指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中指出:“专家讨论筛选出最初的14项投入指标和16项产出指标,充分反映高校办学在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的投入以及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除此以外,还有武书连、吕嘉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大学排行榜》等。
从上可知,上述评价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且非财务指标居多。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1.高校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相关
张晓岚、吴勋的研究显示:“研究背景的分析表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与高校绩效评价密切相关。”
2009年12月9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该报告采用国际通行的惯例,组织专家研究筛选出投入的评价指标14项、产出的指标16项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的绩效评估。记者彭德倩、徐敏报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对教育部直属69所高校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与排序。结果显示,近半数高校在2006—2008年3年间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
2.高校财务绩效的含义与评述已阐述,不再赘述。
五、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产出为导向”与“以成果为导向”提法的评述
有些学者在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时“以产出为导向”。如张思强认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以产出为龙头,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但“产出”与“成果”是不同的。
余小平等对“成果”与“产出”的区别举了两个实例。他们指出:“美国爱荷华州的‘绩效预算手册中举了一个修桥的例子,某市有一条河,河上需要建一座桥,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有关部门将建桥本身作为项目目标。从建桥的方便出发,将它设计在河流最狭窄的地段。桥建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虽然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产出,工作量完全符合要求,桥按时完工,质量也符合标准,但绩效评估却只得到很差的结果。再以职业培训为例,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自办或者委托其他机构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财政按参加培训的人数进行拨款,但经常有人经过数次培训仍不能再就业。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绩效预算后,改变了原来的做法,首先劳工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一批信誉好的私营职业介绍所作为政府特约服务商,与其签订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协议。由他们对那些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术的就职困难者提供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每成功就业一个人,可以从政府领到相应的报酬。没有就业成功就不付酬。为了防止‘水分,他们还对‘成功就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将服务费用分几次支付,从而使职业培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政府不再花冤枉钱,有效地减少了财政支出。”
卢洪友、龚锋认为“产出导向”与“成果导向”是新旧绩效预算的区别。他们指出:“国际上新旧绩效预算的区别是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旧绩效预算以产出指标衡量政府部门活动的绩效,强调部门或项目的直接产出,具有指标简单、可操作性强、能量化的优点,但其缺陷也很明显,主要是仅仅衡量产出量,忽略了产出的社会价值与效果。如果一项活动的产出并不能带来有用的社会成果,则产出越大,资源使用的浪费程度也就越高,活动的效率反而越低。新绩效预算更倾向于使用绩效测量的高级指标,主要关注政府活动产生的社会效果,或者说,新绩效预算更强调预算投入的产出成果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旧绩效预算关注的焦点则是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而新绩效预算则将焦点转移到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方面,考察一项预算投入的机会成本是否最小。正是对公共部门效率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强调不同,才有了新旧绩效预算的本质差别。”
六、逐步建立的预算绩效管理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1年4月21日,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苟燕楠、王海认为:“预算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美国的基本预算模式从分项排列预算演进到新绩效预算经历了约 80年时间,其间计划项目预算、零基预算、从上到下预算等改革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即使是备受赞誉的新绩效预算,历十余年改革,在其核心目标‘整合绩效与预算上的成效也并不明显。这足以说明预算改革的艰难,绝非旦夕之功。与美国相比,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时间跨度和深入程度上都刚刚起步。”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
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1.推动高校绩效预算
高校绩效预算是高校绩效指标评价的基础,更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2.推动高校绩效指标评价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其次要实施高校绩效指标的评价。
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资产管理要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因为高校资产管理影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4.高校会计制度要实行权责发生制,只有实行权责发生制高校预算绩效的“结果”才真实。
5.高校财务应公开透明,便于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问责机制。
6.重视高校经费绩效管理人才建设。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应先推动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
2003年6月10日,江苏省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省级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第五款规定:“省财政厅对于年度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完成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评价制度。”
2003年8月1日,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211工程”及重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教[2003]63号)第十三条规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实施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2006年3月31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教财[2006]11号)(苏财教[2006]31号)第十三条规定:“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学校以后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建议应先从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取得经验,逐步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和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牛成■,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甘肃科技纵横,2005(5):103.
[2]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 (2):68-75.
[3]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8.
[4] 张庆余.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 (12):132.
[5] 刘玉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6] 贾康.绩效预算之目的:实现高效率[N].中国财经报,2006-06-09.
[7] 姚荣.关于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对广东省的启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6):72-73.
[8] 张晓岚,吴勋.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87-92.
[9] 董振海.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10] 刘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4(2).
[11] 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2]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7):110-113.
[13] 李淑宁.浅议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14] 陈纪瑜,张宇蕊.现代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问题[J].求索,2004(10).
[15] 张克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J].企业经济,2007 (10):25.
[16] 张建新.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22-23.
[17] 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8] 贾康,白景明主持课题:绩效预算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A].2005(9):5.
[19] 刘继东.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绩效预算的历程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5):60-62.
[20] 陈旭东.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探源[J].财会月刊,2005(17):4-5.
[21] 刘玉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2007 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22] 黄思平.美国公共高等教育的绩效预算与绩效资助述评——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408-417.
[23] 朱红.新绩效预算理论在高校预算中的运用[J].财务与金融,2009 (5):46-49.
[24] 董振海.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25] 张甫香,张健.高校预算绩效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高教,2011 (1):59-61.
[2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9-12-09.
[27] 彭德倩,徐敏.半数部属高校“高投入低产出”[N].解放日报,2009-12-12.
[28] 张思强.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理论框架[J].事业财会,2006(4):4-6.
[29] 余小平,孔志锋.在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设想[J].财政研究,2004 (2):2-6.
[30] 卢洪友,龚锋.绩效预算:比较、问题与前景展望[J].财政与发展,2005(1):35-41.
[31] 苟燕楠,王海.公共预算的传统与变迁:美国预算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财政研究,2009(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