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探析
2012-04-29尹文波
摘要:大学生骨干队伍作为高校特殊群体,对其他同学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及推进高校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构成及分类,指出了一些大学生骨干队伍的现状,并基于此从选拔、培养和使用等环节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类型;现状;对策
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是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重点抓好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将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及其类型
高校学生骨干队伍是指在集体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受到学生拥戴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及各社团骨干成员。
那么根据学生骨干群体的分布特点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影响,本人在此将其分为四大类:
第一、以学生党团组织为中坚力量。党团组织主要是指学生骨干队伍中的党支部和团支部,其主要成员一般为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必要时亦可设置文体委员、纪律检查委员等学生职务。身为党团组织中的学生骨干,要牢记自己的中坚地位和角色,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第二、以学生会为主要力量。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它本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全体同学服务。简而言之,学生会组织是一个服务面较广,群众基础较扎实的重要组织。一般的高校学生会组织设有主席团和秘书处,秘书处主要负责协调各部门,如学习部、生活服务部等与主席团之间的各项事务,从而达到整个组织的高效运行。
第三、以班级委员会为基层力量。对于高校来说,班级是大学生骨干成长的基本环境,也是高校各项事务开展的重要载体。班级委员会的学生骨干主要包括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寝室长。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增设副班长、心理委员等。班委会工作的状况对整个校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四、以学生社团为补充力量。高校的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以服务同学为宗旨,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招募而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组织规模不等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学生骨干的各项工作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校园的建设,更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总之,大学生骨干分布在不同的学生组织中,各司其职,共同为同学服务,不仅增加了校园的活力,也成为高校持续繁荣发展的源泉,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不得不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由于受到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队伍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现状
(一)政治素质不高
政治素质可谓是高校学生骨干的首要素质。他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能力等方面品质的总称。学生骨干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不强。国家意识作为一国国民对国家的认知、认同,是联系国民,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纽带。一些学生干部虽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但是当被问及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问题时,却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所以不是特别关心。诚然,各民族因为语言不通,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彼此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但是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骨干应该努力做些什么去改善这种状况。然而有些干部当面对少数民族同学或群体时,总会“另眼相看”“特别”对待。殊不知,汉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是一家人,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2.政治理论素养欠缺。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学生骨干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直接影响其他大学生政治观的培养。虽然部分学生骨干可能是党员,也曾上过党校地培训课程。但不得不说,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对国家政治理论的关注度不高,政治常识的掌握度不是很好,比如什么是“国体”“政体”,什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对于这些从中学就已经学习的知识,部分学生骨干对其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二)集体主义精神匮乏
整个社会系统就像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节点,都处于某个集体中。集体主义精神是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通过某些共同利益结成的,关于集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
1.与同伴协作意识较差。身为学生组织中骨干的一份子,就不得不与其他成员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学生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或完成地很好的。有一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俗语也说:“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缺少或不愿与他人写作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系统的高效运转。
2.缺乏服务奉献精神。作为高校学生的领头羊,排头兵,学生干部理应践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但是现实中不难看出,部分同学身上官僚气息很浓,似乎认为自己就是其他同学的领导,有事情就该让比他们“低”一级的同学做,而自己却在一边“坐享其成”。
(三)价值观偏差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人和事物所形成的观点、态度的价值判断的总和,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主观世界,对外在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1.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有些学生干部动机不纯,加入学生组织,从眼前考虑就是为了能够在综和测评时多拿几个学分,在评优评先或者发展党员等方面增加筹码;长远来看,可能就是考虑通过目前的锻炼,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拓宽通道。
2.原则性不强。古语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现实中一些学生干部为了让自己在学生组织中的脚跟站得更稳,对有些违反纪律,破坏公物,影响校园面貌和秩序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殊不知,这样“老好人”的结果,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还不同程度地将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和表率作用。
3.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普遍,大学生,包括学生骨干,从小到大都基本上在“温室”和“掌声”中长大,并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是累。众所周知,小部分的学生干部要做全校其他大部分学生的事务,其辛苦程度自然可以了解。甚至在一些高校还存在一些学生骨干因忍受不了每日的奔波劳累,选择退出。
(四)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将会对高校学生骨干工作的时效产生重大的影响。
1.分析判断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分析能力是先天存在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一个分析判断能力强的干部,可以很快识别事物的真伪,从而判断一件事情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整个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但现实中的一些学生干部由于经验有限,分析判断能力还不理想。
2.组织管理能力。光“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有多明显的效果,还要善于做行动的“巨人”。一些学生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注重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于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学生骨干是学校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造就一支高素质,强实力的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淳化作风、学风、校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严把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选拔关
选拔是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第一道关卡,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选拔学生干部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应该满足以下几条基本要求:政治理论素质高,集体主义意识强,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综合能力强。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动态弹性原则,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如体育、文娱等。即使他们不完全具备以上的条件,但是也应该给予适当的考虑,避免将他们边缘化,以致特长和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地展现。
(二)重点抓好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
有些同学被各学生组织录用,基本符合招募所要求的条件,但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诚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骨干在进入学生组织后,思想、认识及行动上偏离了“正规”的现象,因此,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思想素质的培养是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素质是一个人最高层面的素质,它不仅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其它一些宝贵的精神和意识。比如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等。加强高校学生骨干的思想素质培养,会对其工作和行动有着精神的引导作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理想目标。
2.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落脚点。从近期的目标来看,对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就是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骨干切身地体会到,有了成就感就会更加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工作当中。这里的工作能力不仅指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还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中的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抗挫能力等。
(三)对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作为高校的领导或老师不能将学生组织的工作完全交与学生骨干队伍。既要给于一定的空间,发挥其主动性,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骨干得到充分地锻炼。但是,又要对其进行宏观引导,科学的管理。在学生骨干的使用过程中,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因材使用,达到整个学生组织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李阳,林炜,严绮丽,邵峥.大学生干部素质现状、分析与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
[3]陆勇,马志清.浅谈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素质培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4]周晔.高校学生干部选拔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
[5]徐达,魏玲玲.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方法[J].中国科技财富,2008(12).
[6]贺青.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7).
(作者简介:尹文波(1987-),女,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