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谋女郎罗莎莎:中国“纪录片导演”第一人

2012-04-29碧云天

女性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高仓健罗莎张艺谋

碧云天

差点和老谋子“擦肩而过”

1980年,罗莎莎出生在洞庭湖边的小城岳阳,父亲在文化馆工作,母亲是位教师。在父母的熏陶下,罗莎莎对摄影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中学时,还曾多次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比如电台主持等,锻炼了她的“文艺细胞”。

在父亲的强烈建议下,高考时罗莎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立志做一名电影人。这个专业两年才招一次,而且那年在全国只招收15名学生,难度非常大。面试当天,10多个考官个个神情严肃,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有过主持和许多社团活动经验的罗莎莎就显得从容镇定,尽管面试的题目很难,她却能轻松应对,最终被录取了。

大三的时候,她从“故事片,纪录片,广告”三个导演方向中选了纪录片。到了大四交毕业作品的时候,系里面没有限制选题,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罗莎莎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整天沉浸在作品的构思中。下大雪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躲在温暖的屋里消磨时光,她却走街穿巷为自己的作品摄景取材。她的毕业作品《奶奶》以温暖的镜头讲述了一个老奶奶的辛酸与爱,感动了很多人。北京电影学院连续展播《奶奶》一个星期,还奖励罗莎莎2万元钱,罗莎莎一下子成了毕业生群体中的“红人”。

这年罗莎莎不仅以专业成绩第一的名次毕业,还考取了北影导演系研究生。一天,张艺谋团队来学校选场记,她想去碰碰运气。不料张艺谋一见到她就说:“你这么瘦,扛得了机器吗?我想你不适合做场记。”这番话使莎莎颇受打击。

后来张艺谋在筹拍《千里走单骑》时,想找一个导演助理,便回到母校北影选人。很多老师把学生的毕业作品送给张艺谋看,这其中也包括了罗莎莎拍摄的《奶奶》。张艺谋被《奶奶》吸引了,他决定找读研二的罗莎莎谈一谈。

当时正在上海拍纪录片《私塾》的罗莎莎立即赶回了北京。当她走进与导演约见的茶楼时,既兴奋又紧张。直到张艺谋导演亲切地招呼她坐下,她才平静下来。张艺谋问了她一些基本情况后,又问她对世界电影、中国电影的看法。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得到了老谋子的赏识。交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后,张艺谋爽快地当场拍板:“我看了你的作品,所以想请你来拍摄我今后的纪录片,我不会干涉你的拍摄……”

回到学校,罗莎莎马上将情况通过电话告知了家人,女儿能跟张艺谋导演学习,父母感到非常高兴!

镜头对准张艺谋

进入张艺谋的剧组后,罗莎莎感到了紧张,她坦言:“面对一个导演,一个本身就很有镜头感的人,我做什么他都会知道,所以很担心自己做不好。”另一方面,当时的她还只是一名学生,而剧组其他成员都是电影界叫得出名字的人,这让她压力倍增,“东西出来,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小儿科还是具有专业素质的人。”

罗莎莎思来想去,决心回归简单:“既不是拍一个特别大的主题,也不是拍特别伟大的人,只是把感受拍出来。”拍摄《千里走单骑》时,罗莎莎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把电影的拍摄过程独立摄制成一部纪录片。

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一个瘦小的女孩每天要比剧组成员起得早睡得晚,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但在罗莎莎看来,熬夜、挨饿、缺觉都不算问题,最大的难题是每天都要驱赶着困顿的身体去开会。她说:“所有的会议都是创意会,稍一走神或打个盹儿就会错失一个创意。”

这期间出的一个小意外也令罗莎莎难忘:“当时,我已经剪辑制作完成了纪录片,准备下周交给电视台播放。可是,电脑崩溃,所有制作好的东西都没有了……我只能重新采集素材,重新编辑,接下来的7天7夜我都没有睡一个完整觉,实在不行了才躺一会儿,终于在期限前交了‘作业。”罗莎莎直言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再也不干了!

2005年,《千里走单骑》制作完成的同时,一部由罗莎莎担任导演、摄影、剪辑的纪录片《千里之旅》也出现在人们眼前。《千里走单骑》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与人相遇的故事,而罗莎莎也以张艺谋和日本传奇电影巨星高仓健首度合作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故事。纪录片拍摄非常成功,罗莎莎得到了张艺谋的赏识。

2006年,张艺谋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罗莎莎继续担任纪录片导演,该片的发行宣传片也由罗莎莎制作。年底,张艺谋向罗莎莎的父亲罗晓羽赠送明信片时,亲切地写上:“晓羽兄,你有一个好女儿。莎莎辛苦了!”短短几个字,代表着这位著名大导演对她的认可。

最令罗莎莎兴奋的是拍摄《张艺谋的2008》。由于涉密,很多重要会议电视台不能参与,纪录的重大使命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女孩觉得拍这部纪录片同拍电影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剧组的事情,也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的事情。“能给资料馆留下一些珍贵史料,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期间,罗莎莎用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台前幕后,以及发生在张艺谋身上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好几个小时,为了保持专注,张艺谋关了手机。开幕式结束后,他打开手机,发现手机已经被向他表示祝贺的短信塞满,但工作还没结束,他始终没有回复。

“不过,那天晚上他还是破例接了一个从日本打来的电话,因为那个打电话的人是他的好朋友高仓健。”罗莎莎回忆道。“高仓健在电话里讲:‘你们的开幕式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开幕式,从开始到结束,我一直盯着电视,一秒钟也没有离开!听到高仓健这么讲,张艺谋开心极了,马上把对方在电话中说的话转述给大家听,整个团队欢呼雀跃。”

在奥运会圆满结束后,罗莎莎以独特的视角从所拍的海量素材中撷取精华部分,剪辑形成了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兼具观赏性的优秀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由于该片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罗莎莎很快声名鹊起,片邀应接不暇。

成为“中国纪录片导演第一人”

2011年,张艺谋和朋友张伟平斥巨资拍摄《金陵十三钗》。罗莎莎又接受了拍摄、制作相关纪录片的重任。在罗莎莎所摄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中,她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张艺谋是如何一点一滴创造出《金陵十三钗》的——从剧本的一遍遍修改到服装化妆道具的一次次完善,从战争场面中的每一次爆破到战士牺牲后的每一次倒地,从主要演员的挑选到同他们的沟通,细节丰富得可怕。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复杂而艰辛的艺术创作。

罗莎莎用了整整一集的篇幅,记录了“十三钗”走进教堂的拍摄过程。为了拍摄一个完美的画面,那个镜头从冬天拍到夏天,而玻璃的颜色和材质,甚至是玻璃上弹孔的形状,都要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推倒重来。为了这个镜头,十三钗们把旗袍从严寒穿到酷暑,舞美师也跑遍了南京的玻璃制造厂。这是一个从艰辛、复杂、崩溃最后到美好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电影旅程的一部分,它展现了电影的另一种美。

对纪录片导演而言,纪录片不像电影,不能让人重复演,每一个瞬间都不可复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很多画面稍纵即逝。这部纪录片一共拍摄了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除了5集纪录片外,还有60个5分钟的花絮。

罗莎莎说:“拍这部纪录片时,工作时间跟剧组的一样,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为了捕捉转瞬即逝的画面,在这期间,神经都是紧绷着的。而最让我觉得辛苦的一件事就是,在导演要放烟、放雾来营造现场画面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凭着感觉去拍摄。”

罗莎莎也说自己经常错过一些珍贵的镜头。“一次,要拍摄一个日本兵被倒下的墙压住的镜头,因为那个道具墙得花一两天才能砌好,所以一天只能拍一条,所有人员必须高度配合。而我拍摄时,只有两台机器,我又想拍导演,又想拍工作人员,还想拍现场演员,于是就让一个工作人员用智能手机帮我拍现场那面墙倒塌的场景。但是,因为听口令的工作人员太紧张,提前给气泵起压,现场导演还没喊口令,墙就倒了,用智能手机帮我拍摄的工作人员也愣住了,根本没来得及开机。幸好我通过监视器捕捉到了倒墙的瞬间,也及时抓拍了所有人的反应。”

今年1月,罗莎莎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在各大视频网站一经播出,就引起轰动。该片登录搜狐等门户网站后,在很短时间内,点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在各大点击排行榜中稳居前两名。日本巨星高仓健得知消息,亲自打来电话祝贺,称她是位“了不起的女孩”!

如今,罗莎莎已经与张艺谋合作近8年。在她眼中,张导有非常好的习惯——做事情非常有条理,有很强的计划性。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张艺谋不知疲惫,创作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而这位全程跟踪记录张艺谋的湖南妹子,用瘦弱肩膀扛起沉重的机器,拍摄了《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电影的纪录片。张艺谋指导的歌剧《图兰朵》、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歌剧《秦始皇》的纪录片,都由她亲自操刀。她的一部部“电影纪录片”叫好又卖座,被媒体誉为“中国纪录片导演第一人”、张艺谋的“御用纪录片导演”。

3月下旬,罗莎莎应邀到美国著名的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媒学院讲课,她拍摄大型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及《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的实战经历,得到了专家、教授们的高度赞誉。

拍了10年纪录片,这位“另类谋女郎”依然很谦虚,她也开始尝试新的领域。她说,如果有机会,想尝试拍故事片。她还说,其实自己的天资并不算好,只是在机缘凑巧之下遇到了张艺谋导演,在他身边工作,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打磨了她的青涩,冲刷了身上的瑕疵,使她拥有了今天的成绩。

(作者声明: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摘编及上网。违者必究!)

(编辑:木勺lycyzy@163.com)

猜你喜欢

高仓健罗莎张艺谋
嘟嘟闯关记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两英亩农场
The Redemption Hope and Persistence of Life on Shaw shank
别了,真男人高仓健
高仓健的等待
日媒称高仓健有50岁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