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关于你脑海中的橡皮擦

2012-04-29罗大木

女性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混合体无序记忆

罗大木

看过韩剧的人都笑称,韩剧有三宝:失忆、绝症、治不好。主人公因为飞来横祸而失忆,让剧情产生了张力,也让观众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悬着一颗心,一集接着一集追着看。韩国电影《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正是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和忘却的凄美爱情故事。

在生活中,记忆与人的存在感与生俱来。每天清晨,在经历了那一阵睡眼惺忪后,绝大多数的人会记得自己是谁,今天是星期几,是需要上班还是可以睡一个回笼觉……人的行为模式与记忆分不开,如果缺少了记忆,我们甚至无法证明自己是否曾经活着。而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还借助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或者是照片,或者是一段影像资料,又或者是一张票根。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辅助记忆而存在的。

人认识记忆的过程

我们能够回忆起许许多多的事情,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记忆”的存在。在一个阳光不太明媚的下午,凤凰花开满校园里的小路,毕业生们也开始收拾自己四年来留在校园的物品和记忆了。那个用了四年的搪瓷饭碗,陪伴着她在食堂里冲锋陷阵;一本本放在床底的专业课本,将她拉回到这些年上课的教室;还有一个个考前复习的不眠之夜……小周本以为这些东西可以当垃圾清扫出去,可每当她拿出一件东西,关于它记忆就如潮水涌上心头。

小周意识到这些都是她回不去的过去,却没有意识到是什么让她对这些东西印象深刻。人们最早意识到自己能记住东西这回事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人就忘记了。

到了公元前4世纪,思想家柏拉图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像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留下了印记一样。之后人们碍于自然科学水平的限制,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理论。一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霍布斯才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了系统实验,他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并根据记忆的保持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记忆的认识囿于人们对大脑的生理结构和检测分子的研究水平,突破性的进展一直没出现。可是记忆既然是存在的,那么就一定具有他的价值。那么,这个价值到底有多大呢?

记忆的重要性

每天清晨被闹钟叫醒的那一刹那,从惺忪中清醒过来的你记得自己今天要去上班,是不是感到痛苦万分?如果有一天,你睁开双眼,忽然想不起自己是谁了,你会不会感到恐慌?转过头来一看,发现竟然有一个人睡在枕边,而你记不起那人是谁,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开始变得有点荒诞?或者一睁眼,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甲虫,恨不得这时脑海中有一个橡皮擦,擦掉以前作为人的记忆,从而欣然接受自己是一只甲虫的事实……

当然,生活不是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个世界也一如既往地运行着,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人过去的经验对于认识新的事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橡皮擦”无时不刻地工作,人就不能分清确定周围的事物了。而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记忆又为我们提供知识经验,让我们能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参考,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常挂在嘴边关于记忆作用的话。

学生凭借记忆,背下了一个个单词,记牢了一条条公式,才能通过正确使用它们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演员背下一句句台词,才能在演戏的时候进入角色,准确地表达出各种感情、语言和动作。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不会,他们的行为只能由本能来决定。

也就是说记忆是人连接过去和现在心理活动的纽带,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没了记忆,就没了传承,也就没了人类如今灿烂的文明。如此重要的工作机制,它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记忆的关键

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别人家”的孩子让人羡慕嫉妒恨。孩子回家朝我抱怨:“班上的王某某同学,他们上课看课外书,下课打篮球,可是学习成绩总是比我好。”

我想这样的困惑和不平不仅是发生在学习中的人身上,在职场中也经常能看见。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和学习总是如有神助,而有的人下了功夫却发现自己还是原地踏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记忆的关键应该是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多是纷纷扰扰的表象。一串电话号码、领导交办的任务,又或者只是别人随口一说的商场打折信息……都是表象的、抽象的和无序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地将他们翻刻在脑海里,那么就只能抓住表面和细枝末节,本质的东西却没把握。

一些记忆大师和记忆高手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无序的表面事情,通过大脑的梳理和总结成具体的印象,收束整理成一个有序的时间线。这就是他们将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一种方式,按照这个时间线来进行记忆和回放,往往想忘记都难。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一定要像大师那样,为了记忆而去记忆。我们希望能够记住一些东西,为的是不耽误事,为的是更好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为自己产生价值积累财富。

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在面对不能理解的知识时,往往选择死记,因为和理解相比记忆是一种更便宜的技能。死记硬背尽管能够在短期内帮助你通过一些考试,但是一考完,再上去问:“你今天考了什么啊?”好多人都会两手一摊,说:“我都忘记了。”缺少目的性的记忆,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这样的记忆没办法成为我们日后的参考,成为智慧的积淀。

带着目的去记忆,能够让人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将那些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经过自己的梳理和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才是让我们脑海中的橡皮擦失灵的方法。

记忆无疑对人十分重要,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会让人在回忆起它的时候,真情流露。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他的存在时,才能够用现有的方式去理解它。也只有记忆,能够在人最彷徨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存在感——不论回忆出来的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都是时间的证物。

猜你喜欢

混合体无序记忆
车身无序堆叠零件自动抓取系统
压实度对筑堤用土石混合料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张博庭:煤电不能再这么无序发展下去了
记忆中的他们
高速路上右行规则与无序行驶规则的比较研究
克制的宣泄——钢琴家普列特涅夫:浪漫主义、现代审美和个人风格的混合体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独领风骚的夏日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