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农牧局采取“五抓、五保”促粮食稳产高产
2012-04-29
1.抓备耕,保春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县春耕生产有序进行,通化县委、县政府严抓“抗春旱,保春灌,保春播”工作,制定并下发了《通化县2012年“一抗双保”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一抗双保”工作服务组。组织农业、水利部门领导和专家下乡调研,对严重缺水地块采取打水源井和修建临时小塘坝等手段解决春播用水问题。全县春耕物资储备充足,并且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农用物资。全县农机具保有量23553台(套),检修合格率达到100%。春耕生产资金1.2亿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5000万元,金融贷款资金7000万元左右,再加上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全县春耕生产资金充足。
2.抓技术,保单产
备耕期间,组织水利、气象、农业专家针对“一抗双保”工作录制电视讲座,并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一周。印发3000份抗旱指导意见宣传单,通过入户指导发放。组织县农业技术专家和各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结合本乡镇实际,以抗旱技术及耐旱品种选购和备耕过程中的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进行科技培训,每个技术指导员培训10户示范户,每10户示范户带动20户身边户,保证户户有技术明白人,从而提高春耕生产科技含量。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280期,培训农民5.3万人次,印发各类学习资料3万份,为抗旱备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和技术保障。
2012年推广粮食新品种40个,推广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8万亩,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10万亩,玉米垄侧保墒栽培技术2万亩,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栽培技术6万亩,地膜玉米9649.6亩。强化水稻育苗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大棚育苗技术,紧紧抓住备耕有利时机在全县推广钢骨架育苗大棚1100栋,提高苗田利用率和水稻旱育苗水平。今年将结合玉米“双增二百”活动继续推广地膜玉米栽培、玉米垄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增效技术,使全县玉米每亩增产200斤,增收200元。2012年计划全县粮食产量达到3.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3.抓订单,保增收
通化县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一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户,市级龙头企业22户。2012年农作物订单面积15.1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其中甜粘玉米订单5万亩,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优质水稻3.6万亩,可为农民增收720万元。由龙头企业带动,可就地安排农民工就业8000人,可为农民增收7000万元。
4.抓指导,保服务
备春耕期间由主管县长和农牧局长带队,先后6次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进行调研,了解农户想要什么样的技术服务,想发展什么样的好项目;并要求县农技推广中心搞好全面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农民选购耐旱品种,推广农业抗旱技术,把各项有效的抗旱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粮油高产创建项目是全省增产百亿斤粮食重点项目之一。在活动中,通化县确定了江甸鎮、英额布镇、金斗乡和三棵榆树镇为创建活动地点,辐射带动西南片乡镇近10万亩水稻和12万亩玉米。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结构,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制定了实施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措施,建立了活动保障奖励办法,对参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乡镇在各项惠农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将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全县“乡镇千分考核”,对在活动中工作突出的乡镇给予加分奖励,保证了创建活动高标准完成,促进和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
5.抓惠农,保民心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上积极争取惠农项目,对下保障惠农资金足额落实,加强惠农资金监管。在保证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资金落实的同时,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阳光工程和农机购置补贴与粮油高产创建相结合,加大对高产示范户培训和扶持力度,做到高产田稳高产,示范户稳增收,从而扩大其辐射带动效应,确保高产创建项目取得实效,使全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通化县农业和畜牧业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