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意识建设初探
2012-04-29王秀慧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意识是现代意识的标志性元素,在学生管理中彰显法治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法治;学生管理
法治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公开、公平、公正,内含着平等、权利、程序、责任观念。高校是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机构,在学生管理中合理运用法治观念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的交融,网络的交互与发达使得信息日益畅通,高校学生群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切都改变着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迫切要求高等学校选择一种适合的学生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意识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观念、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重要社会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校实行大学生法治教育意义深远。
其次,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诚信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心灵塑造,自信心的建立,团队合作等有重要作用,具有多面性。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和谐校园,意味着校园各类关系的合理有序、和睦融治,唯有依法权衡校园各方关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依规范按程序协调存在的冲突矛盾,才能使校园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序发展。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彰显法治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法治意识欠缺问题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高校管理者拥有办学自主权,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有一定的自主权维护校园秩序,但是,高校学生管理者自主管理也必须在法的监控之下。然而,很多高校学生管理者缺失法治理念。
第一,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意识它融于并渗透在校园文化中,延伸至高校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体现为在管理细节中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有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有参与学校事宜的民主氛围和有效途径。
第二,高校学生管理中缺乏平等意识。随着法治理念的普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促使他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以及自我的价值判断,要求学校依法管理,师生间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其维权意识极强,必然会寻求法治化的救济途径,历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诉高校的案例就是明证。所以,在学生管理中应注意树立平等意识。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程序观念、责任意识等在学生评优、学籍管理、学生处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机制。学校必须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务上注重过程公开、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程序正当。通过学生管理过程,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增强责任观念。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意识建设路径
目前我国学生管理的法治意识淡漠,大学生法治教育仍很薄弱,导致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从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节入手,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第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探寻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应结合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应注意手段与形式的多样化,在其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内化,克服简单生硬说教形式,提高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从法治的意义上说,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大学生更多地掌握我国法律中关于诚信的规定。
第四,要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奖助体系。各种评先树优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选,让学生体会到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的公开、公平、公正。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更应从国家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转换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学生管理形式,提高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学生管理中的法治文化建设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个人发展、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进而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杭.法律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
[2]鄢虹英,陈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王秀慧(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