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2-04-29邓伟娜杨洪涛

群文天地 2012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考试大学生

邓伟娜 杨洪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迅速反馈到教育界,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不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逐步深入。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迅速反馈到教育界,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不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逐步深入。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并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学校教育中如何改革自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如经正确引导,创新精神会像他们的年龄一样,喷涌而出。作为学校教育,要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学校教育,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创造力的指标。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广开思路;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从宏观角度再到微观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学生统筹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学校教育还要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空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没有任何负担的发表自己哪怕不成熟的有创意的看法和建议。

2.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他们教育思想及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的选择定位上,应结合所学专业特点,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新趋势,掌握未来变化规律。

4.改革教育方式。要把过去的以“授业”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这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能力。

5.改革考试及成绩评定方法。(1)考试形式要有针对性。我们一直采用的标准化、程序化的考试方式具有公平、效率等特点,但是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考试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以理解、应用为目标,而是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对于某些基础类学科可以采用标准化、程序化的闭卷考试方式,侧重于考核基础知识的数量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应用型较强的专业课可以采用实践调查、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考试。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用拘泥于一种形式。(2)制定科学化和相对灵活的成绩评定方法。在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后,对于成绩评定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一般来说,应采用统一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对于那些灵活性较大而不易用统一标准衡量的考试方式可以采用集体评定的方法,由两个及以上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定,最终取加权平均成绩。也可以根据考试形式的不同特点予以创新。

二、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的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懂得,宇宙万物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思维一贯式,没有创新精神是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创新精神融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创新精神,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就有了敢于实践的勇气。这样,立志、学习、创新、实践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心理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终身奋斗目标,创造敢为天下先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翅膀,有一个创新的启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新春.论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3).

[2]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02).

[3]黄爱连,彭学东.学校闲暇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作者简介:邓伟娜(1983.11-),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现任黄淮学院数学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半群;杨洪涛(1979.10-),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现任驻马店市驻马店第三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考试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