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2012-04-29徐玉琴

考试周刊 2012年71期
关键词:直线教学活动解题

徐玉琴

摘要: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形成方法、理念及观点。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受,并利用其进行有效实践,能够对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教学资源运用策略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质培树,以及观念树立的前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运用,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经验。学生经过求知实践,问题解答、思维创新,获得了具有发展性、实用性的知识素养和学习策略。上述经验及策略,是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推进起到“助推”作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反思等学习能力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展示策略,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活动效能的高低。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和锻炼,逐步形成和掌握了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探究实践经验和技能,提供学生进行自主解答问题的时机,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双重作用下,开展行之有效的问题探究解答活动。

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课教学中,在解答问题“已知m∈R,直线l:mx-(m■+1)y=4m和圆C:x■+y■-8x+4y+16=0.(1)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2)直线l能否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段圆弧?为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知识内容及形成的解题经验,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解答问题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性质内容,对第一小题进行顺利解答,在解答第二小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求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假设方法,证明直线l与圆C相交,从而证得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2π/3,从而得出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端弧结论。第二小题解题过程如下:

解:不能。

由(1)知l的方程为y=k(x-4),其中|k|≤1/2;

圆C的圆心为C(4,-2),半径r=2;

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

由|k|≤1/2,得d≥■>1,即d>r/2,若l与圆C相交,则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所以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的两端弧。

上述解题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时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学生在利用已有解题经验经验解答问题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进一步“优化”了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效促进了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理清学生独特想法的解释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释疑才能解惑”。学生在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在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帮助下,知识素养逐步积累和丰富。虽然思考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想法不够成熟,但表现得“标新立异”。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思考分析活动中,要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的时机,倾听学生分析问题的独特见解,帮助学生运用更加显而易见、简单易懂的数学语言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交流想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抛物线y=a(x+3)(x-1)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右侧),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点C的坐标为(-2,6)。(1)求a的值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P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①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CMP与△APN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不必写解答过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对问题条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意识到该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题,但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不能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向学生阐明两者之间的深刻关系。这样,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通过思考分析,得出解答问题的步骤:“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设出P点的横坐标m,P在直线上,然后用横坐标m表示出P点的坐标,M与P的横坐标相同,且M在抛物线上,同样可用m表示出M点坐标,然后求出线段PM,最后根据PM长度的关系式判断m为何值时,线段最长。”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有了准确把握,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的聚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辨析的能力。

自主反思能力是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它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表现,以及问题解答过程进行思考、辨析和改进的过程。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思维全面性和实效性的形成起到推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自主反思”教学资源,设置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开展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活动,使学生在反思解题活动中思维更加全面、高效和科学。

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在△ABC中,AB=AC,OB=OC,且点A到BC的距离为8厘米,点O到BC的距离为3厘米,求AO的长?”教师给出一位学生解答问题出现漏解错误的过程,让学生开展问题辨析思考活动,使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活动,对产生漏解的原因有了深刻认识,同时,反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促进了学生良好反思辨析能力的提升。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教学成果、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效能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直线教学活动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用“同样多”解题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画直线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