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常新的课题
2012-04-29孙忠辉
孙忠辉
[摘要]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党建工作必须以树立群众观为前提条件;以做好群众工作为根本途径;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内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要保障。形成群众观、群众工作、群众利益与机制保障的良性互动的“四位一体”的党群关系,实现党群关系的价值、方法、路径与机制的有机统一,促进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群关系;群众观;群众工作;群众利益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2)08-0025-03
党群关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是决定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与否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正发生变化,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考验。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以树立群众观为前提条件;以做好群众工作为根本途径;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内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要保障,推动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群众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条件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党的执政地位是不是巩固,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和认可,要树立群众观的价值取向。
(一)在理论层面,密切党群关系必须树立群众观。
树立群众观点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思想前提。一是清醒认识党来源于群众,党和群众是统一的整体。人民群众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党如果离开了人民,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始终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源动力,是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党的事业的主体,只有紧紧的依靠人民群众,党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三是科学把握党是人民群众完成历史任务的工具。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指出:“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就表明党的领导是服务而不是统治,党的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二)在实践层面,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新时期的群众关系必须要深入群众,将正确的理论宣传给群众,并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赢得人民的认同;必须要依靠群众,尊重实践,热情肯定和坚决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的创造性经验使之升华为理论,转化为方法;必须要为群众服务,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做好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期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
(一)加强教育和引导,使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党群关系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必然要求。首先,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其次,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利益差别。不同利益主体间出现贫富差距有其客观必然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教育引导人们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实现统一起来,把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正确的利益追求目标。再次,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个别党员干部中的官僚作风与腐败行为。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官僚作风与腐败行为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人们战胜它们的决心和信心。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拓展联系群众渠道。
首先,提高组织的开放性。从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开始,到许多基层党组织采用“两票制”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或“公推竞选”的形式选举支部成员,再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的普遍推广,组织的开放使联系群众的渠道得到拓展。其次,健全制度。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还是浙江温岭推行“民情恳谈会”;南京开设“市民论坛”;重庆推行“八步工作法”;呼和浩特实施的 “六步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都从制度上拓展了联系群众的渠道。再次,创新方法。现代传播媒介,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已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党政官员开设“微博”等新兴群众工作方法,拓展了联系群众渠道,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利用社会力量,培育群众工作主体的多元化。
社会的发育与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群众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甚至部分矛盾集中领域党的群众工作开展困难。密切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利用社会力量做群众工作,一是有利于缓解党和政府的压力,使政府从不该管、不会管和不能管的领域里撤出来;二是有利于提高群众工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组织发挥其中立、公平与公正的立场、更为专业化、全方位的为群众服务。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组织根植于基层,同人民群众有天然的联系,政府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通过支持、帮助和管理民间组织,达到密切联系社会、群众的目的。
三、维护群众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内容
党群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这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原则,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基础和源泉。
(一)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调节群众的利益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利益总量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发生了利益群体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此消彼长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重视和关心群众的利益,有效地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一是要坚持发展,把“利益蛋糕”做大。“群众利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就业、三农、教育、医疗、安居等各种复杂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2]二是调节利益,把“利益蛋糕”切好。首先,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健全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照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其次,在再分配领域,通过扩大转移支付,加大对落后地区发展以及弱势群体的扶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建立随经济增长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低保标准与救助标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再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特别是加大对各种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的预防打击力度。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保对调节收入差距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作用。
(二)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从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各种因素来看,腐败问题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最痛恨的问题,也从根本上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如果不注意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就会蜕变,丧失人心。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把开展反腐败斗争同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更好的遏制腐败现象,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三)关心群众疾苦,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曾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3]实际问题解决了,需要满足了,群众必然会说:“共产党真正好”,“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4]新时期,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如征用土地、城镇拆迁等突出问题、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费用过高问题、就学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落脚点,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关心群众的疾苦。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
机制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按照固有的规律或者既定的规则运行的工作系统。把党群关系建设的重点转到机制上来,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可以从组织上保证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促进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
党群沟通渠道是否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是否充分,群众的意愿能否反映到决策机构,是关系到决策能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实行民主评议、质询、听取等措施,保证基层群众依法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探索一系列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的沟通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利益表达渠道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首先要明确权力授受关系,加强对权力授予的监督。制定和规范民主推荐选举领导干部的程序和方法,逐步改革和废除委任制。其次,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包括决策、组织、执行、控制、协调等环节,重点对“三重一大”的决策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必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是需要群众参与的事务,都必须让群众了解决策的过程。再次,加强对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要建立健全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价制度,要由人民群众来评议执政成果,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才能从实质上改善党群关系。
(三)建立健全好坏与否的考评机制。
评价和判断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的高低和党群关系密切与否,关键是群众,标准在群众是否满意。把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估主体范畴,把整体群众工作和每项具体工作交由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评判标准。制定一个党群关系和谐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基尼系数、信访数量、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一个地区内申请入党人数在群众中的比例、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党报党刊自费订阅情况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可以为党政机关了解党群关系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依据,也能够起到提示乃至预警作用。”[5]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保证党的群众观的科学树立;才能保证党的群众工作真正取得成效;才能保证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才能保证党群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2] 戴立兴.公民社会视域中的党群关系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6(5):58.
[3][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7.
[5]姚桓,王素芳.实现和谐:党群关系建设的新思路[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3):88.
本文系2011年度呼和浩特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党群关系:群众观、群众工作与群众利益良性互动》(课题编号:2011SK-1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