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本色,语文促进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2-04-29徐伯适

科教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有效教学

徐伯适

摘 要 任何一篇课文都具有多元性、整体性、丰富性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复杂使老师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不可能对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面面俱到,甚至其中许多重要的价值,也必须有所选择,有所舍弃。因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语文教师必须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教学,更要抓住语文的核心价值,从而更好的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本色语文 有效教学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Research Based on the True Nature of

Language to Promote Effective Reading Teaching

XU Boshi

(Zhejiang Hangzhou Xiaoshan Puyang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55)

Abstract Any one text has features of diversity, integrity, richness,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teachers in one class per unit time, can not be exhaustive with teaching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even many of which are important values, but alsohave to be selective, be discarded. Thus, in the limited class time, language teachers must seize the text of the core values of teaching, but also to grasp the language's core values,in order to better complete language lessons should be complet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Key words proper Chinese; effective teaching; core value

1 研究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0.08修改稿)指出:“阅读是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由此可见,紧扣“语文运用的实际”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色,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的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用具越来越现代化,信息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在复杂的教学元素影响下真正实现语文本色的回归,让本色语文回归到什么地方,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最需要弄明白的操作要义。著名专家赖配根在2006年12月的《人民教育》上撰文《2006:新课程进行的坐标在哪里》:“真正的回归是科学理性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进一步校正前行的坐标。”如何校正前行的坐标呢?我们以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这个核心决定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生活的真、善、美,彰显人性的本质力量和真正价值。同时,这个核心又决定着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把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潜力作为第一目标。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母语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智慧之泉和创新之源。语文既涵盖了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又包含了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让学生从小打实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语文特有的方式奠基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和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好课堂的核心价值,回归本色语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文为本体的教学实践,是我们应认真探讨的课题。

2 概念界定

2.1 本色语文

所谓“本色语文”,主要是指立足文本,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抓好“识、写、读、背、说、作、习”, 依托文本,以小见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能有所得、有所悟。我们每上完一个课时,就应该反思:我们除了本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适用本堂课;如果采用其他的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我们经常总结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课堂效率也就会相应提高。以纯语文、纯人文的目标呈现的课堂就是“本色教学”。

2.2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为指导,通过各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策略,使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了具体的可量化的进步或发展。它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效果。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每堂课“学什么”,并且让学生明白“学到什么程度”。三是教师要选择和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

3 操作策略

3.1 立足本色语文,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任何一名教师,教书过程中必定会听到不少公开课。每一次公开课都让我们有众多的感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教师的奇思妙想,学生的多才多艺,课堂的奇峰突起……但在众多的感叹之后,我们是否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每天我们的课都这么上,行不行?我想,不管是听课的老师,还是上课的老师,都会肯定的回答:不行!是的,不行!如果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制作课件,如果每一节课都必须新颖,那我们的教师迟早是黔驴技穷,才思枯竭。

所以,我们教师的才艺不只是演绎在公开课的赛场上,更多的时候,是沉淀在每一天、每一节最常态的语文课上。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色语文。语文学科本身特色鲜明,个性十足,充满自己的本色,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节课的听众而去粉饰自己,使自己不伦不类。不需要繁杂的手段,不需要多样的形式,不需要花哨的内容,有的只是最常态、最朴素、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语文。这才是我们每一天每一节都能适用的语文课。立足本色语文,我们需要注意几个要素:

3.1.1 立足本色语文,手段要简单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依靠多媒体上课,比如停电了或多媒体坏了怎么办。也不可能每天都让多媒体来代替我们去跟学生作思想上的交流,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只靠机器的声色光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我们就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去引导学生,上好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老师要学会不靠花哨新鲜的刺激而仅凭自己的素养,仅靠内容的实用来吸引学生。诚如某位老师所言:字里行间走一遭,跳出语文教语文。

3.1.2 立足本色语文,形式要淡然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虚化现象: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结果学生上完课后一点收获都没有,脑中空空。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可能淡化教学形式,努力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其实,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就是讲和练,精讲、多练就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最好的教学形式。精讲,要求要讲精髓和重难点,以引导为主;多练,即要多读书,多动笔,多动脑。特别是初中生,更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不厌其烦的想和写,然后才是画龙点睛的指导性的讲。采用这种最平谈的教学形式,却往往能收到最实在的效果。

3.1.3 立足本色语文,内容要务实

我们很多老师上课,总是强调课堂气氛的热烈,因而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把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其实,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落到实处,不认识的字要多念几遍,不会写的字要多写几次,不清楚的词语要多解释几次,不统一的思想要认真辨析,弄不懂的句子要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要归纳,就连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小到标点符号内容都不能一掠而过。总而言之就是要踏踏实实备课,扎扎实实教语文,不要浮光掠影式的架起很多虚幻的空中楼阁,最后学生却一无所获。

3.2 把握语文核心价值的维度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一篇课文里的“语文核心价值”呢?一般来说,具备核心价值的内容大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鲜明的语文性。这也就是说,教师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美国学者罗伯特·马杰尔在谈到“理想的课程”时认为:“如果已经知道如何做,便不需要教学;如果没有必要知道如何做,也同样不需要教学。”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我们为语文学习进行设计时,就应排尽量抓住语文的核心内容,并尽量排除非语文的因素。

(2)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有些文章的特征是显性的,也有些文章的特征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这些特征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比如提到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人们可能立即就会联想到静谧之境、阴柔和恬淡之美,同时也会被作者那种细腻的感受、丰富的联想以及绚丽的描摹所感染。确立这样的核心教学价值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模仿、应用,像这样的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板,其核心教学价值就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3)具有鲜明的统领性。了解一篇课文的统领性,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深入走进作者的世界,从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深度认识。比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语言风格分外鲜明。粗犷、强劲、略带原始的野性,具有我国西北地区文化和民风的显著特点,这就是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之一的安塞腰鼓。文章用了大量极具民族语言的短句、排比、比喻、反义词、叠词等方式,把安塞腰鼓那种磅礴的气势和跃动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专家评论说:文中引用的诗句、铺排手法的使用、意象的营造,既具有诗经“国风”“汉赋”风骨,又颇似唐朝边塞诗意境,明显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抓住这一要点来设计教学,以文章的辞句理解文意,再根据文意认识安塞腰鼓舞的特点,最后用安塞腰鼓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阳刚的一面,不仅逻辑严密,思维顺畅,而且学生也容易理解。这就是语文核心价值统领性的意义。

3.3 准确定位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促进有效阅读教学

一篇课文,其语文的核心价值何在,是教师能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文本的核心价值,从而为本堂课确立正确的目标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寻找确立文本核心价值的途径。

3.3.1 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

在语文中,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其价值定位不同,解读方法也就不一样。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到:“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就是说通晓各种感情的变化,了解各种文体的特征,然后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有位教师是这样上的:分析了文章的情节后,设计了一个“七嘴八舌”的环节,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观点如下:愚公建了房子以后,也是住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家人出门要绕很多山路,觉得这很不方便,为什么愚公在建房之前,不仔细考察,不认真思索;搬山的决定是愚公自己做的,愚公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受累不多了,不能让子子孙孙永远受累,其实,愚公自己也知道,要把那两座山搬掉,不但把自己的老命搭进去,还要把子子孙孙都要搭进,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样的思辩方式无疑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然而仔细思考,却发现这一环节忽视了文体的特征。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从这一文体特点上来说,寓言侧重于讲道理,预言的作者仅仅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提出“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会成功”的道理。故事所涉及的背景、人物、情节都是为了提出观点服务,离开了文章的观点去分析寓公的形象,去判定寓公愚与不愚就显得毫无意义,偏离了寓言本身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脱离了寓言的文本核心价值。

我们在教另外一些文体时也应该考虑文体特征的问题。比如散文这种文体是我国传统的文体,历史悠久、数量巨大。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数量巨大的文章。我们知道,任何一篇语文课文,往往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又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还具有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等多种信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问题尤其突出。由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综合型很强,这就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困难。拿到文章后,我们往往思考这篇课文教什么,虽然语文教材里的阅读提示、课后练习也有一定的解读和教学线索,但这些提示普遍显得笼统、粗疏、零碎,从满足教学设计的角度看,这些往往是不够的,教师拿到教材后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工。这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散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理解生命的意义。冰心的《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这便是这篇散文的核心价值。

3.3.2 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背景,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

作者的创作离不开自身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一般包括文化与知识构成、时代发展的背景、成长历程与经验、独特的思想与创作冲动。写作意图就是创作目的,我们要通过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如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进而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准确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本篇课文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不做无用功。例如,在上莫怀戚的《散步》时,很多老师把课文的主题定位为赞美“和谐、友爱的家庭”,并以此为生发点大谈特谈家庭问题。实际上,莫怀戚的本意却并非如此,2004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莫怀戚: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莫怀戚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我说写生命,不是故作高深。先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所以,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只让我想到一样东西:生命。”

3.3.3 根据文本的表达特色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

特色就是具有系统性的东西。所谓表达特色,所指的是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表达方式,包括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比如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时,许多教师要么当作一篇议论文来教,要么复述一遍课文了事,还有的教师选取几个词和层层递进的写法当作教学内容。其实这些都没有抓住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一个教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抓住了“外婆的故事”、“童话”和“信”这三个主要的内容。我们认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直接给女儿讲一番关于爱情的大道理,而要用这种形式,这些才是语文的核心价值。

师:为什么要写信,每天见面的父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你的爸爸妈妈给你写信了吗?

生:告诉她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生:重视。

生:也体现了对女儿的尊重。

师: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告诉女儿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告诉的?当学生明确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师:为什么文中的男女主人公没有名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细节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把他们的爱情放到50年前去表现?

学生逐渐明白,本文用童话的形式,主人公是没有名字的,他们是人类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讲的这个故事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故事,放到50年前去表现,说明真正的爱情是能够经受风雨的考验,经受住岁月的考验。用外祖母讲述,说明这些话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永恒的价值。

通过抓这些核心的语文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一篇选文有许多教学价值,但在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选取哪一点,教师应综合考虑,一篇选文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价值定位。

4 体会和反思

4.1 体会

4.1.1 紧扣本色语文,明确教什么

王荣生教授曾说:“制约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我们没有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教材。在课堂上,我们教者显得很随意,因而课堂显得很丰富,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教什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在学什么,并不明确。”“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只有抓住了文本核心的价值,我们才能教的有效。也就是说,研究各类文体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心中有数,教什么,不教什么,心中要有数。善于取舍,这是一种智慧。先给学生核心知识,不要什么都教,这才是课文核心价值的正确选择。高效语文先从研究文本的核心价值开始;高效的语文,从研究教学的核心价值启航。在达成目标时要深刻,要透彻,不能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多元,这也是对的,那也是对的,这行吗?有些理解,必须是透彻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哪个答案是最深刻的。

4.1.2 领悟有效教学,明确怎么教

在教学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教师依据内容巧妙的选择教学方法。反思语文,首先应当如王荣生教授所讲,应当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思考,又如王尚文教授所讲应当懂得语言。就语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获得实现言语内容的途径才是唯一的出路。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的本身,才是语文教学的现实目的。因而,感受、理解、领悟、积累言语表达的形式,揣摩遣词造句,就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训练,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知能的积累。

4.2 反思

4.2.1 如何把短期的语文核心价值与长期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机统一

我们确定某一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并通过教学预设和课堂实践把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来,往往不难做到,这是短期内实现的语文核心价值。但是,如果把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放到一个单元或一册教材中去看,我们所确定的这个核心价值是否恰当可能也需要商榷,比如朱自清的《春》,我们在上这一篇课文时可能将生动的语言作为核心价值来教,但从整个单元的内容来看,生动的语言是不是该成为唯一核心价值可能也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把短期的语文核心价值与长期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机统一,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可能需要语文研究专家、语文教材编撰人员和第一线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

4.2.2 如何避免因教师个体差异造成对文本核心价值把握上的偏差

教师因自身的学历、经历、素养、教学水平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对同一篇课文却出现不同理解的情况,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准确把握每一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就面临难题。我们一般会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实际上,集体备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候集体备课时大家统一了想法,但由于每个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同,最后在课堂上形成的实际效果大相径庭。同时,我们又不希望出现千篇一律的课堂,希望每位教师上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把握文本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出现百花齐放的课堂,可能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315-369.

[4] 上海教育.2008(3).

[5] 江苏教育.2009(1).

[6] 中学语文教学.2008(3).

[7] 语文教学通讯.2010(5).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有效教学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