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而不越 归于传统

2012-04-29景兴燕

艺术品鉴 2012年8期
关键词:根雕传统武术太极拳

景兴燕

王保证,陕西黄陵人。现任中菲担保有限公司、陕西西电科大华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全国“武林大会”专家评委;西安市政协委员。

Q:您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字画、古董、瓷器、标本,谈到收藏我们都会谈到一个“缘”字,您是怎样与收藏结缘的?

A:中国古人留下了很多好的遗产、大自然鬼斧神工也形成了很多天然的奇物,把这些东西收藏在一起,供大家欣赏和把玩,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由此出发,只要是奇物,我都收藏,我的收藏比较杂。

最开始做收藏,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藏品是以青铜器、瓷器为主,后来兴趣渐广,又拓展到玉石、木雕、标本,以及红色文物类别。

要问怎么与收藏结缘的,这还有点“家庭背景”。过去我老家里,是存了一些瓷器的,都是祖辈上流下来的老东西。我对它们充满了好奇,为了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年代、使用场合等问题,我先从小人书、连环画上找答案,直到70年代后期开始翻阅史记。随着知识的增加,我渐渐不满足于简单的瓷器收藏,就把目光扩展到青铜器上。西周、西汉、东汉的青铜器,也都有所涉猎。瓷器呢,就转为收藏精品,例如宋代耀州窑瓷器。慢慢的,见过识广、兴趣扩大,就拓展到玉石、木雕、标本,以及红色文物收藏上。

Q:与收藏结缘后,您肯定入藏了不少精品,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最得意的藏品和入藏经历?

A:在我收藏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是在后期,首先要提的是红色文化,特别是毛主席像。我有两座毛主席铜像,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打造的。为了每天都能看到,我把它们一座放在办公室,一座放在会议室。我还收藏了几千枚毛主席像章。最近,我又耗费了很大心力,从全国收集到唯一一套十大元帅青铜器,精心保养后,找人特意打造了十个木制架并嵌上玻璃,小心安放十大元帅。

陕西西安是13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宝藏很多。尤其是唐朝的宝藏,随便哪一个单拎出来,都属于上乘精品。我的藏品中,有关唐代的,也就很得心头之好。比如,唐三彩。唐三彩藏品中,单体完整的有不少,种类也不单一,包括唐朝粉彩、鎏金……

收藏的奇物中,还不能漏掉木雕。我有一个达摩祖师的黄金樟木根雕,高度像真人一样,面容惟妙惟肖。黄金樟木本身就因稀少而珍贵,这座根雕又这样栩栩如生,自然是难得的宝贝。当时还发现了一个葫芦形状的黄金樟木根雕,它没有经过加工和打磨,是天然形成的葫芦样。大约十米高,五个人抱团那样粗,里面中空,只在一边裂开一条缝,若人依次从缝隙进去,沿着葫芦壁走一圈,还能从缝隙出来,实在巧之又巧。除了黄金樟木,还有黄杨木,办公室摆放的便是黄杨木的十八罗汉根雕。我还有一个天然嵌生石块的根雕,曾经一个山西的煤老板出180万数次想买走,我都没有同意。我觉得,这不是投资升值的,而是我的兴趣和爱好。

Q:几十年的收藏经历,您一定也沉淀了一份收藏心得,能否跟我们分享?

A:几十年的收藏经历,我愈发觉得,收藏不仅陶冶情操、提升修养、锤炼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个人来讲,以兴趣之心、爱戴之意把好的东西集中起来供大家欣赏,而期间又自始至终浸淫着中国文化的营养,这本身就是件美事。

我只在意这“美”字。我没有对收藏抱太多想法和目的,不考虑什么升值的空间,也不让它沦为现代文化产业投资的工具,我只当做兴趣和爱好。以此心待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收藏也必定回报你愉悦的心情。我经常半夜两三点的时候,独自打开存放藏品的柜子,一个人欣赏,一晚上不睡觉。沉浸在享受中,也沉浸在成就感里,心灵得到愉悦和净化。

另外,收藏爱好不分身份。在外界眼里,我是个商人,但我内心喜欢收藏。不过是两条腿走路,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

Q:您平时也喜爱书法,与收藏相比,书法更考验人的耐力和功力,也相对比较难入门,您与书法的缘分又是如何开始的?

A:我曾经教了几十年书,是一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大专工科教师,原来上课写粉笔字、教案,是比较重视练字的。要说缘分,可能是从这个时候结下的。但是,书法还谈不上,我没有刻意练习过书法,最近四五年,因为杂物繁忙,也很久没有提毛笔写过字。我倒是对硬笔有些所得。

近年来,我用墨水钢笔大概写了60多本读书心得,主要是阅读国学书籍的体会和所想。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道德经》、《论语》、《鬼谷子》等先秦文学,是先贤和上古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好好阅读。这方面的钢笔书稿,我大约写了20多本。《易经》也很吸引我。其形成、历史、意义都值得研究。在民间,可能更多人把《易经》定位于算命,但我觉得,《易经》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很深奥。关于《易经》的解读,我大概写了13本钢笔书稿。国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一个人为什么而活?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国学会让你明白,有生便有死,生死相契。在这一生的时间里,适时调整你的心态,不为金钱,而为活着的意义而活,这才是成功。我把体会写成《渴望成功》书稿,现已有8本。

不管再忙,我只要一有空,就用钢笔写字,心情很愉悦。这么零零星星地积攒,渐渐成了这些书稿。

Q: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代红拳宗师刘存和的关门弟子,红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精髓,您怎样理解中华传统武术?

A:中华传统武术与竞技运动是有区别的。像散打、拳击等竞技运动,虽与武术相关,但本质上属于竞技体育,它们往往规定一定的制度、动作、规范等让人们去互相搏击。竞技体育一般都是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其规则也是面向全世界的。

中华传统武术则不一样,它本身不是用来比赛的,它是通过博大精深的内涵,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以拳法为例,现在中国现有拳法129钟,比如少林拳、太极拳、八极拳等都在其列。像我们经常见到的太极拳,又分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公园里老头、老太常练的是杨式太极拳,它没有攻击性,只起到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效果。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在锻炼身体的效果之上,也有一定的进攻性;而武当太极拳进攻性则更强。中华传统武术在中国遍地开花,不单单是个体的行为。像合肥盛行形意拳、山西盛行通背拳、山东盛行地功拳、河北盛行八极拳等等。我曾经作为中央电视台舞林大会的评委,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交过手”,比过武,也算见证了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

若论红拳,其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红拳可以说是一切拳法的鼻祖。最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其大将王翦就是习红拳出身,而秦朝的大部分武士都习红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红拳逐渐发展壮大为很多类别:小红拳、大红拳、三节鞭、九节棍、猴拳等等。时下盛行的跆拳道,也是根据红拳的十几个拳法演变,后来自成体系的。

陕西作为红拳传承的重要区域,早年因为武林界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经费有限等原因发展并不顺畅。近年来,红拳被收录于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保护经费达200万元,陕西亦成立了红拳文化研究会,从一开始缺乏传习场所,到现如今,陕西全省共65家传习所。我正是在红拳的发展时期,拜师于一代红拳宗师刘存和的门下。当时还举行了郑重的拜师仪式,武林界是很在乎这一传统的。拜师仪式,台上有九位德高望重的师傅,台下则要行大礼,也就是三拜九叩首。

中华传统武术是博大精深的。对个人来讲,我觉得,只要有机会,习习武是很好的。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气畅通,预防一些病变,延年益寿。

Q:您热衷于收藏、书法、武术等传统文化,让人难以想到的是,您的工作却是从事现代实业领域。一般人会觉得二者是对立的,您怎么看?

A:我当了几十年的教师,是改革开放以后下的海,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在此之前,我祖辈上都是农民,从未有经商的。家里姊妹几个,我是老大,父亲去世得早。要说下海,也有生活的原因吧。一开始,我是做贩卖的小生意:羊、木材、煤啊等等。90年代以后,开始成立公司,做过水泥厂、煤场、机电厂等,反正很杂,什么都做过。前几年,成立了担保公司,相对来说还算稳定。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聊天聊到LED照明,我就起了心思。琢磨了很长时间后,决定做一做试试。LED照明技术,目前走在全球科学技术的前列,是一个朝阳行业。最关键的是,节能产品,造福人类。公司下定决心研究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有了100多项技术专利。我曾经对员工说,只要做好LED照明,就相当于为人类做了件伟大的善事。我之前是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从事这一领域,也算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老本行吧,这算是你所说的现代实业领域吧。

我不觉得从事现代实业领域与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是矛盾的。一个人要成功,他的修为就不能单一。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教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教人在该放手的时候,适时放手;而且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德行。以为人处世来说,则是怎样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你以真诚的、商量的口气及时沟通,争取对方的理解,就是敌人也能化为朋友;假若他火,你也火,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即便是朋友也有反目成仇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带给人的智慧、修养和德行。所以,不管多忙,我都会坐下来写字、看书。有一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猜你喜欢

根雕传统武术太极拳
传统武术怎么了?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