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2-04-29王威
王威
摘 要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包豪斯教学体系以来,平面构成课程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但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积极更新并和设计实践课程有脱节的现象。要改变目前固定和程式化的教学和作业模式,应以引导和启发加之灵活的作业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活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度,发挥平面构成课程的应有基础作用。
关键词 平面构成 现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Plane Constitut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WANG Wei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uhaus teaching system, the plane composition courses has bee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 in art and design, plane constitut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and n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steps to update and designpractical courses disjointed. To change the current fixed and programmable teaching and mode of operation,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combined with flexible jobs theme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and creative vitality, increase flexibility for students to use knowledge, to play the basic role of plane constitute curriculum.
Key words plane constitute; status; teaching reform
1 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在二维空间内进行抽象造型和构图的能力,探讨对抽象元素按照一定的视觉秩序和法则进行不同形态的分解组合,从而构成新的视觉形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意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将学生从高中的具象美术思维中解脱出来,转变成抽象的设计思维。
2 当前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技法讲授与对应作业布置的二元固定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平面构成课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平面构成的基本技法,然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如此循环推进至课程结束,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必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大一学生还没有接受设计实践课程,因此,对于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及意义的理解比较模糊、迷茫。这种教学结构和现状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理解,更不利于后续的设计实践。
(2)作业量大,学生又缺乏兴趣,忙于应付和模仿抄袭成为普遍现象,缺乏创意,无法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平面构成课程作为基础训练课程,作业量非常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非常强调作业的技法,学生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更觉枯燥,其结果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作业,从图书馆借来参考书模仿抄袭,应付了事。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参考书的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导致学生作业雷同度较大、缺乏创意。另一方面,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加之平面构成的作业主题比较明确,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找到现成案例进行模仿,甚至完全抄袭,这些显然无法真正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无法达到和实现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平面构成课程的存在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教学环节和构成研究缺乏创新思路,使学生缺乏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设计运用的能力。目前平面构成教学基本按照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平面构成形式法则——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等类似的环节安排教学,比较机械化和程式化,课程结束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真正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平面构成强调用抽象的点线面组合画面,而学生刚从高中的纯美术阶段转入大学阶段,对于纯粹抽象形式的理解有限,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用一些点、线条、块面画黑白格子填满就算完成的错误理解,使学生认为学习平面构成没有什么用处,忽视该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将这些原则应用到以后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去。
(4)平面构成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和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分离,不利于学生的转化理解和应用。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将平面构成等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开始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大三开始实质接受专业设计实践的核心课程,大一的平面构成基础课程和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之间相隔的时间太远,在进行专业实践课程时,大一学习的平面构成的基础知道已经基本全忘了,不利于平面构成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对设计实践造成负面影响。
3 平面构成的教学改革
针对平面构成课程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平面构成课程在设计实践中的基础作用,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改革:
(1)改变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以培养创(下转第104页)(上接第66页)新思维为教学目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而传统的讲授理论加作业训练的单纯方法显然不能最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训练的过程中,传统、固定的评判标准往往特别看重作业的工整程度和精细度等技术层面,而对思维创意方面的关注有所忽视,因此,应该改变过去的以黑白两色在卡纸上填色的旧有既成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创作,对于学生创作中体现出的创意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其效果更好。
(2)丰富作业形式,以主题性设计为主。在平面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阻碍激发学生兴趣的是作业形式,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往往是围绕这一理论布置大量作业,枯燥无味、学生疲于应付,以致大量模仿抄袭,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作业形式方面,可以丰富作业形式,比如以主题性设计创作为主,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把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既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又联系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遏制学生的抄袭现象。例如以传统中国扇为形式,以点线面为要素,表现时尚主题,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一起,并做成实际扇面,引导学生创新。这样灵活的作业主题比以往固定的大批量作业更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创作欲望,当然,这一形式可能使课程显得有点散,不够系统,让学生觉得难以适应。
(3)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作业的讲评是一个相互借鉴和在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业讲评阶段尤为重要。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对方的创作,从对方的创作当中体会不同的思维创意,对于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极有帮助,这一过程是对学生自己创作的一个再提升过程。
对于作业讲评,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结合的方式,学生相互之间探讨作业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教师讲评引导,既能使作业的效果实现二次提升,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思维,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一定的课时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然后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如何改进和调整以更好地表达主题提升视觉效果。
(4)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注重和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连接。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门基础课,其学习平目的是为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对于以后艺术设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介绍世界设计大师和大量分析优秀作品,从设计基础的运用出发,分析作品的构思、构成要素、构图,将平面构成知识贯穿其中,开阔设计视野,消化理论知识,增长鉴赏能力,提高思维想象力。实现平面构成等基础课程和艺术设计更良好的连接。
(5)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整合《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为《二维构成基础》一门课程。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就将其整合为《二维设计基础》。从构成基础的角度来看,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在内容上互有牵连,将其整合为一门课程之后,可以更加综合地训练学生在二维空间上对于点、线、面、色彩的敏锐感知力和综合抽象能力,整合后的二维构成基础在思维、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接近综合设计,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对抽象构成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表达。
4 结语
平面构成课程有其特殊性,应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做的二维固定模式,重点改变以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等固定主题为主的作业形式,以思维启发和引导为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其真正发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探析.2003年全国工业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M].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3:50-53.
[2] [日]朝仓直巳 吕清夫.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
[3] 王雪青,[韩]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