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探究
2012-04-29杨贫智
杨贫智
[摘要]根据汉斯·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结合我校学生的客观现实,对我校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分层学导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体实施方法为:课前适量补充必备知识和技能,搞好预习工作;课堂引趣,阅读导学,分层练习点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时效性;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夯实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客观现实,丰富和扩展学生的数学现实,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学导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116-0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A版教材自2007年秋季开始使用,教材由“学术式”转变为“教育探索式”,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掀起了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研讨热潮。
一、学情调查研究,选准基点
我校的学生在初中毕业会考中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生的客观现实(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从其他学科学习得到的经验)和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已有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运算方法、规律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容乐观。而2007年秋季接手教学的老师,又面临着三个新的问题:新的课程体系、新的学生、新的教学观念。为了搞好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确保新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开学之初,教师就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品质也不乐观。同时,从学生的考卷发现本届新生和原来的学生相比,有能力方面的优势又有知识方面的不足。能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知识面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更宽,因为初中阶段增加了三视图、图形变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二是合情推理能力更强,感性认识更强,因为初中教材中大量采用观察、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归纳、类比等方面的训练,强调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量使用计算器,从而使学生的心算、笔算速度慢,以及分式运算能力差,准确性不高;二是现阶段经常使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没有学或要求降低;三是初中阶段削减了大量的几何证明问题,对推理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这与高考重新要求推理论证不符。
二、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1.课前,教师除了自己要深入钻研教材外,还需鼓励学生钻研教材
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为每一个学生搭起一座符合实际的桥梁。例如,函数的零点是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引进函数的零点,根本原因就是要用函数观点统帅初等代数,将所有的初等代数问题纳入函数的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至少完成下列问题中的一组问题。
问题组一:(1)你能作出f(x)=2x-3和f(x)=x2-2x-3的图像吗?(2)一元二次方程ax2+bx=0(a≠0)的根的个数是如何判断的?(3)方程x2-2x-3=0的根的个数的情况如何?根又是什么呢?
问题组二:(1)函数f(x)=2x-3与2x-3=0方程有怎样的联系?函数f(x)=x2-2x-3与方程x2-2x-3=0有怎样的联系?(2)你能把方程x2-2x-3=0的两个根用图像表示出来吗?(3)函数y=f(x)=0的图像与方程有什么样的联系?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选问题组一,这样可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阅读教材,完成问题组二,这样可使每一个学生在预习环节都有事可做,都有发展。
2.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发兴趣,保持扎实的训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导入要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可关注数学历史与文化的特点,也可贴近生活实际引入知识,或者注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知识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讲评“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以一个生活现象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问题情境是“一把锁和两个合页就能固定一扇门。你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吗?”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知其中的规律“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在课堂引入之后,教师需检查并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15分钟,并提出分层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同时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根据某个问题设计了两层练习,用第一层练习,检查薄弱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层练习可由水平较高学生讨论完成。如果学生不能完成,或者完成不完整,老师可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表述,点一点关键的词语,采取“导富济贫”的政策,而不是“杀富济贫”,用一点学生的智慧之长去弥补有困难的学生之短,以取得班级教学最大限度的整体效果。
三、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故在布置课堂练习时,也要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保持这种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所以教师在设计检测练习可分为几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除了设计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强的习题外,还可以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从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何得到?我们认为,除了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理论外,必须研究学情,重视学生的差异,追求完善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艳新.谈分层学导式教学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6(06).
[2]芦鸿雁.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5)3.
[3]钟志贤.论分层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5).
[4]刘成新,徐庆.浅谈分层学导式教学 [J].教育改革.1995(5).
[4]傅红涛.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原则[J].现代企业教育. 2003(8).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