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艺术瑰宝
2012-04-29李知宴
李知宴
唐代彩绘陶器的发现
2012年5月我在韩国BIG ANTQUE ART 看到一件彩绘荷花纹塔形罐,高49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9厘米。罐分三个部分组成,即盖、罐,底座。罐的造型特点,口微侈,圆唇,颈极短,肩和上腹圆鼓、丰满,中下腹缓慢收下。盖为平沿,上面立一柱,做成多级尖锥型。底座做平面,以下是喇叭形,下端向外张侈。盖、罐,底座结合起来,整个罐体呈宝塔形,故称此罐为塔形罐。
青灰胎,细密坚致,施洁白化妆土。用矾红,黑彩画荷花作装饰。它是韩中美术家研究会珍藏的艺术品中的一件。
彩绘荷花塔形罐这类艺术品,在中国很少见到。上世纪60年代,我在陕西省西安市整理当地大建设中考古发掘出的2000多座唐墓,其中有一些墓葬有墓志,墓志上刻写墓主人的生年卒月和生平事迹,就是说这些墓葬有绝对年代可考,这非常重要。对认识唐代墓葬出土的陪葬物品的生产制作和在社会上使用的年代很有帮助。一些墓葬规模比较大,死者的官阶地位比较高,这些墓葬就出土有这些绚丽多姿的彩绘陶塔形罐,这些田野考在积累的资料对认识韩国出现的塔形罐很有帮助。
彩绘陶塔形罐生产的年代
关于这件彩绘荷花纹塔形罐的生产年代,我在1972年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唐代的瓷窑概况与唐瓷的分期》,发表在文物杂志上(《文物》1972年3期,文物出版社出版)。论文中将这类陶罐按墓志纪年的先后秩序追行排队,排出一个唐代陶瓷器形发展规律图。这件彩绘陶塔形罐生产的年代在武则天至唐太宗时代(68—762年),即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60年代的时间里。唐朝塔形罐生产时间很长,它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最早它不是三部分,也不是塔形。这种陶罐最早出现在唐高祖时代(公元7世纪初)到武则天时代(公元8世纪中叶)。罐的特点就是一个普通的陶罐,罐口外侈,圆唇,肩和上腹丰满,下腹较宽肥,平底。有的有盖,盖面凹下。到武则天时有的罐就出现一个平面盖,盖中央就出现多级尖锥体。到8世纪初,即唐中宗时,罐体较大,各部分加长,上有带尖锥体的盖,罐的底部变成一个喇叭形足。盖和罐都施浇白化妆土,用黑、红等色画出装饰花纹,变成一个彩色绚丽的塔形罐,只是罐和底座没有分开。从睿宗到唐玄宗中的景云、开元、天宝时(公元710—756年)这个阶段又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底罐与罐体分开,即成为盖、罐、底座。三者一组,使用时将三者放上,组成一个塔形罐。收藏时可将盖、罐、底座分开。韩国韩中美术家研究会珍藏的彩绘陶塔形罐就是属于这样一类塔形罐(图一)。塔形罐这种器物在唐代一直延续。盛唐以后,即9世纪以后的变化是罐体加长,肩部加宽,比较秀美。唐朝灭亡以后塔形罐就消失了。
胎体质地和装饰
这件彩绘陶塔形罐是灰陶,陶色为青灰色,陶质细腻,坚固致密。表面施洁白化妆土,上面彩绘荷花。白色垫底,黑彩勾边,矾红填绘细部。勾边就是画出荷花的轮廓线,技巧非常娴熟,整朵荷花一笔画成,在轮廓线内用红彩填绘,用彩不多,很潇洒。荷花艳丽夺目,姿态天然,突出体现荷花的美丽圣洁。
荷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其花草生,有单瓣、重瓣之分,其颜色多样,以桃红和纯白两种为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圣洁的化身,是高雅的象征。佛教在中国盛行以后,荷花又是佛教教义的象征。佛教在唐代很盛行,从皇帝最高统治集团到各级官吏,社会各个阶层都信奉佛教。宫廷、官府、寺庙、石窟、房舍装饰、珍玩、日用器具上都有荷花,荷花是与人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花卉。陶罐上绘荷花,用它来陪葬,一方面表示死者生前的圣洁,一方面希望在佛祖保佑下能够升天,进入极乐世界。唐朝人对荷花有很深的感情,很多诗人写诗赞美荷花。在中国,荷花又称莲花,白居易在《阶下莲》诗中写道:“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他在《感白莲花》中写道:“白日芙蓉花,本生吴江。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用彩色荷花装饰塔形罐,表明塔形罐的高雅,对死者的憧憬和追思。
塔形罐的用途
根据唐代考古得到的资料看,这种塔形罐主要出现在墓葬中。它的造型像佛教寺庙中的宝塔,画上色彩绚丽的荷花,荷花象征佛教教义,所以它主要是为死者陪葬用的。但从塔形罐的陶质看,能在生活中使用,陶质青灰,坚固耐用,不像专门作陪葬的一些陶器粗松。很脆,吸水性强,很容易打碎。此塔形罐能盛物,高大的形象,精美的彩色装饰,它又能做室内陈设品,用于陪葬是绝佳的选择。
我国这类陶罐从刚刚出现时的形体结构,到以后唐代各个时期的演变排队观察,最初的结构,它就是一个盛物装酒的陶罐。唐朝盛行饮酒,对酒的需求量很大,当然也就需要陶罐类器的物来装酒。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集《全唐诗》收集上千名诗人写的诗,共48000多首,这些诗与酒有关系的占相当大部分,很多伟大诗人写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就是在饮酒状态下写出的。杜甫在《饮中八仙》诗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书法艺术家张旭总是在狂饮之后才提笔写字。杜甫在诗中称赞:“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李白自己也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寺庙中戒律森严,不能饮酒。但唐代社会僧侣中很多人饮酒,释法和尚说:“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力之图,无刑罚之避,陶之然,荡之然,其乐可得而量也。”所以这种陶罐一开始出现就是装酒的酒器,只是到武则天以后,唐朝社会兴起厚葬之风,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珍贵的物品为死者陪葬。这种陶罐就把盖上作出塔尖形,下面加一个底座,与佛教的宝塔联系起来,用黄彩、红彩、黑彩画上盛开的荷花,成为理想的陪葬品。
大唐盛世的艺术瑰宝
这件彩绘荷花纹塔形罐生产时间是武则天到唐代宗时期,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60年代时间里。这个时期是唐朝最兴盛的时代,国家高度统一,经济发达,国威强大,文化教育艺术事业昌盛,海外贸易事业兴旺。伟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谷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盛唐时期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财富。陶瓷生产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南方的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以河南巩县窑为代表的三彩釉陶,以灰陶、红陶为代表的泥质陶得到广泛发展。彩绘陶塔形罐是这些艺术成就中的一个。彩绘陶塔形罐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彩绘塔形罐上有荷花图,黑线勾勒,红彩填绘,精致富丽,清雅不凡。唐代绘画传世极为稀少,在社会上根本就见不到。此罐上的荷花色彩鲜艳,写实生动,技艺高超,让我们欣赏到一幅生动的荷花图,极为难得。
第二,让我们欣赏到唐代陶器优美的造型。此塔形罐造型端庄古朴,线型挺拔,雄放壮美。从盖到罐的口沿、颈、肩、腹、底的结构富于变化,浑厚圆润,表现大唐盛世的宏大气魄。它能作宫廷、王府、达官显贵官邸的陈设品,也是最理想最豪华的陪葬品。
第三,烧成工艺的成就,塔形罐陶质为灰陶,青灰色,色调青纯悦目,致密坚硬,敲击声悦耳,不同于一般陶器。它选料较精,颗粒细。粉碎、淘洗、提炼等加工手段要求比较高。胎体做得比较厚,增加塔形罐的庄重感。陶色通体一致,没有杂色,说明烧陶工艺水平较高,要求烧成温度适中,比较准确的还原火焰,青灰漂亮,看起来很悦目。
第四,制作工艺方面:技巧娴熟,塔形罐的每个部位做得都很认真,一丝不苟,整件器物匀称规整,没有任何歪扭变形的现象,与唐代的白瓷、青瓷、三彩陶釉一样,做工很美。
第五,装饰方面,为了提高装饰色彩效果,胎体表面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用黑彩、矾红彩、酱红彩绘大朵盛开的荷花。此塔形罐从生产到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程。在墓葬里,在收藏家手里陈放、玩赏,岁月流逝使它的颜色有一些退化、剥蚀。但罐上的花纹基本完整,色彩明快,其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韩中美术家研究会收藏的彩绘荷花纹塔形罐是一件彩绘陶的代表作品,是大唐盛世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