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沙漠淘金者
2012-04-29李斌
李斌
鄂尔多斯,这座位于高原腹地的城市,曾以“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而著称。2011年,鄂尔多斯GDP总量超越西安,成为西北第一;人均GDP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当地每228个人中就有1个亿万富翁,每16人中就有1个千万富翁。
记者此行的目的是方圆1.8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
在内蒙古,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伐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不相让,90年代沙漠资源是宝藏。
二十多年前,库布其沙漠寸草不生,风卷黄沙漫天狂舞,连年累月沙进人退,连飞鸟都望而止步,被称为“死亡之海”。
如今的库布其碧水蓝天、草木葱郁、鸥鸟翔集,穿沙公路纵横交错,生态与生计兼顾、治沙与致富并举,蓬勃的沙产业已经将这片“死亡之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矿。
沙柳:从烧火棍到“摇钱树”
福源泉沙柳基地距离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有40公里,是东达蒙古王集团建设的。集团规划建设沙柳基地规模300万亩,总投资2.9亿元。
东达蒙古王办公室副主任冯俊奇向记者介绍:“过去,由于种植和管护沙柳的积极性不高,农牧民把平茬后的沙柳当柴烧。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盛产煤炭,不少农牧民甚至不愿意砍沙柳烧火,造成60%的沙柳因不能及时平茬,最后都变成了沙漠中的枯枝。”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沙柳作为防沙治沙的主要树种之一,不但有很强的抗风蚀、耐沙害的防风固沙功能,还是很好的造纸原料、生物质发电原料和动物饲料原料。
沙柳是优良的造纸和纸板原料,沙柳的总纤维含量为75.83%。东达蒙古王集团曾与国家造纸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将沙柳作为原料制浆的造纸技术,生产高强瓦楞纸和挂面箱板纸。用沙柳为原料制作的纸箱即环保,强度又好,尤其适合食品包装行业。
冯俊奇向记者介绍:“沙柳除了能造纸外,还可以做家具用的刨花板。”
离开了沙柳基地,记者一行又来到了东达林沙产业刨花板厂,刨花板的原料就是沙柳。冯俊奇向记者介绍:“这个刨花板厂是2010年动工兴建的,规划投资近4亿元,设计年生产规模为10万立方米,预计今年下半年能投产。”
记者看到,厂房内的设备已安装就绪,厂区也已建设完成。而且,距离厂区不远的地方,风水梁8000千瓦光伏电站正在建设。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太阳能板已经安装完成,这个建在沙漠上的太阳能发电站,未来将为周围厂区供应电力。
另外,占沙柳重量15%左右、富含植物蛋白的细枝嫩条与沙柳间种的牧草混合后,还可以加工成牛、羊、兔的优质饲料。
沙柳还是优良的生物质发电原料。在沙生植物中,沙柳的发热量首屈一指,与普通的电煤发热量相当,而且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与残渣非常少。企业除了利用沙柳发电,再直接进行电力销售以获取经济效益之外,其“绿电”属性还可以在国际上进行碳权交易。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在毛乌素沙漠,有一家企业利用沙柳作生物质发电项目,已成为全球首家利用沙生灌木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项目。
在库布其沙漠,以东达蒙古王为代表的沙柳加工企业兴起后,带领当地农牧民大量种植沙柳,不但使当地的沙化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也为“次小薪材”的沙柳找到了出路,当地农牧民因种植沙柳增加了一份收入,原来的烧火棍现在变成了“摇钱树”。
甘草:荒漠里的“众药之王”
亿利集团在二十多年防沙治沙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沙漠的利用价值。在库布其大漠深处,拥有相当存量的名贵天然植物,如甘草、大白柠条、半日花、霸王、蒙古黄芪、沙冬青等160多种珍稀沙旱生植物和中药材。
就是这不起眼的甘草,不但担负着防沙护河的任务,还是沙漠里珍贵的中药材。内蒙古又是中国甘草的重要产区,尤其库布其沙漠长出来的甘草以色红皮细、骨重粉足、药用价值高而驰名中药界,其“西北沟”甘草、“梁外”甘草更是品质优良。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就是土生土长的沙漠人,他对沙漠爱恨交加:“沙漠给人类带来了威胁,但沙漠里的珍奇药材也很多。在库布其沙漠,有近500万亩无公害、无污染的沙间平地,如果用来种药,肯定收获不菲。沙漠几乎没有任何开垦的痕迹,是难得的净土。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必然生长着极端珍贵的资源。”
20年来,亿利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的狭长地带修建了长242公里、宽3~5公里的母亲河锁边林工程,其中大规模种植了以甘草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并利用甘草等沙旱植物做药用植物深加工产业。
在甘草基地,亿利资源集团品牌经理冀振宇拔起一根甘草向记者介绍:“甘草表面上看很普通,像野草一样,它的药用部位是在根部和根茎。一般繁殖2~3年就可以采挖。这里的甘草都是当地农牧民栽种的,以荒漠化土地使用权入股,我们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的运行机制,带动农牧民种树、种甘草,即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带动沙区农牧民致富。”
亿利在发展中药产业进程中陆续收购了内蒙古、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的几家制药和医药销售企业,并从国外引进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线。
记者来到亿利能源的药业分公司,刚进厂区,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甘草片味道。公司副总经理杨辉向记者开玩笑说:“刚开始天天闻这个味道感觉不适应,现在一天不闻甘草的味道就觉得难受。”
走在厂区,杨辉向记者介绍:“整个药业分公司规划用地500多亩,目前你们看到的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还有保健品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计划今年内开工。”走进车间外大厅,这里有整个药厂的分布图和甘草系列药品展厅。
杨辉拿着一袋甘草切片介绍到:“像这种上品甘草切片在国外能卖到1公斤100多元,主要都销往了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在国内药店出售的基本是很细的丁草(甘草分甲、乙、丙、丁等级,丁草等级最低)。”
杨辉带记者来到药品展厅并向记者介绍:“甘草在古时候被称为‘众药之王,现在我们主要生产以甘草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产品,比如甘草良咽、复方甘草片、甘草合剂、复方炙甘草颗粒、甘草爽、甘草锌片等。”
目前,亿利的天然药业集团包括鄂尔多斯市亿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甘草分公司等9家子公司,并实现了从上游原料生产到标准化加工以及下游销售的医药全产业链,仅甘草医药就已达到50亿元的产业规模。
杨辉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正在谋划医药产业的整体上市计划。”
沙棘:沙漠“黄金圣果”
经过多年发展,现今,沙棘已成为库布里沙漠上的一个产业支柱。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水域山饮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域山”)、凉城鸿茅集团、飞龙饮料厂等都是以沙棘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这次鄂尔多斯之行,记者主要采访了水域山。2009年4月,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上百户农民收到了水域山公司免费提供的沙棘苗和种植沙棘的补贴,水域山在这里投资建设了百万亩沙棘原料基地。
沙棘种植基地建成后,有效带动了伊金霍洛旗地区农牧业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这个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原砒砂岩区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记者在沙棘基地看到,由于没到季节,成片的沙棘树还没有结果,水域山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潘永明向记者介绍:“沙棘每年的9月、10月才能结果,这里的沙棘树都是在砒砂岩上及沙漠中生长的,远离任何人为污染,充分保证了沙棘果实天然、无污染的原生态品质。”
记者来到水域山沙棘饮料加工厂,这里是一个370亩的生产加工园区。在生产车间,潘永明向记者介绍:“我们引进了世界上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分子溶解技术对沙棘进行提纯的生产设备,年生产规模可以达5万吨以上。而且,我们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严格的规定,恪守零添加原则,保证了沙棘的纯天然性。”
在水域山的产品展厅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一系列以沙棘为原料的产品,潘永明逐一介绍:“沙棘果原浆做成果汁之后,皮可以提取黄酮,籽可以提取籽油,再将沙棘皮和籽回收后提取氨基酸,剩余的角料还可以做成沙棘饲料。目前我们生产的沙棘子油软胶囊、沙棘黄酮软胶囊等,都是上等的保健品。”
记者手记
对于沙产业,之前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是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当时预言,沙产业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记者这次采访的鄂尔多斯市,是地方经济发展非常强劲的地区,其区域内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产业化治理很有成效,也出现了一些沙产业的龙头企业。
在沙产业概念提出后的二十多年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沙产业,众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释沙产业理论。记者也被那里的企业在生态治理及产业发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动。但是,也有许多专家提出,发展沙产业绝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记者此行后,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在中国,有1/5的国土仍然是沙化土地,全国有一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沙区,这么广阔的地区是否都适合发展沙产业?如何发展沙产业?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否到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看到,由于这一地区地广人稀,企业也比较分散,各自发展的产业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另一个让人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沙产业链条短,成本高。以沙棘为例,尽管沙棘全身都是宝,但要用沙棘加工出好产品,却非易事,技术上的难题成为企业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加工成本很高,未来能否打开市场还是个问题。
所以,尽管中国有16亿亩沙漠戈壁,但光有感动是不够的,光有投入也是难以为继的。要想靠沙吃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还需要更多企业家和更多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