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2012-04-29
唐诗的主流地位被宋词替代,不是因为诗歌不好或诗人没有个性。而是因为,会说的不如会唱的。
秋桐
即使是在诗歌的狂飙突进时代,能批量制造且作品脍炙人口的诗人,也到不了十个。在诗史上留下过一笔的,大都是灵光一现,偶有佳作。像张继,快到四十岁时才中进士。写出传世的《枫桥夜泊》,那是因为当年高考失利,实在愁坏了才憋出来的。
据说,唐朝最牛的诗人是王维,就是写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个。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王维有个外号叫“诗佛”,而且工于书画,在礼佛的唐代,这样的诗人绝对是刚需。
后人的评选标准成型后,诗人中最厉害的大李杜,即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其次便是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很佩服搞“诗界仙圣佛”评选的评委们,标准够硬。“仙”是浪漫主义,“圣”和“魔”是现实主义,这个“诗佛”暂时没法归类,按山水田园诗派算,多属浪漫主义,但王维也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以及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堪称“唐代脊梁”,但因广告形式太过直白,反倒影响了后世的整体营销效果。
我归纳浪漫主义的特点,其实无外乎“装”,说他装没有任何贬低之意。李白为官,伪装在所难免。他有一首《清平调》,是夸杨贵妃的,让人听来脸红。上中阙分别有“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实在太夸张了,完全失实。
先不说杨贵妃有狐臭这样有据可查的内容,和嫦娥、赵飞燕相比,杨的体型简直就是相扑,这种对比,你磕碜贵妃呢,磕碜贵妃呢,还是磕碜贵妃呢?当然,这是客观上起到的效果,遵旨作诗,李白哪敢藏这些猫腻。
李白还有一首《侠客行》,后来还被金庸老先生写成一部同名小说,里面有种神功叫侠客神功,练功的秘诀就是按照这首诗每个字的字形加以模仿操练。幼时我没少下功夫,120个字都被我练熟了,结果不说你也知道。金庸这个大骗子。
书归正传。《侠客行》诗的意境和文字之美,无出其右。诗歌的内容,是信陵君救赵的故事,但在李白的描述之下,则是一群兄弟们喝多了酒结伴杀人。我迷恋这首诗时正处青春期,天天做梦。梦中肆无忌惮,全是按诗来的。什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当时觉得帅呆了。
但论悲天悯人的境界,无人能比杜甫。因为杜甫现存的一千多首诗,大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杜甫写诗很系统,动辄就是三部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一以貫之。像“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没做过什么大官,后人称他为杜工部,就是从其官职“检校工部员外郎”来的。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说白了,也就是个校对。没做大官,除了无助于提高生活水平外,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这让老杜有更多机会体会民间疾苦,并成就了自己的大境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什么是境界,这就是境界。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诗人的生活大致上还不错啊。又可以当官,还经常游山玩水。大错特错。李白那么牛,还不三天两头被炒鱿鱼。杜甫写得好且关心民生,但也做不了官。诗人笔下的游山玩水只是表象,且多数是在贬谪途中、求职路上。
台湾学者蒋勋有一个论断,他说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就说明它远离了民间。对这一点部分赞同。蒋勋说对了原因,但并没证明其合理性。宋词火爆,迁就的是没有艺术品位的平民,。宋代最流行的唱词,多是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的。
宋代也有诗,但没宋词火。就像小剧场话剧没有肥皂剧招人待见,京剧大师比不上凤凰传奇一样。宋词中兴之后,就剩下诗人寞落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