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篮球训练中的手段与策略
2012-04-29孙贵
孙贵
摘要:为了增强中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篮球的技战术水平,本文从心理、生理两方面阐述了中学生篮球训练中应用的手段及策略,与广大中学篮球训练教师交流。
关键词:中学篮球训练 教学手段 战术意识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篮球训练水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与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我对中学生篮球训练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学生篮球训练要手段新颖,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训练的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规律是:人们越是集中并指向某一事物,那一事物被反映得越清楚、越深入。篮球训练的教学过程就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由预定目标引起的,在注意过程中又要意志力控制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控制相对薄弱,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利用各种手段,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增强训练的效果。例如:在传接球训练中,通过不断地变化传球的线路、学生的跑动路线、传接球的人数、球的数目、学生的队形变换等,再配以各种游戏,给学生以不断的新异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训练的强度。
二、在中学生篮球训练时,教师要做到一少三多:少讲解,多示范,多纠错,学生要多练习,抓住问题的关键。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学练过程。教师的教离不开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时要抓住动作的技术关键,简明扼要,示范要准确到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因为中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学习开始时主要是依靠模仿,经过不断的反复练习,逐渐过渡到掌握动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错误的或者是多余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进行指导与纠正,多做示范。动作纠正时要先从主要的错误动作入手,慢慢地到动作的细节,做到不厌其烦,耐心指导,一丝不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三、篮球训练的技术动作要规范化、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有外国教练评论说,中国的球队战术都是一样的,而技术却各不相同,这和外国的球队正好相反。言外之意,中国的球队在技术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技术规范方面,我国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体校的数目远远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学校的训练又不太正规,学生是打得多练得少,还有一部分只能自己看自己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动作必定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小抓起,最起码从学生的训练抓起,在训练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要规范,在技术动作的应用上面要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地应用技术动作。
四、中学生篮球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生篮球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战术意识的培养,因为篮球不同于个人运动项目,是要队员间相互配合与联系、整体作战的,战术意识是一点一点慢慢培养起来的。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技术动作的合理应用。在培养整体战术意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的技术优势,培养全体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战术意识在篮球运动中表现为“三威胁”——传、切、投,它是运动员根据比赛的客观实际,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及时运动身体,技战术配合行动来制约对手,在争取主动权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一种神经应答反应。教师在传授技术动作时,要教会学生不断地思维,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从而不断提高战术意识,适应篮球比赛中瞬间万变的赛场环境。
五、中学生篮球训练中更要加强速度和灵敏素质的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要求队员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动作灵敏,速度快,弹跳高等。生理学研究表明,在中学生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是速度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此阶段是发展这两项素质的最佳时机,一定要加强训练。但是,因为中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身体各个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训练时运动量要适当,时间不宜太长,同时随时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特征,避免过度疲劳。
六、中学生篮球训练中要加强对规则的学习。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要加强学生对规则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在竞赛时因为不懂规则,发生误会或者不尊重裁判,甚至不理智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为了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教师利用训练休息间或比赛中随时加强对学生灌输篮球规则,使学生正确认识比赛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学会自我克制,形成良好的比赛作风。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5.
[2]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10.
[3]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4.
[4]中国体育报,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