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众不同
2012-04-29
艺术品鉴 2012年8期
不贪小便宜拒听故事
——郭庆祥说他的收藏渠道主要来自画家本人、拍卖市场以及藏家同行。但是,从拍卖行买拍品时要注意作品的来源,不能听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好听的故事里面往往是陷阱。
人类在审美判断上的普遍性,是现代商业塑造的结果。
——彭锋
一个好的艺术收藏,是长期的、甚至是不以投机为目的的。
——王春辰认为如果尤伦斯没有全部抛出他收藏的作品,而是捐给了一个艺术机构,那作品的价值就会无穷地存在。尤伦斯没有这么做,这也是它受到人们批评的原因之一。
继续以追求形式上“创新”,是一种“自欺欺人”,或仅仅是一种商业策略和营销手段。
——李飒认为现有格局之下仅仅依靠追求形式或语言的“创新”,无法改变中国当代艺术消费文化的实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文化身份”等问题都无法解决。
中国美术史“缺钙”现象严重,说“缺钙”可能不那么准确,更确切地说,这个“缺钙”是指中国美术历史缺失“人的在场”。
——冯远称从中国可考的作品来看,如《清明上河图》,反映社会底层普通人的作品,亦或反映不同时代民众精神面貌的作品,在美术史上更是少之又少,当然也可能没有存留下来。
原来艺术品也可以定价,也就是说可以经过买卖行为带回家。但是,我依然相信,收藏者只是一段时间的代管者,而非拥有者。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