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莫攀比 知足自安乐
2012-04-29乐华
乐华
老年人莫攀比,拥有平常心,会更快乐。
现象一 和老同学比待遇,越比越郁闷
老张最近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别提多高兴了。
当聊到退休待遇时,气氛有些尴尬。老莫虽然退休了,还有几家企业外聘着,杂七杂八的收入颇丰。老张想,当初老莫连微积分题目都算不全,怎么就混得这么如鱼得水呢?
专家点评:攀比很伤神
不是说学习成绩好,出息就大。智商固然很重要,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人命运不同,际遇亦不同,所以不必抱怨什么。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乐天知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现象二 议论谁家孩子出息大,令儿女很不爽
李老师参加单位退管会组织的敬老节活动。大家坐在一起,就开始聊自己的孩子。张老师说:“我儿子在德国工作,把媳妇、孙子都带出国了,还买了别墅,我才从他那里探亲回来。”
林老师说:“我儿子从小读书不好,不过他有经商头脑,和几个小兄弟开饭店,也算搞出名堂来了。房子买了好几处,最近还买了别墅,接我去住。”李老师想想自己的儿女都很普通,单位效益一般,不敢接茬。
李老师回到家里,就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有出息。女儿正好在单位里碰到不顺心的事情,立马就说:“我们没出息,既发不了财,又买不起别墅,更出不了国,您老就别想那没用的了。”
专家点评:谨防被动攀比
老年人心理脆弱,有时容易陷入被动攀比,看人家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好,心里便不是滋味。一些老年人喜欢唠叨,会在孩子面前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羡慕。
自己在外面生气,回家再让儿女跟着生气,实在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
让你感到幸福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知足常乐
比较得法易知足
知足常乐,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做起来却不容易,我们不妨掌握一些方法。
当你忍不住攀比的时候,你不妨“向下比”。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感叹自己只是工薪阶层,还有很多人处在战乱饥馑、金融危机之中。或许你还会感叹时不我待,自己一天天老去。诚然,相比昨天,你是老了,可相比明天,今天永远都是你最年轻的一天。与其感叹,不如活在当下。
境界二:返璞之乐
读普兰特的《简单生活》
美国女学者普兰特概括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在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当下,人们更加追求功名利禄,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互相攀比,然后去追求更多的财富。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忙碌着,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老年人也被卷入其中,离真正的快乐,甚至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
在她眼中,简单生活是在衣食住行上遵循和把握一种适度原则,从而做到简化我们的物质生活。寻找内心世界新的平衡点,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简单生活也就成为一种现实。
境界三:给予为乐
伽里里海和死海的启示
有一个传说,关于位于巴勒斯坦的两个海。约旦河从山上流下来,注入伽里里海,伽里里海将自己的水和人们分享,人们在海滩上盖房子,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约旦河向南流入死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这两个相邻的海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因为伽里里海乐善好施,所以生气勃勃。死海却从不付出。
做人也是如此,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接受的同时,也在给予;另外一种人只接受,从不给予,他在炫耀自己的财富的同时,将别人推得很远。
给予是付出、奉献,是一种快乐。给予的初衷并不要求回报,却能在不经意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