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文化优势引领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012-04-29覃秉金
覃秉金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形成了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而指导思想中所体现的文化优势,体现在代表着、传播着和践行着先进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人与校园和谐相处的文化。在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等原则。
关键词:党的文化优势;和谐校园文化;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5-02
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优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抚今追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90多年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从根本上在于我们的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党在理论文化上的一大优势。
1.代表先进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催生出中国共产党。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们首先确立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国先进文化运动发展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句话把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与先进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成为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标志着党在新时期的文化自觉、标志着党的文化使命感的增强和党的执政思想的走向成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文化进步为己任”的发展胸襟。
2.传播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它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使人全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先进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理论武器的指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新的生存模式,从而多方式、多途径地传播这种先进文化。就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这一切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旅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新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3.践行先进文化。在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表明自己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而其他各国的执政党从来就没有一个从“文化”这个角度来定义自身的先进性。他们只是声称自己是先进势力的代表、是民众利益的代表。由此可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那天起,以致到后来的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一直和先进文化“同生共进”,从而引导着中国文化的前进和发展,使人们对“先进文化”这个概念有了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师德培养和未来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和思想基础。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和把握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的特征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处于无形的、隐性的状态。
1.主体的独特性。高职院校云集了好多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文化层次较高,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这种主体的独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高层次和先进性。师生们处在这样文化信息集中的环境中,不仅乐于做文化的欣赏者,更勇于做创造者。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每个成员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受益者。
2.鲜明的时代性。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要受到当时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与时代的社会主导文化相一致。同时,高等学校处在社会文化的最前沿,是先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会不断地创造和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使其成为引领时代文化发展潮流权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性。
3.明确的导向性。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营造自身的文化氛围,确定正确的方向,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4.广泛的辐射性。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交相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等产生很大影响,并逐步内化于学生心理文化的最深层。伴随着成千上万的学生源源不断奔向祖国四面八方,这种饱含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思想观念将会辐射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为弘扬整个民族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三、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工作
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宣传和提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道德体系,帮助师生明辨是非和善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道德评价机制和诚信档案制度,加强德育的考核,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或公益活动,促使高职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以此来引导广大师生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事物,用“和谐”的思维认识社会,用“和谐”的方式处理问题,协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理念蕴涵着人性、人道、人本等价值取向,用“和谐”统领各种制度的设计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把人性、人道、人本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种领域;这种“和谐”理念把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及保障基本人权作为核心理念和追求目标,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从而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以及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风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坚持统筹兼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它们在不同的机理上构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整体蓝图,二者不可偏颇。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斗争中,人们在呐喊“重振人文科学,重塑人文精神”,希望从自身内在的文化财富和精神世界中,从先哲圣贤为我们所勾画的理想及所阐明的价值观中找到继续前进的道路。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二者统筹兼顾,做到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文化优势来引领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到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按照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黄力之.先进文化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0.
[3]卢岳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选择[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