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
2012-04-29洪瑶
洪瑶
摘 要:保险公司一般面临着环境风险、行业风险和企业风险。保险公司面临的诸多风险,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整体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风险和实施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风险。
关键词:保险公司 风险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4-02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指经济主体用以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动态连续过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将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
一、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按照风险影响的范围不同,可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一)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除了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外,也影响其他行业的企业经营的风险,主要包括:
1.政治因素风险。是指由于战争、政变以及其他政治动荡而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决策及运用绩效与损益。而战争险的需求量将增加,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绩效也将由于变现压力增大及资本市场低迷而受影响。
2.政策因素风险。是指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变革、政府法规、价格控制等可能由于未能顾及保险业的行业利益或与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而带来的风险。它将影响保险行业的竞争程度、成本结构以及资金运用绩效。保险公司的经营必须在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下进行,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必须注意研究国家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合理规避政策风险。
3.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来源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房地产景气等。它将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决策及运用绩效。其中,利率风险对我国保险公司的影响尤其突出。所谓利率风险,是指一个金融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或利率差价匹配不当时,或当浮动利率的金融债务对于以后的现金流动不稳定时产生的风险,由于保险产品的费率厘订是建立在预定利率的基础上,利率的变化势必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和偿付能力。
近年来我国连续8次降息是导致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巨额利差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利率下降同时还迫使寿险产品价格上升,影响行业整体市场扩张速度;而当市场利率走高时,一般消费者可能减少对于固定预定利率相对较低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也将对保险公司的销售产生影响。
4.自然因素风险。是指由于地震、台风、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公司损失的不确定性。其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保险给付将影响保险公司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灾害的发生将激发个人与企业对于应用保险来转移各种风险的意识,因此也可能会影响保障型产品的需求量。
(二)行业环境的风险
行业环境的风险指保险行业所特有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
1.市场风险。来源于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客户偏好改变、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替代产品、产品多样性等。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保险市场需求量、需求类型、产品类型、保险公司培训课程的设计及营销方式等。
目前,个人理财是我国中、低消费阶层的一个极大需求领域,个人理财一般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种。生活理财是指设计如何把自己的未来妥善安排,即使到年老体弱时也能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投资理财则是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取得最好的回报。保险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虽然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保险公司还无法全面地进行代客理财,但全面的个人理财知识却是当前保险营销极好的一个切入点。
2.竞争风险。来源于现有竞争者竞争、新加入者、策略联盟、异业竞争、营销手段,它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新业务来源、业务成本、业务稳定程序。竞争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之一,除了外资保险公司即将进入带来的压力以外,现有竞争者之间由于抢占市场的急迫性,也隐含了极大的风险,突出表现在:(1)同业间价格竞争的不合理性:通过低费率、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保障范围、协议承保等方式争夺市场;(2)利用外来力量竞争的不公平性:在业务经营中渗透包括行政权力、私人关系在内的外来力量,并通过这种力量争夺市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无限制地承揽风险而忽视对风险的管理。
3.财务风险。主要指资金运用限制等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建立理论上的最佳投资组合。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承保利润往往很低,甚至为负,投资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非常重要。我国2000年的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373.9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存款约占总资产的70%,导致保险公司受银行存款利率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管理机构也正在积极研究放松资金运用限制。
(三)企业环境的风险
1.营销风险。来源于与营销人员有关的素质和人员流动等问题、营销成本、营销方式方法与市场的配合度、电子商务及银行保险。它将影响个别保险公司的新业务来源、业务成本、业务稳定程度及业务成长等。营销风险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上表现极为尖锐,寿险公司招聘的个人代理人来自不同行业,只经过短期培训,大多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在展业过程中又比较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对保险公司的形象与信誉造成一定的损毁,而通过营销员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的形象却正是其能否在开放后仍然拥有一定市场的关键。
2.研发风险。来源于新产品开发、精算假设的合理性与敏感性等。它将影响到新业务推展、业务成本、效益及资金成本等。例如,若寿险公司新产品的精算假设过于乐观,则虽有利于新业务推展,但却可能提高资金成本,导致投资部门资金运用压力增加,也会增加利差损发生的可能性。
3.决策风险。决策的形成方式、组织结果、决策的配合度、组织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与培养等都是决策风险的风险因素。决策风险将影响组织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与程度。
二、导致保险公司风险的主要原因
1.风险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体现。寿险分支机构的发展和经营决策缺乏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控制多为事后控制、方式单一,风险管理内容不全面,如只重视财务风险不重视业务风险、只重视内部风险不重视外部风险、只重视短期风险不重视长期风险等。大量风险是短期利益驱动下产生的,而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与外部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又给这些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
2.粗放式管理模式制约经营管理水平。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是导致经营风险的原因之一。一是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效率较低。二是粗放型管理缺少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缺少对经营管理效率、管理效果的评估体系。三是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政府的政策、监管部门的规定甚至是上级公司的决策不能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寿险分支机构对各种政策、环境、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不强,致使其处于被动局面。
3.市场的恶性竞争。目前,保险公司数量增加较快,寿险市场竞争激烈,各保险公司很少从自身创新角度来开发市场,而是恶意的掠夺现有的市场资源。与其他公司进行价格竞争,盲目铺设机构,对人员进行挖角,违规经营行为增多。参与其中的寿险分支机构,必然会有极大的经营风险,从而严重威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经营决策层、各部门岗位人员到营销员,各层次的人员素质差距较大,人员在学历水平、管理水平、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但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也影响公司风险水平的大小。
三、提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建立宏观及微观风险管理模式,形成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将资产风险管理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开发使用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利用VAR风险分析模型进行资产风险分析。
2.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风险。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展业与管理同步的经营思想,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制定与利润相关的考核指标,并把这些指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核保制度,加强核保管理,科学设定核保权限,将核保质量同核保人员经济利益挂钩;提高核保人员素质,实行资格考核;改善核保条件,提高核保技术,提升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水平。
3.强化费率管理,避免定价风险。建立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险种的业务规模、经营期限、风险程度、技术要求,实施不同的费率管理办法,分别实行标准费率、审批费率、报备费率和自由费率;建立并实行差别费率制度,体现地域差别、被保险人差别、保险人差别;建立并实行费率稽查制度,尽快延伸保监会各地监管机构,合理确定稽查要素,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处理;抓紧建立费率管理法规体系,使其能够适合现阶段保险业务发展的要求并覆盖费率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
4.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高代理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代理人承保质量的评估体系,建立和强化理赔报案制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
5.经营者要从单纯地追求业务规模、市场份额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要改革目前的一级法人核算体制,对分支公司实行子公司化经营,使其经营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预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产品及资产管理型产品,大力发展保障型的产品,提高保险公司盈利水平。
6.要加快培养人才,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懂寿险、懂经营、懂管理的经营者,按人寿保险自身的内在规律去经营管理寿险公司。强化业务管理,严格核保核赔,提高业务质量,防范和控制风险,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中提高直接盈利水平;加强人员培训,精简队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间接盈利水平;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减少环节,集中管理,提高效益,增加费差益去化解利差损。
总之,保险机构应顺应保险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思想体系,积极借鉴国际保险业成熟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建立和健全我国保险公司风险防范体系便是中国保险业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叶永刚,彭红枫.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度量与管理[J].保险研究,2005(4)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 浙江宁波 315040)(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