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符合经济规律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2012-04-29刘开江吴海元严兴华

经济师 2012年9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刘开江 吴海元 严兴华

摘 要:文章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思想观念、制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经济办法、市场的办法进行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分开等解决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43-02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产效用,更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认真研究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首要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事业单位的问题。长期以来,在经济关系上,把事业单位等同于行政单位,预算由财政拨、所有配置按照规定标准、资产购置直接在预算中解决、处置报上级和财政审批、资产收益全部上缴、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意愿撤并、资产可以相互调拨,事业单位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和经济实体,只是上级行政部门一个下级单位而已。这就必然造成产权意识、经济意识、节约意识淡薄,设备配置不是根据做事的需要而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出发,贪图齐全万事不求人,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益低下;资产报废手续复杂、时间较长,因入账和不入账与单位和个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致使单位对资产尽量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因资产出租、投资、变卖、转向经营等形成的资产收益全部上缴财政,这种规定把人和事业单位看的过于高尚,脱离了现实,也违背了“经济人”的假设,致使事业单位无意对资产利用最大化和资产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制度设计上把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完全的预算单位,采用编制预算、花费预算、核销预算的管理模式,财政监管主要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核销,资产管理也仅限设备申购审批、报废的核定等,向社会提供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如何、成本怎样、投入产出一概没有制度上的规定,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执行、支出不用配比、资产无需计算损耗、项目支出没有全成本的要求,这种制度安排,造成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效益观念,没有管理意识,一切都以“要预算花预算、要资产报废资产”的简单模式运转,无需向社会负责无需向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负责,都是国家单位、国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解决的途径

要管好用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必须要大胆解放思想,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树立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从传统老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相信基层相信群众的智慧,用经济办法、市场的办法进行管理。

其次,把事业单位看做法人实体和独立的经济实体,独自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独自开展经济活动,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财产权,坚持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一,一定不能分离。认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有财产所有权,基层事业单位享有使用权,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原则,这种思路造成:一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受权利,基层事业单位只管要资产大而全小而全,资产过高过滥配置,无人对资产配置的合理负责,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二是资产管理的路径不畅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资产申请购置、资产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都要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批,因基层单位较多、事情比较复杂,财政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人数少,难以及时回复基层的请示,时间一长,就必然会影响基层单位有效运转。坚持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回归物权的本质,不能搞实物资产整合与共享公用,共享公用是一种理想化管理思路,不符合目前的人性和经济规律。想想共享公用由谁协调调用、放在那个单位管理、管理的职责怎么定、共享公用单位的责权利如何规定等等大量的日常细致的工作,如果管理权调配权放在部级主管部门恐怕要单设一个独立机构来运作,现实的可能性就要打问号,如果放在某个单位,没有任何利益又要维修保养管理,这也行不通。

第三,将资产管理权从财政部门剥离,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分开。财政部门管预算,制定好定员定额、项目费用标准、国家配置标准、运行费用标准等等,按照定额、标准核定预算,管住标准管住预算不管具体事务更不管资产,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预算范围内基层是买车辆是租车还是报销的士费或发放补贴,一概由基层单位自定,不能既管源头又管过程,基层单位一定会采取最经济的办法用好所给的经费。

第四,全面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实施权责发生制,推行全成本的核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不采用权责发生制、不使用配比原则,造成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真实,政府对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难以准确判断,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是由事业单位提供好还是通过市场采购好,老百姓也会提出这方面的质疑。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并存,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该由项目承担的费用基本经费又有一块,不该项目承担又挤到项目,这些情况比比该是,使得项目的成本严重不实,加之项目中大量购置设备,尤其是科研项目,使得项目成本更加不实,该提折旧不许提折旧而是直接购置设备进项目,项目预算申报时要购买、项目实施时还要购买、项目结束时有结余资金再买,财务人员在单位本身就是弱势,能有个岗位就不错,这种情况下指望财务人员把关不切实际,项目立项评审阶段一两个人就可决定评审预算通不通过,资产购置、使用和管理肯定混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一是固定资产价值虚高,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准确;二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及时补偿,固定资产更新没有正常畅通的资金来源,大型设备更是如此,向发改委和财政部申请设备的更新非常困难,周期较长,大型固定资产难以及时更新;三是提供服务的成本不实,固定资产应转移的价值不能转移,该承担的成本不承担。因此,必须改变会计政策,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推行全成本核算,实现收入和费用的当期确认、计量、核算,实现收入与形成收入花费的成本费用一致即配比。以此为依据,制定折旧制度和办法。

第五,建立新的预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不再单独出来编制资产的购置预算、资产的出租处置收入也不再上交、预算编制不再依据资产编制,资产配置、处置权授予事业单位,国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从事的行业、提供服务的内容核定运行资金,该怎么配置资产由事业单位自定。财政部门根据定员定额、服务标准以及补偿资产转移的价值直接核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不再强调编制全额预算。各事业单位除财政预算外积极组织经营收入、资产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核算支出和成本,计算利润,实现资本保全,并持续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加强管理有效利用资源,实施事业单位考核的淘汰机制。考核指标设置上既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指标还要有服务水平的质量指标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对事业单位应当实施奖励制度,特别是实现的利润应允许提取一定额度的奖金,有利于鼓励事业单位积极组织收入、节约成本,合理调度生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益。

本文仅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新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提供个人的思路和想法,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刘开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北京 100000;吴海元,严兴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广州 510075)(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