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的明天在哪里?

2012-04-29毛丽冰

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发电电网企业

毛丽冰

自去年底以来,光伏市场就频传坏消息。目前,除了关注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进展以外,中国光伏企业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成了多方绕不开的问题。欧盟一旦立案,欧洲市场大门关闭,90%产品销售都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是否做好了应对准备?中国作为未来三大光伏新兴市场之一,国内市场似乎是光伏企业最应优先考虑的部署目标。但是,国内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是否跟得上企业的现有产能?政府对此是否做好了迎接准备?光伏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将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从目前来看,答案不得而知。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发布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有专家认为,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同时各省可能还会推出进一步的补贴措施,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另外,2012年国家推出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2012年用户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为7元/瓦。

再者,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尤其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处偏远和荒漠地带,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太阳能光伏产品解决当地的用电难问题应是最佳选择之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前景看起来似乎很光明。国内光伏企业未来向国内市场转变也应在情理之中,目前,就有不少企业开始了国内市场的开拓。

山东力诺光伏集团总经理李秉霖就表示:“从2012年开始,力诺产品营销将逐渐从国外转向国内,逐渐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将海外营销比例压制到50%左右,力求将好的产品留在国内使用,让老百姓都用上太阳能电力。”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居第一的英利集团,一直以来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也是最早开发这片市场的。英利集团总裁助理、法务总监陈卓告诉《经济》记者,早在大家都不看好中国市场、在往欧盟销售比往中国销售能赚更多钱的时候,“我们都是压欧洲的量往中国卖,因为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而且,不考虑美国和欧盟贸易纠纷的影响,“英利中国的国内市场也会继续高速的成长”。

天河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同样认为,未来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阿特斯相关发言人也对《经济》记者表示,尽管最近几年才开始做国内市场,但是一旦欧盟和美国市场起变化,他们也会加大力度转向国内市场的部署,“包括增设若干新厂区”。

但是,在多数企业看好中国市场非常好的成长性的同时,他们也指出,中国市场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取代欧盟市场的地位。前景固然广阔,但是一旦欧盟立案成功,欧盟市场丧失的份额,中国市场不能马上给予援助。这就是欧盟立案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致命打击。

开拓市场困难重重

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非像其他产业一样以需求为引导,当外需疲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国内光伏企业很难短时间内通过国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发展模式一开始就存在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不是以需求为发展导向,而是以投资为发展动力,各地政府都在强调招商引资和投资规模,对产品是否有相应市场需求则欠考虑,这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光伏企业就不得不依靠外需发展。一旦外需萎缩,无法通过国内市场来度过寒冬。”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的前期,大量企业粗放式地进入这个行业谋求发展,中国的一批民营企业适应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是布局不合理,以及产能的迅速盲目扩张,造成当下产能过剩。正如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的,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思路违反了产业发展规律。因此造成“没有开拓消费使用市场,就一味扩大产能,‘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开始,就加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

当国外市场受挫时,过剩的产能应如何消化?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定位在国际市场,国内的消化潜能也十分关键。高纪凡则认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他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还处在需要政府扶植的阶段,尽管中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全球的50%以上,但国内市场需求却只占到全球的5%。悬殊的比例差距,映衬出我国光伏产业供需相对失衡的现状,只有打开市场应用的大门,才能找到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钥匙。

然而国内市场又应怎样开拓,其瓶颈何在?从中国掌控着70%的光伏产能和50%的全球市场,以及拥有7家TOP10组件制造商的实力来看,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并不是成本和技术,有专家直言“是并网难”。众所周知,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任何新能源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都是依靠发电来收回成本。而国内发电使用只有两种途径:自发自用和出售给电网,就是并网上传。目前,对于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电网要求必须自发自用,不许上传。光伏多余的电上传电网之路却被电网封死了,只有经过特许权招标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才可发电上传,进行售电。并网的受限极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场的发展。《经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光伏如果并网,必须依托中国大电网,但是,目前的电网配置和规划远远落后于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很难实现并网。

客观难题存在已久,国家的补贴有没有适时跟上?我们知道,政府的光伏补贴是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支撑力量。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速发展,均与政府的光伏补贴政策密不可分。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出于“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下降幅度较大”的考虑而逐步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用户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从9元/瓦降为7元/瓦,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由此将会下降,这显然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

光伏发电还须政策支持

针对欧美的斗争,国内企业不放弃据理力争,争取外部环境的稳定,但是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强化必须进入政府和企业的规划议事日程中。霍建国认为,需要建立国内配套的普及和需求的支撑,来承接产业的发展,否则就有发展风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如果中国光伏企业想继续发展,就要改变策略和方法。原来国内光伏企业是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国际市场打拼,这条路现在已经走到尽头。“光伏企业必须摆脱光伏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创新技术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

同时,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其中两次提及“输配电”,一是提出“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二是要求“开展竞价上网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电改进入打破电网垄断的核心攻坚阶段让人看到了改革的曙光。有专家建议,政策上可以推出中国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法》。德国是“上网电价法”首先对光伏发电开放的国家,政府规定电网公司必须无条件地高价优先收购光伏发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即强制光伏上网电价。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使德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

另外,光伏产业要启动国内需求市场,还需从自建光伏电站方面进行突破。从光伏产业链的角度看,电站仍然是光伏产业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下游电站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可成为光伏企业获得未来稳定现金流的来源。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并进一步建设并网光伏发电站,在中国中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微电网示范区,通过多种手段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应用。

眼下,中国光伏业正面临“内忧外患”,众多中小企业所代表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最终促成中国光伏业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光伏产业更应在逆境中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整合产能、降低债务风险,在电池、组件制造等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努力谋求全产业链上的竞争新优势。政府部门则应加快推进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分布式电力市场,尽快形成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全球市场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引导光伏产业尽快摆脱危机阴影。

猜你喜欢

发电电网企业
“发电”
企业
企业
企业
穿越电网
柠檬亦能发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电网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