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2-04-29叶青松陆莹

会计之友 2012年9期
关键词:四结合构建管理体系

叶青松 陆莹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国有资产规模在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因高校学术性组织、学科非均衡发展、领导专业背景、财政专项拨款、竞争性经费投入以及资产专用性等产生了配置结构失衡、共享共用困难、使用效率不高、收益流失等问题,增加了学校运行成本,影响学校内涵式发展。鉴于此,文章从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出发,就构建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校国有资产; “四结合”管理体系; 构建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体现。经过十多年扩招,高校资产转化形态和转化来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着各渠道教育经费投入在学校内部的资产配置状况,表现为资产规模、结构、用途等方面的复杂性。同时,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国有资产配置结构失衡、共享共用率低、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严重。为此,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三结合”管理原则。2010年江苏省财政厅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原“三结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原则,以期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本文基于江苏省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原则,探索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从优化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高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为手段、以实物有效使用为目标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制、制度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实现“四结合”管理要求,实现高校国有资产配置合理、有效使用的资产管理目标,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一、高校国有资产 “四结合”管理面临的现状及困难分析

高校国有资产经过十多年的规模扩张,其资产规模快速增大。以江苏省为例,其省属高校占地面积从1995年的1.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11.1万亩,增加了6倍,校舍面积从1995年的51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 285万平方米,增加了5.4倍,资产总额2010年底达到了720亿元,假如平均按20年的使用期折算,每年就有近40亿元资产报废更新处置,当年需要近40亿元的资产配置预算经费投入,所以强化资产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价值管理和绩效管理非常必要。但从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账物分管、管用分离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突出特点是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使用管理相脱节,增加了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断点,易产生职能弱化、分工不合理以及职责缺位问题。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综合预算管理部门,仅从价值角度负责资产的配置预算总平衡、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不深入资产配置的具体细化论证管理、资产账实盘点和有效利用考核等环节;归口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归口资产的业务主管部门,仅从实物资产角度负责归口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实物明细账管理,无法深入具体资产配置预算审批、账实盘点考核等环节;资产使用部门仅关注投入到本部门资产的占用和使用,仅依据专项经费投入资产配置要求,关注本部门资产配置情况,不关心学校整体利益和资产有效使用。高校这种资产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财务部门、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间“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相互扯皮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现象。

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密切联系,忽视了资产与经费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忽视了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是财务管理的拓展,导致财务部门和归口部门职责的局限性,没有从制度上、职责上将资产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使二者无法深入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造成资产管理过程中重投入轻使用管理的局面。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资产配置结构失衡

高校国有资产配置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自筹专项经费、基建专项经费等多渠道。由于专项经费投入管理本身的限制性,其资产配置往往与具体的院系、学科、专业、实验室、科研项目组以及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密切相关。根据学科学术特殊性和资产专用性,资产配置预算往往由这些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审核确定,资产一旦进入这些相应院系、学科、专业、实验室、科研项目组后,由于学科专业间的差异性和其来源的专项性,往往成为相应部门和人员超标准、重复配置资产,将资产变成“私用”的主要政策依据和技术理由,导致各高校间、高校内各学科专业间资产配置结构性失衡,造成内部共享共用难度增加,产生资产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问题。

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除重点建设投入和专项经费投入管理政策本身的限制外,根本在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化和精细化。资产配置预算申报主要由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审核确定,特别是高校内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政权和学术权、集权和分权、校长角色以及重点投入”等资源配置冲突,其资产配置预算申报决策没有考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仅从本部门、本学科、本专业角度出发,仅考虑本学科的特殊性,盲目提高专项经费资产配置标准、配置数量。财务部门只关注专项经费申报、预算平衡和执行,因职权或能力问题无法关注专项经费中资产配置部分是否合理;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往往因专项经费预算审核制度、管理职责以及能力问题,不参与或无法参与资产配置预算审核,无法从全校角度进行资产配置调整,仅关注专项经费资产采购预算执行工作。高校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现行状况造成了高校资产年年增加、年年不够用的结构性矛盾局面。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实物资产账实不符

现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无折旧处理的规定,造成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缺乏账账核对、账实盘点的动力和压力,很多高校基本不进行账账核对、账实盘点工作,必然造成账账不一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闲置浪费等问题。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不关注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及具体使用状态,不重视资产使用过程的价值补偿考核,不重视决算报表编制时的资产核对工作;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只负责实物资产的采购和验收入库工作,不关注实物资产的具体使用状态和存在状态;实物资产使用部门由于缺乏资产价值管理的概念和价值补偿压力,仅关注实物资产的具体使用,对资产的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不报告、不审批,接受捐赠资产不办理入账手续,资产已报废却不履行固定资产报废手续等。以上状况的长期存在,必将造成财务资产总账与实物资产明细账间的账账差异、实物资产明细账和实物资产间的账实差异。

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脱节,负责价值管理的财务部门仅关注资产会计核算,不负责其对应实物资产的状态和价值补偿;负责实物资产管理的使用部门仅关注实物资产的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这种割裂造成了账账、账实差异。

(四)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脱节,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因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在资产配置预算审核阶段和使用阶段不重视绩效评价和绩效监控。首先,资产配置预算审核过程中不重视绩效审核,各学术单位仅从自己的部门利益出发追求资产配置,造成资产重复配置,甚至出现全新设备闲置或资产不符合要求而快速被淘汰,资产效益没有达到全校最大化。其次,资产使用过程中不重视绩效监控,在现行经费投入模式下,争取资产配置经费投入成为各高校、各学科的首要工作,一旦经费争取到位,其所配置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和利用效果如何往往不被原经费投入单位所重视,也往往因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产出的不易衡量造成绩效评价困难重重,导致绩效监控走过场。

二、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造成高校国有资产 “四脱节”的局面,主要来自广大教职工普遍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置轻使用”的资产管理意识,来自教育经费专项投入和重点投入所产生的资产配置“部门化”,来自高校学术性组织自身的特性和经费投入产出评价的困难性等内在制度性原因。但从学校内部来看,可以通过增强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来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实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效益的目标。

(一)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的必要的物资保障。一个学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设备的优劣及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规模和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现实水平和潜在能力。

所以高校要增强全员参与和重视资产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使资产管理上升到与经费管理一样的地位,将资产管理纳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范畴,接受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使用到人、分级负责”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和职责体系,将资产归口管理职责纳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之下,实现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密切联系。

学校财务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价值管理和预算管理,共同参与绩效管理,进行资产配置预算控制和执行监管,加强资产账账核对和账实核查,像盘点货币资金和核对往来账款一样加强资产账账和账实清查工作;审核经资产归口部门审批后的资产配置预算是否超支、是否重复配置,提出的绩效目标是否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

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是行使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包括资产经营公司等,代表学校整体利益,负责资产的日常监管,包括资产配置预算细化审核、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过程的绩效考评、资产定期盘点、资产维护保养、资产增减变动手续办理以及资产共享管理等工作。

(二)完善以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控制,落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资产配置来源的多样性,资产使用的可重复性、学术专属性,决定着资产配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它是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第一关口。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联系,优化资产配置,从经费投入的源头控制资产配置不科学、不精细现象发生,是解决高校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并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资产配置预算审核。

首先,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以资产存量统计和资产增量预算投入审核为突破口,加强财务决算中的资产存量统计和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合理确定部门预算和专项预算经费投入中的资产配置预算,从经费投入源头控制重复购置、高标准购置问题,消除专项经费投入在优化资产配置中的弊端。

其次,完善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内部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流程。确立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校财务部门、学校资产归口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间的审核职责,各单位不论什么经费投入来源,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政部门要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可,学校在上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要充分征求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意见。

最后,从战略发展角度建立资产配置的长期动态管理。各高校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中长期财务预算,结合学科发展、科研发展等制定3-5年中长期资产配置需求库,并与资产到期更新更换进度库、资产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库、资产使用期限库等相联系,实现完整的资产配置预算控制体系。

(三)完善资产折旧为基础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落实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国有资产按使用方向主要分为单位自用和出租出借资产,前者主要为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相应的行政、后勤所用资产,后者主要是对外投资资产和出租出借资产等。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等产出品的考核对比难以及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换价值表现,导致实现这些产出的资产投入量的不可对比性(如不同学科需要的资产配置量、资产配置标准以及具体使用次数和效果的不可对比性等),进而导致各高校、各资产占用使用部门缺乏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和手段依据,财务部门和资产归口部门缺乏审核各具体使用部门资产配置需求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造成现实中越是优势学科资产越易存在闲置浪费问题,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

为此,改革现行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起以资产折旧为表现的价值补偿和绩效考核制度,细化资产使用用途,细化资产使用部门,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一方面可定期考核校内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产消耗额,真实准确反映学校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高校未来需要更新改造的经费投入情况,实现资产配置和利用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各单位重视本单位资产的使用,重视资产占用情况,促进资产使用部门不仅关注资产的使用价值,更关注资产的使用绩效。

(四)建立以资产盘点为手段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当前,高校普通存在着账账差异,账实不相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融合,相关部门缺乏配合,各管一块、各管一段。为此,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财务部门、资产归口部门要真正落实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据江苏省资产管理部门的随机调查,很多高校从2007年进行资产清查后,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资产盘点,连局部资产清查也很少进行,在干部在任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很少关注资产方面,实物资产的存在状态和使用状况不清楚。

为此,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资产清查成果,结合每年的财务决算上报、部门预决算审计以及资产报废处置审批等,加强资产的外部监督。

其次,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和考核,将资产管理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考核范围之内,增强财务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制度。

(五)完善以国有资产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国有资产管理“四结合”落实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

高校资产一般经过需求申请、考核论证、预算安排、采购申请、招标采购、采购入库、使用保管、运行维护、绩效考评、报废处置等生命周期过程。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和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的不到位,导致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此,充分利用高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学校与内部各院系学科专业之间以及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桥梁作用,高校及其职能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该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资产状况,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能。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资产配置审批、资产配置预算下达和执行监管,及时掌握学校国有资产存量、增量变动情况,可以满足部门预算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执行以及资产绩效考核等需要。从学校内部和财政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实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机结合。

总之,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工程,需要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者转变观念、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从教育经费投入、大学治理结构等深层次进行探讨,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周巧玲,谢安邦.对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9).

[2] 李华军,邹富发,张天磊.机遇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2).

[3] 邢瑞红.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西部财会,2009(11).

猜你喜欢

四结合构建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员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