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2012-04-29全旭玲
全旭玲
摘 要: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学生;英语;主体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因此,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英语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的关键。英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教师由于囿于某些教育理论和常规,易于把语言知识抽象化,把语言技能知识化,把语言操练形式化。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下,脑子里只剩下一些语法规则和词汇短语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本没有培养起来,更无法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要求。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样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1. 要明確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 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复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4. 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 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21世纪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21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力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四、上好每一堂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的特点,把英语教学的过程变成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过程。因此,教案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个体学习者的特征、兴趣、需求和求知欲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个性和拓展视野”。
为了使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有不同的收获,笔者按照正常上课外,每课时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 坚持课前3分钟~5分钟的自由会话
强化口语训练,并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会话能力。
2. 按座次编排学习小组
每组4~6人,注意上、中、下各类学生组合搭配,每节课都要以小组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生可以帮助差生,从中又得到巩固,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根据时间、内容决定哪些组当堂表演,哪些组会话,并且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自觉预习,及早动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坚持“课前一读”
初三阶段,侧重课前一读。上课前发一份阅读材料,限制时间,提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速见成效,人人都能当场检验自己,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很大。
4. 从初二开始,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
教材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怕自己讲不好或讲不对,课前都认真查阅资料、词典或请教别人。这种手段使学生自学了所学的知识,无须教师再费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成效明显。
“突出学生主体”这一理念在新颁布的初、高中教学大纲中也有所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葡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2009级教育硕士,永嘉县乌牛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