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声”动起来
2012-04-27张艺
张艺
【摘要】想让语文课上得生动,就要做到“声”动。让无声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表达,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要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师和学生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气质。
【关键词】朗读教学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84-01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得生动,不但能吸引学生聆听,还会使他们渐渐喜爱上语文课,并从中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想把语文课上得生动就必须做到“声”动,让那些优美经典的字句和深邃浓烈的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教学。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教学。我认为在语文课上凡是适宜朗读的课文,作为教师都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读。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采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学生通过朗读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语句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读起来,教师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朗读来感染启发学生。例如我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首先对课文内容不做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语言的警策,句法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欣赏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月色,更能体会到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博大胸襟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领悟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深入到作品当中,用心去体验、思索、形成自己的理解,有了真实的感动才能使朗读获得内在的饱满力量。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孩子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趁热打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才能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最后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学习其实就是感知——探究——理解的过程,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初读觉得故事简单,语言平淡;再读学生就发现了那些朗朗上口的对称句子;在反复朗读、研究这些句子时,学生对文章所体现的家庭和谐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学生只有用心用情去读,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我没有过多地渲染父爱的情感,而是让学生朗读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桔子的那段动作描写,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读书声中我便知道他们对这种父爱已深有领会。
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轻松进入朗读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适合文章情景的背景音乐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恰到好处的应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例如:在教诗歌、散文时,通常会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与内容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感悟。通过这些背景音乐,学生融入了文中的角色,感受到文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能够声情并茂的朗读打下了基础。
让语文课“声”动起来的,不仅仅停留在把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主旨通过进行小型辩论赛、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文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针对文章童话的特点,把舞台交给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好地把握了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表现出来,尤其是皇帝的虚荣、骗子的精明,还有大臣的虚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扮演人物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语言的演绎提升了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朗读能力的升华。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朗诵训练,既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如能把他们身上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会有很大的惊喜。每当我看到我所教的学生在区、市级朗诵大赛上精彩的表现,都会十分欣慰和自豪,我想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这样会激励着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动人的读书声一经发出就会盈满课堂,灌入耳中流淌在心里,从而心声共鸣,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所在。语文课做到“声”动就一定会生动起来。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