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比较研究
2012-04-26池添雨孙立东赵曲川王文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53
池添雨, 张 玫, 孙立东, 赵曲川, 王文海, 和 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 北京 100053)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其检出率日益提高。结肠息肉的“早诊早治”关系到患者未来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因而临床主张对结肠息肉进行积极干预。现将2011-06~2012-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检出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合并疾病、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学、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总结2011-06~2012-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检出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检出息肉共275枚,其中男38 例,女33 例,平均年龄(68.8 ±3.2)岁;中青年组(年龄<60岁):82例,检出息肉共396枚,其中男5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1±2.8)岁。
1.2 仪器设备 仪器采用Olympus CF-260型电子结肠镜,爱尔博氩气电刀备有APC喷管、圈套器、活检钳、异物钳,Olympus金属夹。
1.3 检查及手术方法 初次肠镜检查前口服聚乙二醇准备肠道。电子结肠镜进镜至回盲部,然后退镜观察全结肠,记录息肉数目、部位和形态特征,并活检送检病理。待病理结果回报,患者入院并进行术前评估,以进一步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前口服舒泰清准备肠道、654-2肌注解痉、备血等,结肠镜下行息肉氩等离子的APC或ENDOCUT治疗;如为带蒂或亚蒂的息肉给予氩等离子ENDOCUT治疗,粗蒂且体积大的息肉应用金属夹钳夹止血,摘除的息肉用异物钳取出后再送检病理。术后予以禁食、补液、抗炎、止血等治疗,并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1.4 资料分析 分别对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合并疾病、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学、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及合并疾病的比较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大肠息肉均好发于男性,且中青年组男性息肉比例高于老年组,两组间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具有合并症的患者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性别及合并疾病的比较 例(%)Tab 1 Comparison of sex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2 groups cases(%)
2.2 息肉数目、部位的比较 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在息肉数目及单发多发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息肉数目、部位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polyp number and location between 2 groups
2.3 息肉形态比较 老年组直径在1.0-2.0 cm之间的息肉枚数大于青年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直径息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山田Ⅲ型息肉比例大于青年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山田Ⅰ、Ⅱ、Ⅳ型息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息肉形态比较 枚(%)Tab 3 Comparison of polyp morphology between 2 groups cases(%)
2.4 息肉病理类型比较 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但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 枚(%)Tab 4 Comparison of polyp pathology between 2 groups cases(%)
2.5 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均为出血,没有穿孔及感染,见表5。
表5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例(%)Tab 5 Comparison of surgical method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ed days between 2 groups cases(%)
3 讨论
通过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慢性炎症刺激的作用,大肠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最终形成结肠或直肠息肉。老年人及中青年人的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具有各自的特点。本研究提示,男性无论是在老年组还是在中青年组都是大肠息肉的高发性别,且在中青年组的发病率更高(P<0.05),这可能与遗传、吸烟、高脂饮食等因素相关;故提示我们要加强对息肉患者的健康宣教。老年组大肠息肉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因而为息肉内镜下切除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操作难度。对待老年患者的此类手术,医生应更加关注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研究显示大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可以单发,也可呈多发。文献报道,大肠息肉以左半结肠多见,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5.0%,23.8%,7.5%[1]。本研究显示,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左半结肠及直肠的发病率均较高,其中左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近年来,随着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右半结肠的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因而需要重视近端结肠息肉的发生发展。无论在老年人还是在中青年人中,结肠镜检查应尽可能检查全结肠,务必观察仔细,否则易遗漏病变。
结肠息肉的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2]。本研究观察比较息肉直径、山田分型,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中,直径<0.5 cm、山田Ⅰ型的息肉所占比例最高。无蒂息肉基底较广,其恶变率高于有蒂及亚蒂息肉。肠镜检查中,这类息肉容易漏诊,故需格外仔细。研究显示,老年组直径在1.0-2.0 cm之间的息肉枚数及山田Ⅲ型息肉枚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大体积息肉易发生癌变,大息肉(直径≥1.0 cm)恶变的危险性是小息肉(直径<1.0 cm)的2.17 -4.25 倍,而直径≥1.0 cm 的息肉恶性转化需要5.27-7.75年,因而进行积极内镜下或外科干预是必须的。山田Ⅲ型息肉具有亚蒂,血供丰富,在内镜下息肉切除中易发生出血,可应用金属夹止血等措施,老年人山田Ⅲ型息肉发生率高,更需警惕息肉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问题。
结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样息肉、血吸虫卵性息肉及Petuz-Jeghers息肉等。肿瘤性息肉则包括腺瘤和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病。通常肿瘤性息肉作为癌前期病变是无可非议的。文献报道,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分别为10.2%,33.6%,50.4%,一般认为,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3,4]。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含管状腺瘤、绒毛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但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中腺瘤性息肉差异无显著性,肿瘤性息肉无论在任何年龄组人群中均应尽早切除,并长期随访。锯齿状腺瘤是近十几年内被逐渐认识的一类独立的结直肠上皮源性肿瘤。低倍镜下其组织学形态为增生性息肉样的锯齿状腺体并有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病灶[5,6]。本研究仅发现 1例锯齿状息肉,说明该种息肉发生率较低,但也不排除目前人们对它的认知和辨认能力不足的可能。
结肠息肉治疗以内镜下行摘除或高频电切除为主,该法经济、安全、简单、痛苦小,是治疗大肠癌前病变、筛选早期结肠癌、降低结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息肉切除以氩气凝固、电凝电切方式为主,配合金属夹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因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息肉较大、机体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其平均住院时间稍长于中青年组。虽然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技术成熟,但医生仍应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凝血功能、重要脏器情况、息肉特点等进行手术方案制定,并坚持长期随访制度。结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1次随访以1年为宜,发现息肉及时处理;若检查阴性,改为每3年复查1次,连续2次阴性可结束随诊;但多发腺瘤或腺瘤恶变等高危患者,首次随访应在半年内进行,以后每年1次,连续2次检查阴性后,改为3年1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结束随诊。
[1] 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等.27例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特点及诊治[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04 -809.
[2] 路亮,张立翱,郑可佳,等.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J].安徽医药2010,14(1):66 -68.
[3] 王志津,黄平.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及镜下治疗[J].临床荟萃,2007,22(11):780 -782.
[4] 田洪裕,顾秀珍.大肠息肉45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3):183 -184.
[5] 张婉雯,任宝军,童华生,等.71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内镜与病理学特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3):250 -252.
[6] 刘思德,李明松,陈学清,等.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