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2-04-25邬文洁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推伤科上海201201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邬文洁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推伤科(上海201201)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一种类型,约占60%,甚至更高[1],目前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多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使得该病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且趋向于年轻化,发病高峰由十年前的40~60岁,已经发展为20~50岁[2]。对于神经根型椎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法推拿、牵引、理筋、练功、针灸治疗、以及中药辅以治疗等。究竟何种方法最为有效,目前各家争论不一。笔者总结我科2009年1月~2010年7月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共计50例,对其治疗方式和疗效略加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门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4.7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颈椎牵引配合手法复位组)30例,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组)20例,两组均在治疗期间辅以药物调理治疗。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史、颈椎X线正侧位像以及颈椎MR表现进行确诊后进行进一步治疗。

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复位。颈椎牵引术: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坐位牵引方式,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0°,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颈椎的角度。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min。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d为1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手法复位术:①颈椎按摩推拿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此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min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施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扶于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②颈椎复位法: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本组患者均在颈椎牵引治疗的同时应用颈椎手法治疗术。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决定治疗的疗程,一般在颈椎牵引治疗完成后,继续行手法治疗15~30d左右。同时若患者伴有明显的身体其它部位的重要疾病,则适当减轻手法力度和频率。

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牵引方法、疗程及剂量同治疗组。

疗效标准 依据国际疾病诊疗标准[3],将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治愈(患者就诊时症状完全消失,牵拉和压头试验检查阴性);显效(患者颈肩疼痛消失,但在大量活动后会有不适感);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但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后会出现疼痛感);无效(患者就诊时症状基本上未见缓减或者仅轻度缓解)4个标准级。同时对患者疗效的评估分为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

统计学方法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对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在门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在临床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无论在治疗后1个月还是治疗后3个月,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组与单纯牵引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患者治疗后1个月疗效判定情况

表2 患者治疗后3个月疗效判定情况

讨 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计算机、文案等相关专业的工作,脑力劳动增加,而从事户外运动的时间过少,使得颈椎病越来越趋向于发病高、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4]。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发病类型,目前关于其发病原因,主要认为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导致颈椎应力改变,继而逐渐出现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而引起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5]。

目前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患者病情较重,椎间盘已经完全或者大部分脱出,或者有严重的骨折情况,但多数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由于病程时间长,神经根长期受压,部分已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变性,即使压迫减除,但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甚至部分患者症状反而会加重。而且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手术植入物容易脱落,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容易复发,需再次手术等缺点[6]。所以多数患者,特别是早期发病的患者均选择保守治疗,以颈椎牵引治疗为最常见治疗方式。笔者总结颈椎牵引主要通过以下机理达到治疗的目的,① 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②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椎间盘减压,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③ 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④ 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⑤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纠正椎动脉扭曲,改善椎动脉的血供。⑥ 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但是颈椎牵引容易引起神经根损伤,出现上肢麻木、疼痛;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椎动脉扭曲,供血减少等不良反应,需要控制牵引的力度、角度、时间和频率等,部分患者效果欠佳,若能辅以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则会达到更较好的疗效。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久坐少动,经络不通,血行不畅,调理不得,姿势不良等引起。亦有中医理论认为年事已高,筋骨疲乏,阴阳不调,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或因外感风寒,经络痹阻不通导致颈肩及肢体酸痛不适等症状[7]。《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中医按摩推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补充牵引治疗的不足之处[8]:健脑宁神,益气固脱;清脑明目,振奋精神;疏风散寒,开窍镇痛;解痉止痛,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散寒定痛;疏风散寒,活血通络;生肌活血,正骨松筋;凝散固本,调理不虚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过多的头颈屈伸活动,不仅会引起肌肉的劳累而酸痛,还会增加小关节的负担,使得愫患颈椎病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前屈时对椎间盘压力影响增大;前屈颈角愈大颈椎痛的可能性就越高;疼痛导致肌紧张,肌紧张又导致疼痛,如此恶性循环则会使病情不断加重。因此,颈椎病多数是骨性病变和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互相交织、互为因果而形成的诸多症候群,牵引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正是兼顾了两者,真正做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治愈率和症状缓解率。

本研究中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率大大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也是更有力的佐证。但是目前颈椎牵引如何与手法推拿更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受益最大,针对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研究。

[1] 王大力.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8(23)21-22.

[2] 张跃发,文 丽.推拿结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3):36-37.

[3] 孙树椿,张 军,王立恒,等.旋转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1):34-38.

[4] 宋永伟,鲍铁周,王智勇,等.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导报,2011,17(6):56-57.

[5] 王 静.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医研究,2009,22(4):57-58.

[6] 刘 超.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对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9(8):130-131.

[7] 李 军.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27.

[8] 马加燕,任永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J].医学信息,2011,24(8):135.

猜你喜欢

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