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2012-04-25谢小清韦斯总李思恩广西自治区横县人民医院横县530300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咳喘稳定期阻塞性

谢小清 韦斯总 李思恩 广西自治区横县人民医院(横县5303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居国际死亡原因的第4位[2]。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8.2%[2]。本病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致使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缺乏可以有效阻止病情进展、肺功能下降的理想药物和方法,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在COPD稳定期应用咳喘方穴位敷贴,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病例均为2008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中医科住院患者,均符合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4]制定的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咳喘散穴位敷贴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8~86岁,平均(72.32±10.24)岁,病程2.0年~56年,平均(18.39±8.24)年。治疗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6~85岁,平均(73.07±9.54)岁,病程4年~52年,平均20.35±7.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氨茶碱(0.5~1g/d)解痉平喘,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治疗,如合并感染加以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咳喘方穴位敷贴,穴位敷贴主要药物为白芥子、五味子、橘红、莱菔子、苏子、玄胡、补骨脂、细辛各30g。上药研为细末,用姜汁、酒调制,做成直径2.5cm的药饼(约含药末5g)。用法:将药饼分别贴在太溪、定喘、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膏肓、太渊穴,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贴2~3h,局部有红晕微痛为度,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疗程,观察4~6疗程。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包括咳嗽、咯痰、气短、乏力、喘息、纳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应用日本捷斯特公司生产的HI801型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包括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进行测定。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值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疗效标准 症状分级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咳嗽、咯痰、气短、易感冒、喘息、纳呆症状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分为0、2、4、6分。疗效标准按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控制: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χ2=7.862,P=0.005,敷贴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敷贴组咳嗽、咯痰、纳呆、易感冒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组 别 咳嗽 咳痰 气短 喘息 纳呆 易感冒治疗组 治疗前 3.20±0.65 2.60±0.95 3.36±0.51 3.33±0.51 2.65±0.55 2.74±0.66 0.0063治疗后 2.99±0.86 2.39±0.46 3.19±0.41 3.04±0.96 2.56±0.50 2.70±0.36对照组 治疗前 3.24±0.75 2.52±0.35 3.46±0.43 3.38±0.21 2.67±0.48 2.71±0.62治疗后 1.3±0.61△ 1.33±0.65△ 3.21±0.8 3.33±0.45 2.38±0.25△ 2.51±0.32△t值 -11.3339 -9.4127 0.1573 1.9341 -2.2768 -2.7893 P值0 0 0.8753 0.0560 0.025

1年内急发次数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和敷贴组的1年内急发次数分别为(2.06±0.68)次和(1.72±0.47)次,t=-2.91,P=0.00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肺通气功能100例患者中敷贴组FVC、FEV1、FEV1/FVC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组 别 例数 FVC FEV1 FEV1/FVC治疗组 50 治疗前 55.24±18.86 49.24±16.68 55.88±8.86治疗后 56.36±17.81 50.14±12.16 57.34±10.44对照组 50 治疗前 58.64±16.36 47.94±15.36 55.04±11.27治疗后 66.24±18.16▲ 60.24±16.26▲ 60.74±10.16 t 值 2.7466 3.5174 1.6503 P 值 0.0072 0.0007 0.1021

讨 论 中医学主要根据COPD的症状而将其归入“咳嗽”、“喘证”及“肺胀”范畴[6],在 COPD 稳定期是一个以本虚为主的时期,患者咳、痰、喘的症状较发作期有所改善,但是仍断续存在,其主要病机为肺、脾、肾气虚,痰湿内伏[2]。中医药防治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7]。中药穴位敷贴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思想,是采用刺激性药物经各种液体调和药末制成糊状制剂,敷贴特定穴位,借助药物对穴位、经络的刺激,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精气,促进该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进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的双重临床治疗作用[8]。临床取穴选用太溪、定喘、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膏肓、太渊穴,其中脾俞、肾俞、肺俞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为肺、脾、肾虚之主穴,可补肺、健脾、益肾;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元之气。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足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膏肓穴可加强补益肺气之功。

咳喘方是我院冬病夏治长期使用的中药制剂,利用药物直接刺激穴位、直达肺经、芳香走窜的特点,采用白芥子、五味子、橘红、莱菔子、苏子、玄胡、补骨脂、细辛进行穴位贴敷。其中白芥子辛温走散,化寒痰,逐饮邪,利气机,通经络,善治“皮里膜外之痰”;莱菔子、苏子降气化痰;橘红理气止咳;细辛辛散温燥,达表入里,既可祛风散寒,又能下气消痰,温肺化饮;玄胡行气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补骨脂补肾暖啤,纳气平喘;五味子酸能收敛,性温而润,上能敛肺气,下能滋肾阴,适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祛痰之功效;补骨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9];细辛含挥发油,能松弛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痉挛。以上药物持续经皮肤渗透,起到化湿祛痰,温阳通络,纳气平喘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表明,敷贴组在改善减少COPD稳定期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FVC、FEV1水平方面和咳嗽、咯痰、纳呆、易感冒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石克华等[1]报道相似,说明对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临床症状好转,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肺功能得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临床可推广应用。

[1] 石克华,折 哲,熊必丹,等.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195-197.

[2] 高 振,李风森,杨 剑,等.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386.

[3] 徐婷贞,骆仙芳,夏永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2448-2450.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2007:修订版.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8.

[6] 王儒平,陈雪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构建及其临床评价[J].广东医学,2011,32(18):2468.

[7] 王 菲,张惠勇,倪 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8,29(3):278.

[8] 周 炜,王丽平,张树源.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6,26(12):899-903.

[9] 阴 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研究(第一册)[M].北京:学宛出版社,1993:384.

猜你喜欢

咳喘稳定期阻塞性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