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雷火神针法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

2012-04-25许继宗李玉华吉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雷火白术散体征

许继宗,李玉华,张 吉吉,张 波*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中医科,北京 100101;2.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消化科,北京 100029)

功能性腹泻指无任何细菌、病毒感染的腹泻,表现为伴或不伴腹痛,持续性或复发性解软便、水样便,空腹症状加重。一般由胃肠功能过强(胃肠揉动过快)引起,属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一部分,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病因未明,容易受到工作、生活、精神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容易发作,病程长,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常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笔者运用改良雷火神针法联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60例患者,均为解放军306医院中医科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发病诱因:七情诱发(性情急躁或焦虑、忧郁、紧张等)10例,饮食不调者11例,不明原因者9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3.55±1.26)年;年龄最小18岁,最大57岁。平均(40.22±6.2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发病诱因:七情诱发(性情急躁或焦虑、忧郁、紧张等)14例,饮食不调者6例,不明原因者1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7.9年,平均(3.62±2.40)年;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41.61±6.22)岁。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Ⅱ中,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拟定。并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证型。临床表现:患者每日排便次数不少于3次,容易受情志刺激而诱发,便质以糊状或稀水样为主,伴或不伴有腹痛,时作时休,痛无定处,舌质淡红,舌苔滑或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粪便细菌培养,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糖、肝肾功能、血沉,腹部B超检查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病程在12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反复出现上述表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证候分型标准,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研究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擅自停用或改变治疗方案者,或不能遵从医嘱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参苓白术散口服。药用:莲子肉9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薏苡仁9 g,白扁豆12 g,茯苓15 g,砂仁6 g。桔梗6 g,党参15 g。,山药15 g,白术15 g。随证加减:腹泻甚者加木香10 g,焦山楂15 g;腹痛甚者白芍加倍,并加延胡索15 g;腹胀纳差者加厚朴9 g,神曲12 g;黏液便者加黄连6 g,秦皮15 g。上方经我院制剂室煎煮,每剂煮取2袋,每袋150 mL。嘱患者早、晚餐后30 min各服1袋。连续服用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雷火神针法治疗。取穴:中脘、关元、三阴交、水分、神阙、天枢、足三里、关元、气海。操作过程:1)制备药粉。组成:艾绒、硫磺、没药、松香、麝香、乳香、桂枝、枳壳、皂角、杜仲、独活、穿山甲、全蝎、细辛、川芎、雄黄、白芷等。将上述药物按特定比例混合,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末,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备用。2)制备灸桶。用3 mm厚陶瓷纤维纸,上贴铝箔,并卷成桶状,铝箔面向内,桶直径约2 cm,长度约6 cm。桶状物外侧以胶布缠紧固定。剪直径略大于2 cm的铝箔1块,置于灸桶下端往上1 cm处。3)治疗方法:取药粉适量,以艾草油调和成直径2 cm的药饼,置于灸桶下端内。取无烟艾条1块,点燃后从灸桶上端放入,片刻待药饼温热后置于穴位上,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若过高可垫数层纱布。桶内艾条燃烧完毕后可继续投入新的燃烧的艾条。每个穴位灸7次,每次持续约5 s。

1.6 疗效标准 总体疗法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冶愈好转标准》(解放军总后勤部编)拟定。临床治愈: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腹泻转为正常,腹痛消失,并随访2个月未复发;显效:全身症状及体征中,有1个以上主症(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腹痛、腹泻等主症,全身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停药后时有复发,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标准,证候积分含主症及次症之和,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2.1 2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3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运化失司,病位在肝、脾、胃肠,久病及肾。发病初期多见湿热积滞,日久则以脾虚湿滞、肝脾不和为主,治疗当以化湿消滞、涩肠止泄、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要。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方中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为主;砂仁辛温芳香醒脾;山药、陈皮理气醒脾和中;配扁豆、薏苡仁之甘淡,莲子之甘涩。既可健脾,又能渗湿止泻;白芍养血泻肝;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化湿消滞、涩肠止泄之功。

观察组取穴中,关元、气海培补元气;中脘、关门、天枢、神阙调理胃肠气机升降;水分可分利胃肠之水湿;三阴交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足三里为四总穴之一,是调理腹部疾病的要穴。应用改良雷火神针疗法,取得较好疗效,是因雷火神针疗法属灸法的一种,有较强的温经驱寒补虚的作用。经改良后,该方法有以下优点:1)药粉可以缓和、持久的作用于穴位,有利于药力及有效成分经穴位吸收达到治疗效果,具有类似于中药热敷的作用;2)避免了药物燃烧产生的强烈气味,患者易于耐受;3)应用无烟艾条加热,使治疗过程更加环保;4)应用陶瓷纤维纸,具有隔热作用,使术者能方便地手持,及时更换穴位;5)应用铝箔的阻燃作用,使加热过程与药粉分离,既起到加热作用,又不用燃烧药物,使药物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2组治疗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雷火神针疗法联合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40-164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276.

猜你喜欢

雷火白术散体征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