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欧洲运用“青龙摆尾、白虎摇头”针刺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2-04-25夏林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龙虎经气手法

夏林军

(匈牙利东欧中医诊所,匈牙利)

笔者在匈牙利行医10余年,接待和诊治过大量欧洲的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高血压,以其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而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然而,由于中国和欧洲在地域、气候、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双方人员的身体素质有较大差异。欧洲人多高大、肥胖,平均体质量远高于中国人。在临床针刺治疗上,沿用国内常规针刺手法和传统的刺激深度、刺激量常效果不佳。按照《内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病原则,在临床医疗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将“龙虎二法”用于治疗欧洲高血压患者的实践中,收到了比常规针刺手法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64例患者均为匈牙利东欧中医康复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0月间的门诊病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O/ISH)[1-3]及《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所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32~65岁;病程2年~20年;按照高血压水平分类,Ⅰ级(轻度)29例,Ⅱ级(中度)35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痰湿中阻型29例,瘀血阻络型23例,其他证型12例。

1.2 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青龙摆尾”或“白虎摇头”针刺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针刺手法,以患者的血压作为观察指标,并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对观察对象和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前的统计处理结果表明,2组患者随机分组均衡,且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没有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高血压水平分级上没有差异(P>0.05);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没有差异(P>0.05)。表明该临床观察基线情况良好,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1)主穴:①曲池(双侧),丰隆 (双侧)。②外关(双侧),足三里(双侧)。上述2方轮换使用,隔日(或隔2 d)1次,12次为1疗程。2)随症配穴:痰湿中阻者,配中脘、解溪;血瘀阻络者,配太阳、合谷;风邪袭络者,配风池、百会;肝阳上亢者(多伴有肝肾阴虚),先期配太冲、风池治标,后期配肝俞、肾俞固本;气血不足者,配气海、百会。

1.3.2 操作[4-6]试验组: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医者手指和患者穴区常规消毒后,先以医者左手拇指(或食指)揣爪寻穴,宣散气血。揣到敏感点后,即爪切速刺进针,要紧持针柄,使力贯针中,力在针尖,针随力入。当针刺入所需深度后,一般即可得气。若不得气,可行提插、捻转、震颤等法,以催气至。针下得气后,依针下得气深浅实施青龙摆尾或白虎摇头手法。如针在浅部(天部)得气,则施以青龙摆尾针法,即右手拇食二指执住针尾,以针尖指向病所,一左一右慢慢摆动;如针在深部(地部)得气,则施以白虎摇头针法,即右手拇食二指捏住针尾,保持针体直立或微斜向病所,进圆退方,边摇边振。亦可两法交替使用,以驱动经气,使经气过关过节,逐渐向病所传导。以上手法在主穴上施用,可反复操作(约数十余次),以针感逐渐循经传导扩散为度。运用“龙虎二法”要同时配合循摄爪切连动激发经气之法,即左手二三四指并拢,按经气循行方向(多为向心方向)沿经迅速扣击,中指应叩在主要穴位上,每次扣击应在2~3 s内完成。必要时可用按法调控经气循行方向,即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置于针前或针后,按压腧穴前方或后方,向针尖一方缓缓用力,闭住经之一端,开放经之另一端,使经气向所需方向传导。每间隔5 min行手法1次,行3次手法后出针。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医者手指和患者穴区常规消毒,进针方法同试验组。直刺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即均匀地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针下得气后,留针20 min。

1.4 观察周期 以疗程作为观察周期。2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12次。疗程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接下来2月内再随访2次。

1.5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立以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2)舒张压虽末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1)和2)须具备其中1项。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消失;有效:1)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2)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3)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1)、2)、3)须具备其中1项。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2 治疗结果

2.1 2组总体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

2.2 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降压差异的比较 见表1~表3。

表1 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s) mmHg

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s) mmHg

表3 2组针法降压差异的比较(±s) mmHg

表1、2、3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降压作用(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收缩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龙虎二法”是《金针赋》“飞经走气”四法中的前2法,其主要功能是“通经接气”。它是一种复式针刺手法,通常在针刺得气后,经气行至关节受阻时使用。针在浅部则施以“青龙摆尾”手法,针在深部则使用“白虎摇头”手法。以往医家在治疗四肢和关节等病变时,常作为一种过关过节的行气手法而使用,少数现代医家用其治疗中风后遗症、四肢病症、腰椎颈椎病症、坐骨神经痛等,而关于运用“龙虎二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

本观察结果显示,“龙虎二法”和“平补平泻法”均能使患者血压下降,但“龙虎二法”疗效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法”,我们从针刺手法本身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针刺治疗高血压主要是一种综合调整作用。针刺可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实现调整血压目的[7]。但“龙虎二法”独特的操作手法,决定了它还具有自身独特的降压机制和特点。一是“龙虎二法”对施术患者、施术穴位具有特异性、靶向性,要因人、因穴而异。比如,有人易在浅部得气,有人易在深部得气;同一人身上不同的穴位,也有深浅得气之分。这恰好反映了每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和疾病的虚实缓急,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对浅部得气者(或穴位)可选“青龙摆尾”手法,行气兼补虚,对深部得气者(或穴位)可选“白虎摇头”手法,行气兼泻实[8]。这就好比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完全符合中医因人因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二是作为通经接气、过关过节的针刺手法,“龙虎二法”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能将针感逐渐向病所传导,通过“气至病所”这一过程来实现血压的调整。而“气至病所”是针刺得气的最高境界,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9]。“龙虎二法”这2个手法特点是“平补平泻”手法所遥不可比的,正是“龙虎二法”自身的这种手法特点,使其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手法。

笔者根据观察结果,得出以下3个结论:1)“龙虎二法”作为传统的通经接气手法,可以古法新用,用于治疗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其疗效确切。2)运用“龙虎二法”治疗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平补平泻手法”。3)2组手法降压效果差异的机理,与针刺手法本身密切相关。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资料.我国和世界高血压流行现状,2005(9):22.

[2]Wolf-Maier K,Cooper RS,Kramer H,et al.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in five countries,Canada,and the United States[J].Hypertension,2004,43:10-17.

[3]匈牙利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www.ksh.hu Nepesseg,nepmozgalom,2009.

[4]张缙.针灸大成校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刘磊,王富春.古今医家青龙摆尾针法技术对比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

[6]岳公雷,王富春,闫冰,等.古今医家白虎摇头针法探析[J].四川中医,2007(11).

[7]刘红.张颖新.特诊特治高血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8]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2.

[9]张缙.“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J].黑龙江中医药,2008(1):9-10.

猜你喜欢

龙虎经气手法
人体经脉养生律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自然风
七步洗手法
章宏伟
蟋蟀争霸赛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