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2012-04-25巫秀义张栋梁付亚平孙雪琴陆明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证型功能性证候

巫秀义,张栋梁,付亚平,孙雪琴,陆明仙

(镇江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便秘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伴发症状。相关文献[1-2]报道,便秘的发病率为2%~3.7%,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针灸治疗便秘历来已久,临床疗效确切[3-4]。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针灸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的分类治疗方法,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镇江市中医院就诊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针灸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72±18.29)岁,平均病程(25.61±10.34)月;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35±17.57)岁,平均病程(24.47±11.29)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标准[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6]。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及随访复查者。

1.4 排除标准 肠道器质性疾病、外伤、腹部手术所致便秘者;合并心肺肝胆胰等严重疾病,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者(如:大量腹水、腹肌衰弱、膈肌麻痹等);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或根据研究者判断不宜进入研究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四神聪为主穴。肠道实热则配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则配中脘、阳陵泉、行间,脾肾阳虚则配照海、关元,脾虚气弱则配脾俞、气海,阴虚肠燥则配三阴交、太溪。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中等量刺激,留针15 min,中间行针1次。并对四神聪穴施以灸法。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2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28)通便,以麻仁丸(三九黄石制药厂,国药准字Z42021988)口服调理。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腹胀、腹痛、便意、泻药的依赖、肛门坠胀、手助排便、排尿障碍、排便间隔、排便时间分别评为2、1、0分。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价。根据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临床痊愈:治疗后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显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减少35%~69.9%;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5%。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3.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3.2.3 2组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例(%)

3.2.4 2组不同证型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表5。

表4 2组不同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5 2组不同中医证型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除了一般治疗如饮食、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外,还有泻药、促胃肠动力剂等药物治疗。泻药种类繁多,病人乃至医生常常不能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最后导致顽固性便秘,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已于临床开展[7],并取得一定疗效[8-9],但由于对设备等有一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便秘患者求助于中医药治疗。

祖国医学对便秘早有认识,张仲景冠之便秘为“阴结”“阳结”“脾约”,并设立了承气汤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温里泻下、麻子仁丸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理气通下及蜜煎导下诸法,强调辨证施治。针灸治疗便秘历来已久,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便秘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随访时,针灸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口服药物疗效更稳定,不易复发。其中对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与丁义江教授[11]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验相符。进一步证实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为临床对这类患者的分类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Stewart WF,LibermanJ N,Sandier RS,et al.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EPOC)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relation of clinical subtypes to sociodemographic features[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12):3530-3540.

[2]熊理守,陈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8):488-491.

[3]马瑶,刘红.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便秘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21-23.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491.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91.

[7]季新涛,丁义江.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6):4-6.

[9]邓罡,张瑛华.生物反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86例疗效[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14):143-145.

[10]金洵,丁义江,王玲玲,等.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2):14-18.

[11]吴 岚,薛雅红,郑雪平,等.丁义江教授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50-951.

猜你喜欢

证型功能性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