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ABC模式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012-04-23董军录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动因费用物流

董军录

摘要:ABC方法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优点和优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其研究也已经从单纯的成本计算拓展到企业作业管理以及企业预测、企业决策、预算、控制、评估等方面,涉及系统工程、决策分析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成为一种常用而且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本文介绍了ABC模式概念,探讨了ABC模式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ABC模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概念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发展现代物流, 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提升网络的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物流成本控制则是企业物流的关键, 只有正确认识物流成本,准确计算物流成本,才能为物流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而只有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ABC 作业法有利于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 正确区分企业物流成本产生的根源, 提高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针对性, 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特征分析

狭义的物流成本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物力、人力、财力的总和。广义的物流成本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改善企业内部物流从而增加利润已经成为当今物流管理的热点和重点,被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从我国的物流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特征是:物流在企业财务中没有单独的项目,成本都列在费用中,难以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企业财会决算表中,物流费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设备折旧费、人力资源成本费、固定资产税等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物流部门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成本。例如,生产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保管费中过量进货,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仓储中心的建立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但库存费用和仓储费用可能增加了。企业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关键是把握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也就是说,要削减物流成本必须以整体成本为对象。

二、ABC模式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物流作业成本控制(ABM)

物流成本控制是以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说明物流管理会计系统如何提供改善了的产品或服务及顾客信息,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制定关于产品定价生产组合、产品设计及建立顾客联系等决策。ABM 以ABC 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进行作业分析、标杆比较、作业重构、业绩评价等活动。 可以从两个角度认识ABM:分配观和过程观。分配观下的ABM,追踪成本到成本目标;过程观下的ABM 识别,引发作业成本的因素、确认作业、评价作业完成的质量。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2、ABC 下的成本控制模式构建

(1)正确选择成本动因,制定作业成本控制目标。ABC下的成本控制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即成本动因上。确定作业动因应该把握好这些原则:a、与作业对资源、产品对作业的实际消耗要密切相关;b、尽可能在保证上述相关性的前提下,选择易于计算或者有现成计量记录的成本动因;c、有助于成本控制与奖励业绩的改进。正确选择成本动因的程序为:a、定义和归集作业;b、归集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c、建立作业成本库;d、选择作业动因层次与原则。

(2)分析成本动因和成本控制的途径。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这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同时,选择正确合理的成本动因,必须合理分配和归集作业成本库。合理确定作业成本库就必须分析和确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再认定并整合相关的作业。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可以从成本账目入手,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将账目进行组合分解,将消耗的资源重新分开。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业,使成本控制到作业的水准上。确定整合作业时要关注作业成本的重要性,将重要的作业单独列示,次要的作业合并组合列示。

成本是效益悖反关系分析的基础因素。物流活动的“效益悖反”是物流系统中存在的要素制约关系,主要表现在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制约关系和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由储存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服务等六项基本要素构成的物流系统可定为:Xn=fn(x1,x2,x3,x4,x5,x6)(n=1,2,3,4,5,6,X1、X2、X3、X4、X5、X6 是储存保管活动、运输配送活动、装卸搬运活动、包装活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的成本测度)。此模型表明,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广泛地存在效益悖反关系。

为了降低库存成本,企业可以采取减少每次收货的数量、增加收货次数、缩短存货周期等策略,这样可以保证企业销售需要的商品不脱销和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从而降低储存保管成本,即:X1=f1 (x1,x2,x3,x4,x5,x6)<0。同时,运输配送活动如果更多采用整车发运或铁路运输来降低运费,则导致收货人一次收货的数量增多,存货周期延长,从而企业储存保管活动成本X1 上升,即随着X1 递减,X2 递增。同理,根据物流活动中各要素目标或成本冲突关系,可推导出xi是Xj 的递减函数,xi 是x6 的递增函数,x6 是xi(i=1,2,3,4,5)的递增函数。

为维护特定的服务水平,某活动成本的增减,必然要以其他活动成本适当调整为基础;反之,任何一个xi(i =1,2,3,4,5,6)的变化,都承担其他量xj(j≠i,j=1,2,3,4,5,6)的变化,即某一个活动成本亦即服务水平的变化,将导致其他活动也相应的调整,以维持某特定的服务水平。不失一般性,设定态点为原点,在定态点附近将fi(i=1,2,3,4,5,6) 展开为泰勒级数, 舍去高次项, 可得:xn=an1x1+an2x2+an3x3+an4x4+an5x5+an6x6,其系数aij(i≠j;i,j=1,2,3,4,5,6)表示不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若aij=0(i,j=1,2,3,4,5,6),则意味着这样一种极端情形,即每个要素的变化仅仅与自身有关,不同活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储存保管活动、运输配送活动、流通加工活动、信息活动等各项活动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当ai>1(i=1,2,3,4,5,6)时,说明以某活动成本随时间推移将指数式无限膨胀,这是资源严重浪费的状态。

(3)通过作业成本差异分析,进行成本事后控制。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ABC 在成本事后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和传统预算制度运行方式的总结和改进,对作业成本控制的作业实行差异分析。总结归纳事前、事中控制的不足,制订更完善的成本控制标准,更好地指导下一轮成本控制是事后控制的主要目标。因此,需要编制和完善作业成本报表。根据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作业成本报表分为两个层次:作业和产品;三个大类:作业中心汇总表、作业中心成本表和产品成本表。综观作业成本控制全过程,从事前作业成本目标的确立,事中对价值链的分析,及事后的差异分析,编制报表等程序汇总成作业成本控制流程图。从上次作业标准成本制定到提出新的成本控制计划再到新的执行标准依据,可以知道以ABC 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是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动因费用物流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