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源的策划和开发

2012-04-23刘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文化产品文化氛围文化资源

刘辉

摘要:利用特有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资源和动力,通过文化资源的策划和开发,文化产品的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提高城市设计的时效性,保证城市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氛围; 经营

Abstract: using the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 adapt to modern city in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power, through the cul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product design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improve the timeliness of city design, ensure the city public interests and long term interests.

Key words: cultural products; cultural resources; cultur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南京的颐和路上,一片独特而优雅的清静在喧嚣都市中格外引人神往,路旁高墙深院中,一幢幢各式风格的民国小楼隐现在浓郁的绿荫之中,这就是记载着历史,“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随着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如何在现代发展潮流中更加有效的彰显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如何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资源和动力,即如何在城市中心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敏感地段进行城市开发,成为我们在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就颐和路11号地块而言,以众多民国建筑为载体的民国文化,是本地区最为显著的特征和建设发展资本。规划试图以文化为出发点,将文化贯穿于分析研究、功能定位、空间组织等规划设计过程,将文化底蕴植入11号地块的功能与空间,并使改造后的11号地块能够充分的彰显其极具特色的民国文化。

技术路线将文化与设计相耦合,如下图所示:

文化资源分析-现状研究

区位

基地位于鼓楼区中部,由宁海路、莫干路与北京西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占地约2.3公顷。其中北京西路为主干路,宁海路为次干路,莫干路为支路。

11号地块历史脉络环境分析图

历史文化脉络

采用由大及小、由表及里的区域综合分析方法,梳理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脉络,进而明确本项目的发展目标与定位。

基地位于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东南角,通过北京西路、宁海路、中山路、中央路与鼓楼、湖南路、新街口等人气中心连接,是展示民国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基地周边高校云集,通过北京西路、宁海路等主次干路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以项目基地为窗口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民国风情文化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十足。基地所在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完全按照首都计划建设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规划思想和特有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公馆区内保存完好的、具有历史意义、或曾为知名人士居住的民国建筑共有25处,其中北京西路42号的原印度大使馆,即位于本基地内。与规划区隔宁海路广场相望的12号地块已经率先进行开发整治,确立功能定位为总部经济、高档商业和文化展览。主要整治方式为对民国建筑的修缮、部分建筑的新建和内部开放空间的梳理整治。整治效果较为显著,环境风貌上已经大为改观,但是否真的是修旧如旧,仍需探讨和研究。

公馆区内的民国建筑多为民国时期政府官员高级住宅及外国公使馆,灰墙红瓦,中西合璧,反映了近代建筑师运用西方的现代设计手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用地

基地以居住属性为主导,其中绝大多数为一类居住;商业金融用地为中国银行和少量的沿街商铺;行政办公用地为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和宁海路街道办事处;另有幼儿园和停车场各一处。

11号地块用地现状图

现状问题概述:

规模——占地小,利用有局限性

功能—— 规划区民国建筑众多,但大多为私宅,承载民国文化内涵的较少

景观——视觉通达性差,建筑立面斑驳,民国风情展示不足

产权—— 地块功能置换的难度大

未来的11号地块要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融合与整体设计,在业态、功能、道路空间、建筑、街道小品等方面统一构思整合,实现统一风格下的民国风情再现。

文化产品设计-功能定位

案例分析

文化特质引发文化旅游的发展

北京南锣鼓巷: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融合餐饮酒吧购物休闲为一体, 是北京非常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文化旅游:人文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源为主要内容。

定位人群:市民、游客等。

对本基地的启示:适宜发展民国特艺、书画艺术展示、古玩古籍等民国风情文化产业 。

文化特质引发商务会所的打造

徐家汇花园洋房区:位于原法租界区域,洋房区通过对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环境都有明确的保护规定,各种保护再利用模式共存。

商务会所:主题功能为商务信息交流平台,商务会谈服务平台,商务研讨及培训平台,招商平台;附加功能: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私人收藏等后勤支援

定位人群:商务人士,中小企业和中等收入以上有一定文化品位人群。

对本基地的启示:适宜发展民国风情会所、俱乐部等。

文化特质引发品质休闲的集聚

上海新天地: 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品质休闲:“创意、快乐、美丽、休闲、体验和时尚” ,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休闲就是“回归”,是一种生活品质。

定位人群:市民、游客等。

对本基地的启示:结合民国建筑、民国文化,将休闲文化作为发展内容的一站式高档精品购物、休闲场所。

功能定位

通过对本基地文化资源和现实发展条件的分析,在案例借鉴的基础上,确定本基地的功能定位如下:

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商务会所的新模式

品质休闲的新场所

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标志性历史地段

内容策划

主要内容

文化旅游 民国特艺、书画艺术展示、文学美术创作室、学术研讨会基地等

商务会所 民国风情会所、俱乐部等

品质休闲 高档精品购物、休闲场所

文化氛围营造—空间整治规划

保护开发思路

保护更新模式:

保护保留:合理保留,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修缮(一类一级和二级建筑如印度大使馆等)

改善整饰:改善其房屋质量,改善其屋顶形式、立面造型、门窗及外墙色彩(如一类三级和二类一级建筑如干休所住宅楼、中国银行等)

拆除改造:拆除改造,新建建筑的尺度体量风格应与周围传统建筑相一致(二类二级和三级建筑如质量较差且风貌一般的建筑以及违章搭建等)

方案

基地中民国建筑数量众多,本次规划对基地中大部分建筑予以保留,对道路体系以及空间景观进行梳理,并根据地块改造思路不同,规划A、B两个方案。

方案A

考虑到地块规模不大,同时要与12号地块总部经济、高档商业和文化展览的功能相错位发展,规划采用有机更新复合开发模式,具体分为三大主体功能

文化旅游——民国特艺、书画艺术展示、文学美术创作室、学术研讨会基地等。

商务会所——设置具有民国风情的会所、俱乐部等。

品质休闲——高档精品购物、休闲场所等。

方案B

对地块进行局部改造,保留军队产权建筑,保持部分居住及金融功能。将部分居住功能进行置换。改造部分分为商务会所、文化旅游、品质休闲等三大功能片区。具体内容设置同上。

交通组织

对部分院落围墙进行改造,设置贯穿整个基地的步行系统,将各个功能片区串联,创造环境舒适、尺度宜人的步行环境,并设置众多步行出入口,引导行人的进入。局部地区设置地下停车场,解决基地车辆停放。

空间景观

清理整治一环——对基地沿北京西路、莫干路、宁海路立面进行整治,拆除搭建建筑,对建筑立面及围墙进行改造设计,对于历史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与设计,重现民国风貌。

设计改造三点——基地内设置三处开敞空间,在提供行人驻足休息的场所,并艺术化地展现历史文脉,充分引导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诉求,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营造高文化品位的场景式空间。

景观整治一人字——对基地内的步行系统景观进行整治,创造舒适的步行环境。

南京颐和路11号在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进一步具体的功能调整整合,具体公共空间与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沿街业态布局、街巷景观等综合整治措施等。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如何把城市文化和城市开发项目策划结合起来,作为规划蓝图和市场发展需求之间协调的手段,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南京颐和路11号地块的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能提高城市设计的时效性,保证城市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猜你喜欢

文化产品文化氛围文化资源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两点思考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