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海试亮出骄人答卷
2012-04-21赵建东
赵建东
“蛟龙”号海试亮出骄人答卷
赵建东
7月14日下午,“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7000米级海试团队顺利抵达青岛锚地。6月3日至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队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海试队边试验、边改进、边应用的技术模式和持续支持、注重技术经验积累的组织模式为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探出了一条新路。
六次成功下潜
6月3日,“向阳红09”船从江苏省江阴市起航,开始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
6月15日,“向阳红09”船返抵试验海区开展了7000米级第一次下潜试验。当天最大下潜深度达6671米,验证了“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后的整体技术状态,达到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试验目的。
6月19日,“蛟龙”号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6965米,开展了近底巡航、定深航行、海底摄像照相、海底微地形地貌测量和坐底作业,取得了沉积物样品和水样,布放了标志物。
“蛟龙”入水
6月22日,“蛟龙”号进行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6963米,完成了6次坐底,取得了矿物和生物样品,布放了标志物,并拍摄了大量生物和海底高清照片,发现了试验海区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
6月24日,按照预定试验计划,“蛟龙”号进行了第四次,也是首次突破 7000米深度的下潜试验。本次试验潜航员在7020米海底与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进行了通话,并向正在执行“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动对接任务的3位航天员发送了祝福。
6月27日,“蛟龙”号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大深度纪录7062 米,同时进行了海底定高航行,取得了2个沉积物样品和1个生物样品,整个过程历时695分钟,完成了预定的试验任务。
6月30日“蛟龙”号进行了第六次,也即本次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7035米,完成了预定的试验任务。
据统计,通过“蛟龙”号潜水器坐底作业共取得非保压水样9个,保压水样3个,沉积物样芯6个,铁锰结皮样品3颗,生物样品2个,初步识别生物11种,成功采集平足海参目海参2个。
六大深远影响
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重大跨越。“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底作业技术和能力得到验证,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是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
探索了国家战略性高技术装备发展新模式、新道路。在中国缺席世界载人深潜半个多世纪的情况下,通过国家的持续支持,我国科研人员在中国载人下潜纪录仅有几百米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集成创新、集智攻关,用10年时间完成了“蛟龙”号研发和海试,探索了一条边试验、边改进、边应用的国家战略性高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创新道路,实践了民用大型科技项目政府部门间相互协调的联合攻关新模式。这种模式和道路使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的创新性成果。
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载人深潜队伍。年轻的中国载人深潜队伍在“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通过4年的“蛟龙”号海试得到了历练。“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出色完成,反映出中国载人深潜队伍挑战深海极端环境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技术精湛、作风过硬,已逐步走向成熟。他们代表了国家深海技术装备研发的整体实力,是我国深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形成了一整套严谨可行的规范、规程和制度。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实现了载人潜水器本体与水面支持系统之间的娴熟配合,完善了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的操作规程和操作口令,优化并熟练掌握了特定条件下母船与潜水器各系统的协同操纵模式,制订和完善了一整套应急处置预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向阳红09”船为母船的“蛟龙”号下潜操作规程,建立了一系列下潜规则和规范,为“蛟龙”号交付应用奠定了基础。
“蛟龙”号700 0米级海试区海底地形
具备了跻身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度海底发现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等科学现象,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使用载人潜水装置到达深海现场进行环境调查采样作业的最佳范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海观测采样方面具有的定位精确、信息丰富、低扰动等优势,是使用传统海洋观测方法难以实现的,为我国科学家研究和揭示深海奥秘、跻身国际深海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在全球大洋开展深海资源勘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升了中国载人深潜在国内外的认知度。新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在马里亚纳海沟海试现场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读者和观众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将载人深潜与载人航天联系到一起。中国载人深潜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参试队员展现出的拼搏奉献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次海试不仅普及了深海知识,增强了海洋意识,而且振奋了民族精神,提升了中国载人深潜在国内外的认知度。与此同时,海试队员肩负和平、友好使者的重任。在密克罗尼西亚波纳佩靠港补给期间,“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取得的成绩和海试队员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得到密克政府高官的高度赞赏,为开辟中密海洋领域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械手海底取样
类似矿物的样品
6000多米深的海底取回的沉积物(右)和海水样品
六大特点展示海试成果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试验区位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政府专属经济区内的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起航前,我国外交部门专门照会密克联邦政府,并通过斡旋和努力得到了其许可。“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严格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科考活动的有关规定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对我国试验的许可要求。
“蛟龙”号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在最大设计深度通过考核,设计指标全面得以验证。“蛟龙”号在最大设计深度环境下的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其优良的作业性能在设计深度得到确认,极端深海环境下的特征技术得以解决。多项国产化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在设计深度得到验证,为促进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探出了一条新路。“蛟龙”号上国产的生命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电力与配电系统、潜浮与应急抛载系统、水声数字通信系统、舾装系统、水声电话等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在设计深度得以验证并日趋稳定。
各项保障工作有效开展,为海试成功奠定良好基础。一是思想保障持续有力。海试临时党委认真贯彻国家海洋局党组 《关于同意成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临时党委的批复》文件精神,确立“以圆满完成海试任务为中心,以确保海试领导小组决策的贯彻落实和现场指挥部决定的实现为重点”的指导原则。针对7000米级海试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开展适合海试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良好氛围,为海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二是水面支持系统确保潜水器安全布放和回收。面对风、雨、涌浪等多变的海上环境条件,水面支持系统实现了全部试验的安全布放回收及保障支持,确保了海试的顺利进行;整个试验期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两名队员共完成了4.5次全流程的操作,并进一步提高了对设备的维护能力。三是“向阳红09”船为海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支撑与后勤保障。此次“向阳红09”船历时49天,航程7148海里;下潜期间,“向阳红09”船单车单向机动航行3799分钟,共维修抢修项目40项,维修保养200项,除锈补漆面积约2380平方米。四是海试期间“向阳红09”船协助潜水器试验部门吊放声学吊阵12次,协助吊放浮力块18次,完成CTD(温、盐、深)作业2次,获得CTD原始数据约15MB,采集7000米级深层海水近40升;剖面仪2010作业时间累计达10小时,全程负责超短基线的现场操作;接收卫星电话75次、电传96份,视频通话5次、共409分钟;加强同“海洋六号”船的沟通协调,共发送警戒工作计划6份、传真12份、来往邮件39份、环境调查资料3份。五是“海洋六号”船为海试提供警戒保障。“海洋六号”船于6月2日从广州出发,10日晚到达试验区后,随即开展了多波束、箱式取样等相关调查作业;在“蛟龙”号6次下潜期间,“海洋六号”船每次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警戒区域,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加强望,圆满完成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警戒任务;利用试验间隙,“海洋六号”船还对试验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地质与环境调查,取得了大量的调查成果。六是现场作业严把安全关。海试现场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专门设立了作业现场安全总监和安全保卫组,明确人员职责,制定作业现场安全规定;航渡期间对全体参试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开展了安全演习,对新上船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在海试期间进行了多次全船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针对参与7000米级海试报道的新闻媒体多这一特点,海试现场在为媒体记者创造宣传报道条件的同时,也保障了作业现场的秩序和安全操作。七是准确的气象预报为海试提供决策依据。针对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气象特点,现场气象员与陆基气象保障团队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对海试期间遇到的强台风“玛娃”“古超”和强热带风暴“杜苏芮”等天气系统影响的时间、路径及发展变化作出了准确预判,有力确保了航渡及下潜计划等各项决策的顺利执行。
海底取回的海洋生物样品
布放水声通信系统,此系统用于潜水器和船上的通讯联系
停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促进对外合作交流。“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下潜任务后停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政府波纳佩港进行补给,并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相关部门开展了合作交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率外交部副部长、国家海洋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移民局局长等政府部门领导在我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大使及使馆人员的陪同下,到“向阳红09”船参观交流。通过此次“蛟龙”号访问,为下一步双方进行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科技部现场验收专家组、项目第三方监理和中国船级社等多个组织现场全程独立见证。验收专家组根据项目任务书编制了7000米级海试现场验收方案,并根据三大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对潜水器本体系统、水面支持及母船系统共313项考核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依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作业技术改进及5000米~ 7000米海上试验课题任务书(2011AA09A101)》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方案》,海试现场制订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监理计划;按照监理计划,现场监理工程师全程现场见证并记录了整个下潜试验过程。根据潜水器入级规范的要求,中国船级社派验船师全程见证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全过程,并按照入级的具体要求,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入级的各项现场工作;经过6次下潜试验,“蛟龙”号完成了潜水器各个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和性能测试,情况正常,符合中国船级社相关技术要求。
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海洋报》4家中央级媒体随船全程报道。为了发挥现场各家媒体的积极性,现场指挥部成立了现场新闻报道组织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海试中,现场新闻报道协调小组制订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新闻报道管理办法》,共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15次,下潜过程中随时发布消息,确保了现场各新闻媒体记者的有序报道。“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期间,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海洋报》共播发快讯、消息、通讯等文字稿170余条,播发相关图表250余张,在新浪微博、新华微博、中国科技网微博、中国海洋报微博发布相关微博600余条,为新华社电视台进行现场连线直播1次,回传视频资料10余条。中央电视台特别设立了“蛟龙”号新闻报道专项,海试期间播报背景和消息等共132条,现场新闻连线、新闻报道数十条,累计6小时33分钟。
“蛟龙”号回收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