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南湖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2012-04-21阮班军

绿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周边地区游人南湖

阮班军,周 翔

(1.美加置业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00;2.湖北省黄冈市林业局,湖北 黄冈438000)

1 引言

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之称,其中大部分湖泊都已开发为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区,为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湖作为武汉市第2大湖泊,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潜力。笔者通过对南湖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对南湖及武汉市湿地及周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有所贡献。

南湖及周边地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西北部,向西距长江约6km,东西宽度大于南北宽度。该区年降水量1282mm,相对平均湿度79%,夏季炎热,暴雨频繁,极端最高温度达40℃以上,冬季寒冷,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貌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属于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南湖及周边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南湖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南湖虽已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众多条件的限制,现有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景观资源一直处于荒废状态。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将现有景观资源规划为旅游景点,建立科普基地、生态景区供人们欣赏、娱乐、休闲、开展科普教育,可有效提高现有景观资源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2.2 有利于改善并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是在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对旅游景观有着严格的要求。合理的开发生态旅游可以有效的制止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及噪音等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游客健康活动的现象,缓解南湖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由于污染而日趋衰落的景象,保证现有资源的持续稳定。

2.3 开展科普教育

南湖及周边地区是一个天然的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高校又是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最适宜场所。通过生态旅游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不断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学习和认识自然的价值,了解生态的重要性,使游客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环保的熏陶,达到自觉保护环境,生态旅游的目的。

2.4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满足游客追求享乐的同时,通过收取适宜的门票,一方面,可确保景观资源的养护成本,保证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持续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门票收益,这一收益的日积月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开展旅游的同时,通过向游客提供衣食住行,向游客销售旅游纪念品等活动,刺激游客的消费需求,间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5 缓解旅游压力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旅游资源也逐渐退化,特别是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工作日的缩短,人们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更加强烈,现有的有限资源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清新、优美的环境来调节烦闷的城市生活和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更大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旅游资源的匮乏,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全方位的不同需求。

3 南湖及周边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分析

3.1 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1)广阔的水域面积,多种多样的水生动物。水景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湖作为武汉市第2大湖泊,总面积达8.5km2,平均水深 1.6m,总汇水面积在5km2以上,湖中还有品种各异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龟类、贝类、蚌壳、螺类等。

(2)物种丰富的狮山片林。狮子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附属山林,为满足教学及科研要求,狮子山遍植名木良种,各种树木数量总和达到400余种,不仅有数目众多的观赏树种,更有珙桐、金钱松、水杉、雪松等国家一级、二级珍稀植物。大片的森林为野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3)多姿多彩的花卉和观赏树木。华中农业大学以农业研究为主,特别是在园艺、林学方面,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通过不断地引进、开发,南湖及周边地区现共有观果、观花、观形树种各百余种,另有热带花卉80余种。一年四季,各个时节均有宜人的景观,随着季相的不断交错,植物景观也交替变化,不同景观交相辉映,交替出现。

3.2 良好的人文景观

南湖地处于众所高校的环围之中,环湖四周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在这知识和科技海洋的烘托和映衬下,南湖显得更加幽美清秀,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又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3 宜人的环境条件

广阔的湖泊面积,大片的植被林使南湖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在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无霜期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无霜期为 243d,年平均气温 15.8~17.0℃,年平均降雨量1 209mm,比较适合旅游;又由于远离市区的喧嚣,这里有着幽静祥和的环境,纯净宜人的氛围。

3.4 便利的交通条件

南湖位于武汉市南郊,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南湖一直处于孤立之中,现有资源得不到开采和利用。但随着南湖大桥及南湖大道的竣工,彻底弥补了这一缺憾,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的一大难题。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3.5 大量的游客资源

由于众所高校的环绕,南湖早已成为教职工和学员们的天然公园,每到周末、节假日,当地居民、师生、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湖边观光旅游、休闲垂钓。自2004年南湖大桥和南湖大道修建以来,来往于南湖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大量的游客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南湖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构想

4.1 规划的主要原则

4.1.1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生态旅游讲究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使当代的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受益,而且要使未来的旅游者和居民能继续分享旅游带来的效益。盲目的开发和对现有资源的不合理管理,不仅达不到持续发展的目的,还将导致生态失衡,资源退化,从而失去旅游价值。因此在保持现有资源稳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度开发,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当代和未来的旅游者、居民共同受益。

4.1.2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一切旅游环境皆因人而设,为人所用,也只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才能体现出旅游资源的价值,在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到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设备需要,更要考虑到游客的心理需要,从游客的立场出发,全方位、全层次的为游客提供舒适、安逸、优雅的环境条件,使游客自发的融入到环境之中。

4.1.3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南湖有着广阔的水域面积,环湖四周还有大量陆地,不同的地质地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景观特征,不仅有耐水湿的池杉林,还有耐旱的樟树林,以及温室中的热带花卉等。因此在具体规划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水肥等状况;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不同景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有节制的开发。

4.1.4 统筹规划,优化配制

南湖及其接壤的地区是天然的旅游景观,在其中又包含着许多各具特色的独特小景观,它们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整个地区统一起来,整体布局,将各部分小景观相互融合协调起来,构成一幅整体景观,再依据各自特征,充分利用其特色,设计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特色景观,达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即相互协调又各具特色。

4.1.5 以生态保护为主,经济发展为辅

在生态旅游提出和实施以前,旅游的开发,由于忽视生态效益,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严重破坏了旅游资源,抑制了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倡导在保持稳固的生态平衡下追求适当的经济利益,以求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2 区域主要景点的规划

4.2.1 水上游乐中心

此中心以水上游乐活动为主,宜用卡口法计算。中心内总水面约8km2,根据综合分析,水上游乐中心以容纳15艘(4人/艘)小型船为宜。根据游园的气候状况,游园可供游览时间为10h/d,年可游日数150d。游客进行水上游乐活动日平均为2h。湖面游人瞬时容量为15×4=60人/次;日游人容量为60×(10÷2)=300人次/月;年游人容量为300×150=4.5万人次/年。

4.2.2 花卉园

此园以观赏花卉为主,宜用面积法计算。该园游览面积为1km2,每位游客占用合理面积为15m2,园游客周转率为5,年可游日以200d计,根据面积计算法公式可知:日游人容量为1000÷15×5=333人次/日;年游人容量为333×200=6.6万人次/年。

4.2.3 盆景园

此园以观赏盆景为主,宜用面积法计算。该园游览面积为0.6km2,每位游客占用合理面积为15m2,园游客周转率为5,年可游日以200d计,根据面积计算法公式可知:日游人容量为600÷15×5=200人次/日;年游人容量为200×200=4万人次/年。

4.2.4 树木观赏园

此园以游道游览为主,宜用线路法计算。园内游道全长2km,考虑到该园以生态旅游为主,对环境保护要求高,以游人单行游览间距20m计,游览全园约需4h,一天可供游览时间平均为8h,年可游日以200d计,则景区瞬时容量为2000÷20=100人/次;日游人容量为100×(8÷4)=200人次/日;年游人容量为200×200=4万人次/年(表1)。

表1 南湖及周边地区主要景点名称及生态旅游开发

5 结语

南湖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将会凸显其在武汉市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武汉市园林城市建设,有利于构建生态宜居型城市,有利于武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1):43~45.

[2]张全景.阴影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国土自然资源研究,2001(11):29~31.

[3]明庆忠,武友德,郝永坤.建水旅游景观结构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12):49 ~52.

[4]崔 痒.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研究[J].国土自然资源研究,1999(11):20~22.

[5]朱信凯,雷海章,张矫健.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初探[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6):57~59.

[6]陈鑫锋,王剑波.生态旅游与森林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实践的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01(8):68~70.

[7]蒋文举,朱联锡,李 静,等.旅游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环境科学,1996(6)33~36.

猜你喜欢

周边地区游人南湖
关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18年)》一文的更正
南湖之春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近45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冬半年积雪时空演变特征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登神农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