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2012-04-20苏栓民

新校园·中旬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苏栓民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九零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透过个案解剖,采取科学的方式,多辅之以心理方面教育和辅导,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地发展个性,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九零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

九零后中学生是现在中学教育的主要对象,信息时代下其成长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社会等发生了急速变化,时代赋予了其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品质。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应更多辅之于心理方面教育和辅导,才能全面地发展个性,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一、九零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身体心理之间不协调。这个年龄的中学生从生理上看,性器官已发育成熟,具备做男人或女人的生理机能,但性心理尚未发展到同等高度,他们有的受各方面影响开始了初恋,甚至产生性想法,有了性向往,但又不可告诉家长,故而开始利用网络搜集异性方面的图片,搜看色情网站等。笔者曾经在一个学生书中无意发现几张女性比较暴露的图片,当时该生极度紧张、害怕、担心,产生了莫名恐惧,为什么这样呢?关键是我们把这些都作为禁区,家长很少与学生谈及相关知识或常识,这给了笔者很多启发。教师应进行生理及性方面知识传授,教他们用科学方法对待异性,及形成科学的性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喜欢辩论,但往往缺少阅历,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成熟,表现偏激,不客观。

2.身体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不平衡,儿童模式尚未打破,成人模式尚未建立。他们处在青春动荡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为青春期心理。青春期的独特表现是自我意识高尚,“我”始终萦绕在心中,被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以自己的标准判断事物,变的主观偏执,听不进不同意见,总感觉别人做事说话针对自己,高傲的同时变得自卑。从行为来看,既自信但却表现出自卑的一面,九零后中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特有方式融入社会,这些都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新、更高的要求。

二、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中学生身上表现为焦虑、忧郁、饮食障碍和网络综合症等,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均有不同表现。中学低年级人群之中,焦虑这种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归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校园、陌生老师、陌生同学,有些显得不知所措,使他们忐忑不安,紧张焦灼。有些有个性和意志品质缺陷的学生,在缺乏安全感中惶恐不安地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就网络本身来讲,利弊兼有之,是把双刃剑,因此要求广大中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防止上网成瘾。

九零后中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人类对美的评价标准异化,及媒体电视的误导,使许多女生误认为瘦即是美,从而带来有些女生为了追求所谓美而减肥、节食现象,导致其心理上学生变化即饮食障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

三、采用多种方法化解学生心理问题

“小症自我调,大症寻帮助”,为了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

1.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堂,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要行之先知之,通过课堂教学生慢慢地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意义,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式,如何形成科学的调节方式等等。这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方法和健心调适技巧终身受用。同时通过与学生交谈,通过观察、询问,针对学生的性格、品质、个性和心理等。对有异样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观察其课内课外不同的表现,采用课堂上提问,课下谈话,了解帮助他们,效果较好。

2.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和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如收看央视《校园青春偶然事件》、《财富人生》、《我的青春》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从中分析、体会故事或作品中人物,并写出观后感,逐一分析解读,让学生意、境、情相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主观体验。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理疗室,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的可以引导其进行心理放松,如沙盘减负、搏击减压,有的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在遇到不同事件、不同情境下都能得到释放,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4.教会学生不同的放松方式。采用健心操、深呼吸、合理想象、音乐理疗等方法,使学生在平时都能够充分利用健心活动,保持健康心态,学会面对压力,发掘潜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之健康成长。

5.组织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学校针对高三学生群体聘请专业心理专家来学校讲座,参与者包括学生、老师和家长,整个讲座包含一系列科学心理辅导方式让学生能够舒缓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等,在讲座中学生可以随性发泄,家长及老师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以后会更科学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总之,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學生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素质教育贡献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