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截断扭转”理论治疗甲流并发肺炎的经验体会

2012-04-18李学麟

福建中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甲流热病春华

闫 超,李学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截断扭转”是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家姜春华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治疗急性热病的治疗原则。姜氏还生动地形容“截断”好比摧陷廓清,扫荡涤穴,顿挫病邪;“扭转”恰似逆流挽舟,峻峰急迴,纠正颓势,化险为夷[1]。在临床上,两者常常相携并用,协同互补,是截断病邪、扭转病势、迅速纠正病理状态、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甲流” 流行期间,在治疗流感样病例中,我科发热病区共收42 名住院患者,其中13例系肺炎患者,确诊2例“甲流并发肺炎”,全部采取纯中药治疗,以“截断扭转”理论指导,辨证使用方药,效果明显。通过全面观察,体会颇深,特将“截断扭转”在肺炎早期干预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贻同道。

1 卫气同病,表里同治

姜春华在治疗热病中提倡截断扭转,而近代著名医家赵锡武先生在1962年也提出了对肺炎的辨证论治不能囿于温病卫气营血的束缚,而应采用直捣巢穴的方法[2]。

我们在诊疗中,通过临床观察并根据福建地域特色及患者发病时节,认为福州地区此次流感以湿、热之邪多见,并多挟寒邪。由于流感发病特点传变迅速,由卫及气,故往往就诊时多在卫气同病阶段,表现为表寒里热证型。故治疗原则以驱邪为要,表里双解,拟方以解肌、疏风、清热、化湿为治疗大法,采用李学麟教授自拟方甲流二号方[藿香15 g,青蒿15 g,桂枝10 g,银花15 g,连翘10 g,大青叶12 g,黄芩15 g,豆豉(后入)9 g,白茅根30 g,甘草3 g]以解表透邪佐以清热解毒,使入气之邪转卫,卫分之邪表散,并清解在里之热毒之邪,起到表里同治,截断疾病传变的作用。

2 通腑攻下,“下不嫌早”

历代医家向来重视下法在治疗温热病中的作用。仲景首立三承气汤急下存阴,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下法治疗热病的基础地位。迨至金元时期张子和更为强调下法的医疗作用,他认为下药用之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的作用,所谓“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吴又可也认为逐邪的手段最突出有效的要数下法。在使用承气汤时,吴氏强调“勿拘于伤寒下不厌迟之说”,认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俟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搏,变证迭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戴北山也说:“时疫不论表邪罢与不罢,但见里证即下。”

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一部分患者发热不易退者,就诊时往往大便未排或几日未排,更有患者平素即大便干燥,故常在甲流二号中加用大黄以通便,药后大便一排,则热势顿减,病势即控。

温热病治疗中有 “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一说,因为温邪最易戕伐津液,阴津亏耗,化源枯涸,水不载舟,腑实为患。此时滋阴养津仅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急用通腑攻下以存阴津,亦为“急则治其标”之意。在急性传染病早期使用通腑攻下法符合“温病早投攻下,不为大害”之说。故在急性传染病早期,当邪热鸱张,毒盛热甚之时,即使尚有表证存在,也可使用下法,这不仅可使热毒邪气随大便排除体外,且能使邪无所羁,偏盛偏衰之阴阳易趋于平衡,逆乱乖戾之气机寻于常度,从而使邪正消长向有利于机体的方面转化。

3 清热解毒是重要的截断方法,寒温并用疗效更佳

外感热性病各种治疗方法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精神而立,因时因地因人而施,既注意祛邪,更注意调护正气,务使邪有出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阻断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的目的。换言之,也就是截断并扭转病势[3]。正如周学海所说:“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出也。”何况《内经》的“泄”法含义甚广,包括吐、下、清等法,而清热解毒仅是病情发展过程中针对邪热炽盛阶段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方法,故“先安未受邪之地”、“早用清解”也必须在正确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下,才能大胆施之方不误,否则欲速则不达,反损正气,贻误病情。

姜春华认为急性热病主要特点是有热有毒,邪毒侵入,热由毒生,病毒不除,则热不去,必生逆变。而临床虽有宣透、清气、化浊、清营、凉血诸法的不同,但清热解毒总是交织其中,故主张早用、重用清热解毒药物。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患者就诊时往往卫气同病,寒热并存。若治疗上单用辛温发汗,无疑为抱薪救火,反助热势,伤津耗液;而辛凉之品虽可散热,但发汗力量不足,往往不足以驱邪外出。而“表邪非辛温不能透达,非辛凉不能清解”[4],因而在治疗热病初期之发热我们经常运用辛温合辛凉之法,集寒热之药于一方,以截断、扭转病势,借温药激发阳气以“疏解肌表之壅滞,使阳气畅达,三焦通利,营卫调和,津液得布,自然微微汗出而解。”达到“既注意祛邪,更注意调护正气,务使邪有出路”;更配合清热解毒以遏制邪热,从而达到改善症状,阻断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的目的。

4 顾护脾胃,防止传变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所以五脏六腑中皆有脾胃之气。“胃强则强,胃弱则弱”,“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它脏,百病亦可随之而生。它脏病变不忘调脾。李东垣在《脾胃论》中着重提出了“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的精辟论点,指出治疗上善治脾胃者,即可以调五脏。现代医学也证实:中医的脾胃功能与免疫机能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在重视脾胃的思想指导下,在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常于方中酌加茯苓、生姜、红枣等健脾之品以调理脾胃气机,助其正气,并嘱患者清淡饮食,休息脾胃,以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湿邪较甚,困扰脾胃,致三焦气机不利,湿热蕴于气分者,则选用自拟甲流三号方[藿香15 g,青蒿15 g,桂枝10 g,大青叶12 g,厚朴6 g,茯苓10 g,黄芩15 g,煮半夏10 g,苦杏仁10 g,薏苡仁20 g,白豆蔻(后入)4.5 g,淡豆豉(后入)9 g,通草5 g]以宣表化湿,调畅气机为治,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力求三焦气机通畅,湿去热孤而不留恋。

“截断扭转” 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提高肺炎临床疗效和临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即使针对以前从未治疗过的“甲流并发肺炎”,仍然效如浮鼓。在临床实践中可将之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传染病。

[1]贝润浦.论中医截断扭转之法(上)——姜春华临床经验撷菁[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26.

[2]张国良,聂广.“截断扭转”在急性重症传染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与意义[J].世界中医药,2008,3(2):76―79.

[3]姜春华.扭转截断重祛邪先证而治勿因循[J].中国社区医师,2003,18(11):21-23.

[4]李学麟.试论《素问·热论》“可汗”,“可泄”——兼论“截断”,“扭转”[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12-14.

猜你喜欢

甲流热病春华
木碗
浅谈“热病可灸”
待到春华烂漫时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春华而后秋实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