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聚集与金融中心发展之逻辑
——兼论海西金融中心建设思路

2012-04-18谢绵陛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分工交易

谢绵陛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金融聚集与金融中心发展之逻辑
——兼论海西金融中心建设思路

谢绵陛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海峡西岸经济运行研究

【主持人语】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旅游、物流、商务、金融等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就是研究海西经济区服务业的。谢绵陛认为:金融聚集是交易信息汇聚、交易制度演进、交易市场化的结果,围绕着交易与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变迁;海西金融中心建设应设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以融入全国仍至亚太金融大格局的发展。林水富、陈秋华一文的定量研究表明,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一直很不平衡,而且这种状态的改变十分缓慢,这既影响入境旅游的发展,也威胁在全国的地位。论文关于入境旅游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对缩小旅游业的区域差距有启示意义。李娜一文通过测算福建出口商品竞争指数及其变化,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福建不同类型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影响,其结论和建议对于全面提升福建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和对外贸易水平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集美大学 石爱虎)

从为交易服务的角度研究金融聚集和金融中心发展的逻辑,认为:金融聚集随着交易与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变迁,是交易信息汇聚、交易制度演进、交易市场化的结果,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和证券化是金融聚集的核心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是促进金融聚集与发展的根本途径,金融定价技术和制度安排则是金融发展的信心基础。从金融分工的逻辑看,当前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发展已走过了简单的聚集模式,呈现出“圈层”分工发展特征。海西金融中心建设应遵循金融聚集和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建设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以融入全国仍至亚太金融大格局的发展。

金融聚集;海西金融中心;海西经济

传统金融的内涵一般都被理解为“资金融通”。银行从储户手中筹集资金,然后将其贷给资金需求者,提供了间接的资金融通;资本市场则借助股票和债券工具,为资金的需求者从供给者直接融入资金,提供了直接的资金融通作用。确实,从该意义上理解,“金融”就是提供“资金融通”的作用。但这种理解只是从历史的截面看问题,存在其片面性。实际上,货币是为了“资金融通”而出现的吗?在货币出现之前,根本就不存在资金融通的问题,而货币又是金融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也是因为“资金融通”的需要吗?答案显然不是。因此,以“资金融通”来定义金融具有其片面性,它阻碍了人们对金融本质的理解,也影响了对金融政策等的制定。陈志武提出了“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1]该定义可能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但它至少已经回归了市场的基本内涵—— “交易”的层面来理解金融了。布坎南提出了交易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经济学是关于研究交易的科学,“我坚决主张,我们必须把极大化范例从经济学工具中的统治地位驱除出去……,应该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广义交易的起源、所有权及制度上”。[2]确实,自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关于分工、市场等的基本论述后,“分工、交易、市场”等内容却已逐步在经济学教科书上淡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金融从本质上看是为交易服务的,为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提供服务。从货币和银行的发展到金融市场的发展无不体现着这一根本目的。货币从商品货币、称量货币、铸币、银行券、纸币到现代的电子货币,都是为了便于交易而发展来的。首先,早期物物交易的不便,人们寻找被普遍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商品货币。为了省去称量货币在交易过程中需鉴别真伪和称量的不便,人们创造了铸币;为了解决铸币跨地区交易的不便,出现了银行券和银票;为了解决多种银行券带来的交易不便,又出现了以国家信用作保证的在一个经济体内的统一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创造了更便于交易使用的电子货币、记账货币。因此,货币的演变就是人类不断利用先进技术创造便利交易工具的过程。同样,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如此。股票是为解决公司所有权的交易而出现的,债券是为扩大借贷范围和规模而标准化借贷凭证的结果,期权、期货等衍生工具是为交易风险而创造的,这些金融工具均是跨期价值交换工具。可见,不论是货币和银行的发展,还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价值交换提供服务。

一、金融聚集与金融中心发展的逻辑

1.金融聚集围绕着交易与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变迁。从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看,金融中心素来与贸易中心相伴而生,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到伦敦、纽约、香港等,均位于重要的港口和交通中心,都是当时的主要贸易中心,这与金融为交易服务的本质相一致。

早期的威尼斯银行家为解决贸易货款的结算发明了汇票,但汇票不能贴现和异地流通;“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时代,阿姆斯特丹在汇票基础上建立了国际票据清算体系,解决了异地流通等问题,同时还出现了提供规避商品贸易风险的期货、期权等新金融工具。[3]在伦敦金融中心时代,汇票不仅可以流通,还实现了可贴现和保兑,形成了以国内票据贴现和国际票据承兑市场为主的国际货币市场,国际票据承兑市场后来又发展成国际贸易融资中心,还形成了以国际海上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为核心的保险体系。[4]在纽约国际金融时代,金融已进入信用货币时代,纽约凭借“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取得美元霸权,为国际贸易提供清算和支付手段。因此,不同金融中心时代,金融聚集解决的首要的、共同的问题就是为国际贸易结算和支付提供便利,使支付结算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

金融对国际贸易等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必然导致资金流在这些贸易中心的聚集和沉淀,正如早期银行 (钱庄)等提供汇兑、保管、鉴定等服务产生资金沉淀,银行的主要业务转变为存贷业务一样,这些贸易中心也逐步成为资金借贷中心,除了银行体系在这些城市的逐步完善以外,直接借贷工具也不断创新。阿姆斯特丹时期就出现了股票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使股票成为公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直接融资工具。在伦敦时代,随着英帝国的大西洋贸易体系和殖民体系的形成,国际贸易急剧扩大,极大提高了伦敦的资金流规模。由于受制于特许公司制,限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其议会对政府征税权的制约,形成了以债券 (主要是国债)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资本市场。纽约中心时代,不仅国际贸易给纽约带来资金流,美元中心也为其带来了更为强大的资金流,从而使纽约形成了发达的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同时,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张,金融体系内部还出现了新的分工,出现了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共同基金等新的金融中介机构。[5]

2.金融聚集是交易信息汇集、交易制度演进、交易市场化的结果。金融聚集最典型的标志是各类证券交易所的出现。证券交易所是当前组织协调程度最高的交易市场,它是交易信息汇集、交易制度演进、交易市场化的结果。

市场交易本质就是一个搜寻问题。买者必须找到合适的卖者,卖者必须找到合适买者。但能否成功实现搜寻,还存在许多障碍。在空间上,交易者难以确定在何处会有他的交易对手。在时间上,他难以确定其可能的交易对手会何时出现。为了解决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人们约定俗成地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寻找交易对手,这就出现了集市交易。但集市交易只是初步实现了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协调,交易者之间还是存在信息分散,难以有效搜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交易信息的集中,更好地解决交易搜寻问题,出现了专门收集交易信息,提供交易服务的分工,出现了经纪商和做市商等金融中介职业。

做市商和经纪商帮助交易者实现交易。经纪商是个代理人,代理其客户安排交易。他们帮助客户寻找愿意与客户交易的对手。经纪商通过收取佣金获得服务收入,而做市商直接与客户交易。做市商愿意买入和愿意卖出的价格就是做市商的买卖报价,做市商通常坚持在市场上提供报价,以维护其做市声誉。每当做市商与其客户完成一笔交易之后,都试图去实现一笔反方向并获得盈利的交易,即卖掉他已经买入的资产或买入他已经卖出的资产。做市商通过低买高卖获取收益。为了更好地提供交易服务以提高自己的服务收入,做市商和经纪商等提供交易服务的成员内部也需要相互协调,早期经纪商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是出现了会员制的交易所 (Exchange)制度。

交易所和经纪商会设计市场规则以便最小化交易搜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他们通常会将市场组织在同一场所,使每一个想要交易的人都聚集在相同的场所,以相互间寻找愿意提供最优价格的交易对手。在历史上,交易所和经纪公司将它们的市场组织成交易大厅。现在,他们可以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组织市场,并允许交易者在远程安排交易。由于电子通讯技术的普及,使用成本在下降,这类电子市场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他们设计交易指令,让交易者更准确、更规范地表达其交易需求,以便更好地集中交易信息,提高搜寻效率。他们设计交易规则,包括如何使用指令,如何处理指令,如何执行交易,如何传递信息等。交易规则直接影响交易实现的顺利程度和交易成本等市场质量。

大多数的交易者都希望在有良好组织的市场上交易,因为其他交易者也在这里交易。当许多交易者都在相同的地方进行交易时,安排交易就变得容易,即交易者之间是相互吸引的。因此,要设立新的市场就变得很困难。[6-7]

3.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和证券化是金融聚集的核心手段。当市场上的交易对象 (也称交易工具)是可替换的、标准化的资产时,市场能够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某类交易工具是可替换的,是指一单位的该工具 (比如:一张股票,一份债券或一份合约等)与所有其他单位的该工具在经济上完全没有区别。如果交易工具是可替换的,那么买者就不用关心他买入的是哪一份工具。由于全部卖者提供的都是相同的工具,那么,买者就可以从提供最优价格者买入,而不用关心其他关于交易工具的信息,卖者也可以卖给任何买者。因此,可替换的交易工具要比那些不可替换的、具有异质性的工具更容易交易,相应的市场也更容易组织。由于股票、债券、期货合约和金融衍生品具有可替换、标准化的特征,因此这类工具最容易实现交易,相应的市场也是现实经济中协调程度、聚集程度最高的市场。在金融发展史上,许多金融工具的发展都是金融工具标准化和证券化的演进过程。货币从商品货币到现代的电子货币、记账货币的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交易工具的标准化、证券化,甚至符号化的过程,其演进的典型宗旨就是便于交易。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标准化、证券化,债券是普通借贷凭证的标准化,期货是普通远期合约的标准化,期权是一般或有权利的标准化,等等。

金融工具标准化的逻辑与世界工业发展的标准化逻辑相一致。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表面上是技术创新、技术革命,但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看,标准化才是最核心的动力。美国福特T型车的标准化过程,诞生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条生产流水线;IBM PC和微软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策略形成了个人电脑的事实标准。正是这一事实标准,推进了信息革命的发展。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技术进步、生产发展的源泉,而市场规模是分工发展的保证,[8]但他未能论及市场规模如何才能扩大。回顾工业发展历史会发现,正是“标准化”推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标准化提高产品零部件的可替代性,聚焦相关需求,提高单一产品或零部件的市场规模,为分工和专业化创造条件。分工和专业化又促进创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在工业发展过程,标准化是促成这一良性循环的核心手段。

同样,标准化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类似。标准化使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成为所有交易的对象。不仅货币、债券、股票、期货等金融工具是标准化的结果,标准化技术还是解决无数金融问题、促进金融聚集的核心手段。一个典型的事例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为解决其战争期间遗留下来的复杂而又混乱、几乎行将崩溃的美国国债等金融问题,1790年时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旋转门”计划的债务调整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发行三期新的联邦债券:一个6%,一个延期的6%(10年之内为0,之后为6%),一个3%,以替换旧的各类债券。该调整简化了美国混乱的债券局面,使纽约、费城、波士顿等证券市场开始有了活力,恢复了公众对美国债券的信心。该计划与汉密尔顿同时推出的“关税法”和美国银行计划共同奠定了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9]“旋转门”计划就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化手段,它使公众对债券的需求集焦于这三种有限的债券品种,从而提高其市场流动性,进而恢复公众信心。因此,标准化是促进金融聚集的核心手段。

4.降低交易成本是促进金融聚集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交易过程包括搜寻交易对象,对交易内容和价格等进行谈判,这就涉及搜寻成本和谈判成本。金融服务通过建立交易所等证券市场以聚集交易者,提高交易信息的传递与汇集,以降低搜寻成本;制定交易规则,标准化交易工具等手段,简化谈判内容和过程,以降低谈判成本。金融机构提供这些服务时会收取相应的佣金或费用,从而使直接的搜寻和谈判成本转化为佣金费用等间接成本。当间接成本超过直接成本时,交易者就会放弃这些金融服务,甚至放弃交易。相反,交易者就会充分利用这些金融服务,从而促进金融聚集和发展。

一个典型的交易成本影响市场发展的例子是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绿豆期货交易兴衰史。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绿豆期货交易,是我国第一批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之一。1998年,绿豆年成交量创出5 276.5万手的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1月初,其日成交量创出70多万手的最高记录,持仓量最高也达到69万多手。且1998年至1999年连续两年,绿豆占当时全国期货交易量的一半以上。1999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将小麦期货交易保证金由10%下调到5%,而绿豆交易保证金则由5%提高到20%。此后绿豆期货的总持仓量、成交量为零,其交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①郑州商品交易所年报1998、1999、2000,http://www.czce.com.cn.绿豆退出期货市场的原因是绿豆期货被过分炒作,但让绿豆交易萎缩的核心手段就是交易保证金的逐步提高,增加交易成本。该案例从反面证明了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会促进金融活动增加和金融聚集。

5.金融定价技术和制度安排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建立金融聚集和发展的信心基础。人们之所以敢于参与交易,尤其是远期交易,是源于对交易结果的某种确定性预期。当对交易结果难以预期时,人们会谨慎决定是否参与,从而限制市场规模的扩大。在金融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提高交易信心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制度,典型的有:复式记账法、有限公司制和期权定价技术等。

有限公司制度和复式记账法的出现,共同奠定了股票交易和发展的基础。有限责任制让股票投资者作为股东仅需承担其全部投资额的有限责任,降低了作为股东的风险,让公众敢于购买股票参与投资。复式记账法的发明,让公众投资者有了确认、评估公司经营状况和价值的基本手段和技术,让评估股票价格成为可能,进一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因此,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称:“有限责任制和复式记账是两项重要意义不亚于半导体发明的社会科学创造。”[10]巴特勒在1911年也曾指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人类历史中一项最重要的发明;如果没有它,连蒸汽机、电力技术发明的重要性也得大打折扣。”[11]期权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就有交易,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以及郁金香泡沫的发生,期权始终被认为是一种投机工具,直到100多年之后,期权交易在伦敦还被认为是不合法的。1973年,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在同一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发表了他们的期权定价公式。挂牌交易和定价公式两者结合,使得期权交易成为近代世界金融中一颗灿烂的新星。世界上目前有50多家交易所交易期权,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型都有期权合约的交易。仅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类期权,每年的交易量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正是期权定价和交易所的交易制度降低了期权交易的不确定性,促进了期权交易的发展。此外,抵押、担保、期货的逐日盯市和保证金制度等,也都是降低交易不确定性的金融技术和制度。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提高交易信用、增强公众信心的金融制度安排和技术是促进金融聚集和发展的重要信心基础。

二、国际主要金融中心体系向“圈层”分工发展模式转变

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活动高度聚集的都市。首先,它聚集很多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其次,有很多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第三,它有实质性的金融交易活动发生。有很多的机构,很多的投资者,很多的筹资人,在这里进行存放款和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交易活动。一方面,它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活动聚集的结果,聚集之后就形成强大的金融辐射能力,为其周边区域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发展是受金融分工演进影响的过程,是一个以金融资源交易成本下降为核心、金融分工循环累积、自我演进的过程。金融分工由金融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决定。当金融交易效率大于其交易成本时,就会产生金融分工。分工使金融部门专业化不断加强,金融效率不断提高,交易成本将大幅下降。金融产业链越来越长,金融产出增加;金融机构与金融从业人员相应增加,金融结构不断升级,金融发展将得以持续。金融分工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自给自足分工、局部分工以及完全分工三种典型状态。金融发展在不同分工水平下的跃转,取决于一国金融资源内生和外生的比较优势以及交易效率的高低。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一般金融均衡就从自给自足跃转到局部分工,再从局部分工跃转到完全分工,从而形成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和传递已经变得十分快捷和便利。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业也得以迅猛发展,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金融产业总量和市场规模的急剧增长,为金融产业的内部分工创造了条件。随着主要金融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导致其要素成本上升,金融运行效率下降。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金融中心城市周边的二线城市也加快金融设施建设,承接金融中心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全球金融中心体系逐步形成以核心金融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周边二线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为辅,通过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分工格局的圈层发展模式。

在欧洲,以伦敦为中心形成了大伦敦金融中心圈,它包括两个圈层:第一圈层包括泽西岛、格恩西岛和马恩岛三个离岸金融中心,以及都柏林和爱丁堡。其中,爱丁堡是全球最主要的基金管理中心,而都柏林主要是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拥有最活跃的公司金融业务。第二圈层包括卢森堡、巴黎、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其中,卢森堡以私人银行业务、投资基金管理、欧洲债券发行和交易等业务见长。巴黎和阿姆斯特丹是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布鲁塞尔则是欧盟的金融决策中心。在北美洲,形成了以纽约为龙头的大纽约金融中心圈,包括新泽西州、波士顿、芝加哥以及多伦多、蒙特利尔等次级金融中心。新泽西州是9·11事件后逐步形成的金融后援基地和备份中心。波士顿是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芝加哥是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华盛顿是全球及美国金融决策中心,而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则在寿险、能源、矿产和金属贸易金融以及综合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3]

冯邦彦和覃剑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圈层体系的内部分工主要基于金融产品交易所需要的信息和专业化要求进行。一般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将集中于圈层体系中的顶级金融中心,次级金融中心主要生产和交易半透明的金融产品,其它层次的金融中心则致力于提供不透明的金融产品。[14]

三、海西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思路

近几年,我国对建设各类金融中心的讨论如热浪般扑面而来。各地纷纷提出了建立金融中心的构想和规划:上海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也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北京提出了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深圳计划联手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天津、大连、沈阳、济南、青岛、南宁、南京、杭州、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地也都结合各自的区域特征,提出打造各类区域金融中心。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后,福州和厦门也各自提出了建设海西区域金融中心的规划和构想。但这些金融中心的发展思路很难看到金融产业分工的逻辑,有的只是政府主导的重复建设,然后以税收等政策优惠、甚至是财政补贴的形式争夺金融资源。这种局面与金融聚集的逻辑和金融中心的内涵不相符,不仅无助于金融产业内部分工的发展,无助于金融深化,还可能起到反作用。金融中心是通过金融活动的聚集、规模的扩展,以利于分工、降低成本,以便为周边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聚集和辐射。该特征决定了一个金融中心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同质的金融中心。金融聚集之后,会出现金融极化,极化之后就是金融中心的解构,但这种解构是建立在分工之后的解构。这就出现了大伦敦、大纽约金融圈的圈层发展模式,因此,根据金融聚集的逻辑,从金融产业内部分工的角度出发,对海西金融中心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问题。从金融为交易和贸易服务,金融中心随贸易中心的变迁而演变的逻辑分析,结合中国的现有体制特征判断,厦门是海西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中心,具备良好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的基础,适合以市场化的模式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福州是省会城市,是主要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总部所在地,是行政性的资金汇聚地,因此,福州自然是政策金融和区域金融的决策中心。此外,海西经济区北有上海,南有深圳和香港,如果仅限于海西内部的自身比较谋求多元化的、综合性的金融中心建设,显然与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相违背。正确的选择是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圈层分工发展模式,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建设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以融入全国仍至亚太金融大格局的发展。

2.关于海西金融中心的专业方向选择问题。在金融中心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应准确判断全局性的金融发展机遇。从厦门来看,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厦门具备的最大优势是金融及其相关人才。厦门大学的金融、会计和法律人才培养具有领先优势,但目前主要是为深圳等地输送人才。首先,从全局性的金融机遇看,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的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市场已经发展了20多年,市场规模也跻身世界前列,但支撑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特别是投资者保护和上市公司等的会计问题。这些问题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下一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民间和私人财富已有很大的积累,但这些财富缺乏投资渠道,冲击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出现地产泡沫、“蒜你狠”、“豆你玩”等经济乱象。未来,资产和财富管理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机遇。第三,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两岸经贸往来和资金流动还受到许多的制约,如果能在“先行先试”方面取得突破,也可能形成一些独特的优势。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厦门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专业性选择上,应重点发展会计和公司金融服务,以及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服务。这些属半透明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更适合于次级金融中心提供,也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人才。

3.在发展策略上,应重视引导专业性金融中心发展的软环境建设。金融业的交易对象通常是某项权利而非实物,交易具有无形性、信用性等特征。金融业的发展,本质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导致营业额倍增,因此,金融业的发展在保证市场公平、公正、公开、有序、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对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双重税制导致金融等服务业的税负过重,重复征税违背现代分工发展逻辑,抑制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首先,在税收政策上,厦门应充分发挥其经济特区的立法权优势,争取试点将非银行金融服务类企业的营业税调整为统一的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公司企业将其财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会计和财务服务公司,甚至吸引周边城市的企业来厦门设立财务公司。这些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为其原有公司提供会计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上下游等关联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内部融资,甚至为客户提供消费贷款等服务,打造一个以公司金融和财务服务为主的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其次,积极投入资金,打造健康、安全的金融软环境。具体地,可以考虑政府投入充足的资金,用2-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精通国际、国内金融和经济法规的法官和律师队伍,先行做好若干关于投资者保护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进而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积极引进国际上在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有专长的金融机构,树立起一个让投资者有信心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形象。第三,积极争取两岸金融先行先试,这种先行先试要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两岸金融合作政策,否则,仅有地缘、人缘等优势难以转化经济和金融优势。具体地,可以考虑争取在福州、厦门的金融机构开展以新台币为主的离岸金融业务,为非居民开立离岸账户,开展外汇存贷、同业拆借、国际结算等业务,为台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上市和信用担保等提供服务,争取在福州或厦门试点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1]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2.

[2]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 [M].平新乔,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0.

[3]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2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59.

[4]科尔曼.剑桥欧洲经济史:第8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历史演进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1-95.

[6] LARRY HARRIS.Trading and Exchanges:Market Micro structure for Practitioner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7]谢绵陛.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8]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16.

[9]罗文霍斯特.价值起源[M].王宇,王文玉,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304-305.

[10]SANDOR R L,BETTELHEIM E C,SWINGLAND I R.An overview of a free-market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and conservation[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Mathematical,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2002,360:1613.

[11]陈志武.公司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N].经济观察报,2010-09-27(2).

[12]蔡彬彬,郭熙保.金融分工:一种新的金融发展分析框架 [J].经济科学,2005(4):85-98.

[13]冯邦彦,覃剑.国际金融中心圈层发展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1(4):36-41.

Keywors:financial aggregation;Haixi Financial Center;Haixieconomy

(责任编辑 林 芗)

On the Logic of Financial Aggregation and the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ment—And on Constructing Haixi Financial Center

XIE Mian-b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ng the transac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ogics of the financial aggregation and the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ment.Studies suggest:the financial aggreg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gathering of transaction information,the evolution of trading systems,and market-oriented trading;and it will transfer with the change of trade center;standardization and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the core means of financial aggregation;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promote financial development;pricing techniqu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re the basis of confidence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The system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as gone through a simple aggregation model,and shown characteristics ofa“circle”division.To construct Haixi Financial Center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financial aggreg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enter,and build itself into a professional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so as to integrate into the financial pattern of China and the Asia-Pacific.

F 830.3

A

1008-889X(2012)02-23-08

2011-09-14

2011-11-01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JA10177S)

谢绵陛 (1968—),男,福建尤溪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和交易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分工交易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大宗交易榜中榜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