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①
2012-04-18邹再金张育诚
邹再金,张育诚
(广西大学 政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人类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也是人们向往和追求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宗旨也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研究生教育的方向,是研究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被忽视、主体性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对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科学的考察,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蓝图。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他们强调未来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贯穿于他们的其他著作中,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而协调发展的思想。
1.人的需要充分满足
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做。”[1](P298)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而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压抑人的正当需要违背着人性,从根本上否认人本身,“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P130)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层次上看,可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等。人的需要满足是为了从事社会活动,反过来,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和需要的满足又产生出更丰富、更高层次的需要。
2.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3](P131)。人的能力是人表现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社会能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P111-P112)所以,只有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确保“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3.人的主体性充分展示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马克思主张把人当作主体来看待,要“绝对承认人格原则”,尊重人的主体性,反对只把人看作某种“手段”。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展示是指人成为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既是人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也是达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指出,共产主义社会要使人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从而“确立有个性的人”。“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P760),这正提示了人的主体性、个性发展是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紧密联系的。
4.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作为人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私有制和旧式的社会分工存在,导致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最终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5](P9),为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P295),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P56)因此,人的社会关系丰富程度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程度。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研究生教育存在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研究生教育突出研究性与自主性的学习,这种重视学术研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及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加上研究生学习任务重,也面临着重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研究生注重学业成绩与科研成果,高校研究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另外,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上,加之,社会用人单位较多考虑研究生的专业成绩,而很少把思想政治教育表现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生的培养存在“重才轻德”的现象,这有悖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不利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体性缺失的弊端
无论是高校还是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都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研究生主体性两个方面。高校对研究生科研、专业的加大投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减少,这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起阻碍作用,这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研究生的主体性的互动。研究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态度,使得他们存在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这也不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式单一性凸显
受研究生分散学习与自主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方式一般仅限于课堂学习。实践与活动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教育模式下较难开展,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载体与方式单一的现象。这种单一的方式较难调动研究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较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方式的单一性,使得研究生接受或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有限,这对于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研究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增强个体的社会性等方面起到阻碍的作用。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启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石。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高校应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立足其社会性,从而增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素质包含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而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其他方面素质中起到导向作用,因而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社会主义“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要求。在研究生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要严格落实“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博士生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选修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五门课程”,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7]但也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直接地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而且也在间接培养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培养研究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哲学素养等,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置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中,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服务。
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亲和力
马克思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人的主体性发挥甚至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要求,也较难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研究生为本,注重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核心,既要以研究生为出发点,又要以其为归属,坚持把他们看成主体。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尊重研究生在素质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研究生的兴趣、需要,增强亲和力,这样就更容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更好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增强针对性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是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那么个性发展也是畸形、片面的;个性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条件,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个性发展思想应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要忽视研究生的个性,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展现的研究生群体。尊重个体的差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尊重研究生的个性,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如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合研究生思维模式的与本专业联系的创造性问题“对对碰”,让研究生把专业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要坚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在人全面发展原则下展现他们的个性。
4.立足人的社会性,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到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制约。人应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以及发展的程度,主要由生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直接决定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不能仅限于传授思想政治知识,而是要置之于广阔的社会关系网中。要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有意识培养研究生的政治关系意识、文化关系意识、经济关系意识,丰富研究生的社会性。同时要重点培养研究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和谐社会理念指引社会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关系过程中树立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理念,从他们的社会性出发,使他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Z].教社科厅函[201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