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公示语翻译教学的探索

2012-04-17陈鹏祥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汉英调研教学法

陈鹏祥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公示语翻译教学的探索

陈鹏祥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从积累学习者的翻译流程操作经验,切实提高翻译能力出发,笔者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尝试通过组织学生在公示语翻译任务实施过程中参与、互动、交流和合作来实践并提高翻译能力。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建构起学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知识框架,更快地积累翻译流程操作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该实验采用了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路径,检验手段包括课内外观察、任务完成情况汇报、书面报告评估和对学生访谈等方法。

公示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建构主义

一、引言

本课题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开展翻译课任务型教学实验的行动研究。通过翻译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调研项目相结合,导入任务型教学法,尝试将应用文体公示语翻译设计成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实地调研任务 (field work)加以实施。此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翻译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探索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质的研究理论(qualitative research)中的个案研究。这是一种发现式的个案研究(revelatory case study),其目的并非要总结普遍性规律,而是在对个案深度描述的基础上做出模糊概括 (fuzzy generalization),旨在为今后的此类相关研究积累理论经验。其作用体现在认同式推广上,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相关同行教师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有启发,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实验,在同一方向做进一步探索[1]。检验手段包括课内外观察、翻译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对学生的访谈等方法。

二、语言教学的新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认为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获得发展。他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S-R公式,提出了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timulus)被个体同化(assimilate)于认知结构(texture)之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response)。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两个过程——“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个体把刺激(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中。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与新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使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认知个体就是通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使这两种形式达到相对平衡。但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2]。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学习者对促进个体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转变为自己的知识[3]。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任务教学法最早由Prabhu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90年代迅速发展。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任务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运用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和实践[4]。该法关注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mental)。教学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和合作来学习,强调“做中学”。它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Nunan[5]认为一项任务应由目标(goals)、输入(input)、活动(activities)、教师角色(teacher role)、学生角色(student role)和环境(settings)等六个要素组成。Willis[6]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任务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是前任务活动(pre-task activities);第二阶段是任务环本身 (the task cycle itself),这个阶段又可细分为执行任务 (doing the task)、计划后续任务 (engaging in planning posttask)和报告任务完成情况(reporting);第三阶段是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这些理论受到广泛的认同,并成为任务教学法的指导性原则。

三、公示语翻译任务型教学过程和方法

翻译教学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通过什么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习得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理论能力由翻译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职业素养构成(包括翻译基础知识、跨文化交际素质、百科知识和主题知识以及了解翻译行业规范和运作流程),这些主要是表述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而实践能力则由语言/文本能力(指双语基本功,包括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知识以及多种文体笔译技能)、策略能力(指控制翻译过程,发现和解决翻译问题的知识)、自我评估能力、IT能力和工具书使用(指翻译工具、信息和通讯技术、资源的使用。例如,网络在翻译中的运用,翻译软件的使用,翻译项目管理等),这些主要是操作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翻译教学重心应放在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实践课程上[7]。即将出版的新的本科翻译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倡导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笔者基于上述翻译教学原则和方法,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实施过程,在应用文体翻译教学中,根据本地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对英语专业2006级3班和4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把完善本市公示语翻译设计成翻译任务加以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翻译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情况予以介绍。

(一)任务设计

1.创造逼真环境,布置调研任务

任务实施环境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六个组成要素之一。Lee Jahnke提出的逼真环境下的训练强调,必须让学员懂得翻译任务的时间限度,同时必须了解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文化语境的细节处理,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逼真环境下的翻译任务给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翻译过程,熟悉翻译操作流程和习得翻译能力的逼真环境和机会。翻译文本应尽可能采用真实翻译项目中的翻译素材,如当地的旅游、新闻、科技、经济、法律、教育文本等[8]。作者把完善本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设计成调研任务布置给学生,具体有两项任务:一是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对本市某一类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进行实地调研,在对收集到的案例作为语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以口头陈述和书面报告形式提出完善公示语翻译的建议;二是对在本市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市公示语英译的满意度、需求和建议。

2.任务目标

所谓任务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笔者希望通过完成这次公示语翻译调研任务,学生能够建构起公示语相关的知识和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及技巧的框架,体验翻译的过程,积累翻译流程操作的经验,从而习得翻译能力。

(二)任务实施

1.输入材料

第一周的两节课,也就是前任务活动。笔者首先针对任务的目标,导入公示语、公示语翻译的知识以及与实施任务相关的其他知识和所需的材料,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必要的表述性知识和所需使用的研究工具。表1列出了任务教学的内容、材料和方法。

表1 教学计划

(1)理论导入。笔者采用理论学习的“语境化方法”(contextualized approach to theory),针对公示语翻译,理论联系实际,用20多分钟“微型课”(mini-lectures)向学生讲解了以下内容:

第一,界定了什么是公示语;

第二,公示语的分类;

第三,公示语的特征——五个“C”(concise、conventional、consistent、conspicuous、convenient)、简洁、规范、统一、醒目和方便[9];

第四,重点介绍了丁衡祁提出的公示语“模仿—借用—创新”翻译模式(the Adapt-Borrow-Create approach);

第五,通过案例分析了常见的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2)给学生提供“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e-signs.info),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了解、学习公示语翻译的相关知识。

(3)复印问卷调查资料发给学生。这些材料针对问卷调查设计、展开步骤和注意事项提供了详细、明确的信息。

2.各项活动

开展基于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是任务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任务环本身,包括执行任务、设计后续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部分。

理论导入结束后,就是小组划分和选题。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提出自己的公示语翻译调研课题(见表2)。选择调研的公示语翻译类别涵盖了:(1)导向标志;(2)公共提示;(3)商店名称;(4)景点解说;(5)中餐菜单;(6)禁止语;(7)商业推介等。范围涉及旅游景点、商场、医院、车站及街道等公共场所。分组按公示语翻译类别划分,自由组合。2006级3班分了10个翻译小组,2006级4班分了9个翻译小组,每组3~5人不等。两个班分别有一个组负责对在本市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他各组对本市某一类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进行实地调研。

学生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实地调研和对外籍人士的访谈是在课外进行的。我们利用两个星期六、星期天下午完成各项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实地调研。

每组推选的组长负责本组每项任务实施的协调组织工作。每个翻译小组的任务实施包括以下流程:

第一,讨论任务设计和实施计划;

第二,任务具体分工及准备;

第三,实地调研,收集案例;

第四,运用所学的公示语翻译理论和方法对收集的语料所反映的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并分类,然后提出翻译修改的意见;

第五,撰写完善肇庆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书面建议报告。

(2)对外籍人士的采访。

两个采访小组通过电话和面对面的形式,完成了对在肇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10位外籍人士的访谈。接受访谈人士中有教师、学生和商人。两个访谈小组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学习所发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设计、展开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细节;

第二,根据调研肇庆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的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表和相关问题;

第三,对外籍人士进行访谈和记录;

第四,整理访谈记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在任务实施期间,笔者召集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检查任务实施进度和了解遇到问题的跟进研讨(follow-up seminar)活动,监督任务实施的进度,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在任务的实施和评估的整个过程中,笔者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让学生做主角,“动”起来;而笔者则是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促进者,遇到问题的答疑者或提供解决问题路径的向导;同时,还要监督检查任务执行的进度和质量。

3.评估总结

第二周的两节课堂教学时间是各小组代表的口头陈述和教师的评估总结。评估主要从课堂陈述、任务完成情况和书面报告质量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口头陈述。每个组的组长或代表用六七分钟时间分别口头汇报了本组调研的实施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小组成员整理分析收集的语料后就完善公示语翻译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对每个小组的口头陈述给予及时的点评,赞扬他们认真积极的态度,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

(2)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各组报告对任务实施过程的陈述,以及上次跟进研讨所了解到的学生的调研步骤和实施过程,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了表扬,对出现带普遍性问题的小组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

(3)书面报告质量。这次书面报告的要求其实就是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小论文。共提交16篇小论文(篇目见表2)。这些小论文大多数结构合理、逻辑性较强、层次清晰、语句通顺,基本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学生在文章中都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公示语翻译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阐述所讨论的问题,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肇庆市公示语英译质量的建议。法之一。

表2 2006级3班和4班学生小论文篇目

四、效果评估

通过运用课内外观察、任务完成情况汇报、书面报告评估和对学生访谈等手段,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公示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成果如下。

1.翻译课堂与课外调研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肇庆市公示语英译质量的实地调研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收集的语料都是第一手材料,这让他们有一种真实感;而他们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也对肇庆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有所贡献,这让他们又有了一份自豪感,并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翻译理论讲解与翻译实践文本相结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翻译理论教学采用“语境化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介绍了与公示语翻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样的理论教学,具体而不抽象、乏味,容易理解接收。而且理论分析、点评一直贯穿在整个任务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避免了理论实践两张皮的情况。

3.组织翻译学习小组课外调研,弥补了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学生的实地调研、收集案例语料,以及分析讨论和撰写改进公示语英译的建议报告都是在课外进行的。这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又弥补了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

4.翻译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翻译能力涉及翻译过程中的各种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学生通过参加这次公示语英译质量调研,增进了相互了解,学会了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例如,两组对外籍人士访谈的学生告诉笔者,他们经过这次访谈,积累了不少与外籍人士交往和沟通的有益经验。

5.任务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真正“动”了起来。任务讨论时,大家发言积极热烈,实地调研过程中,不辞辛劳、十分投入,这在以往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上是不曾见过的。

实验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翻译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翻译流程操作经验,切实习得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的有效方

五、有待改进之处

任务型教学法是有其针对性、独特性和局限性的。对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调研是适宜的,但不是翻译课唯一的教学法。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体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法。除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法。由于这次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实地调研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口头陈述是由每组选一名代表做的,而书面报告一组交一份。这就造成了小组里的一些同学不认真、置身度外、偷懒。教师无法有效掌控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做到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打了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保持密切接触,参加他们的学习讨论和调研过程。这样做既可以督促指导他们,又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确保每个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另外,在学生分组翻译阶段,可细分为个人单独翻译、小组讨论、师生讨论三个环节,并要求学生记录翻译日志,描述和解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重点在于“如何译”和“为何如此译”,锻炼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能力。

六、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验,介绍了在应用文体公示语翻译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任务实施各个环节中,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和合作来学习和实践,共同完成了公示语汉英翻译质量调研任务。实践结果表明,具体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理论导入、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实地调研和撰写报告等环节,学生建构起了有关公示语的知识和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和翻译方法的认知框架,并经过实践得以内化。同时,体验了翻译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翻译流程操作经验,实际翻译能力有所提高。在翻译教学中,特别是在应用文体翻译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以翻译过程培训为翻译技能培训的翻译教学法原则,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实践环节上,侧重学生的操作知识的培训和习得。

[1] 吴文安.学生自主选材翻译实践课可行性研究[J].中国翻译,2010(5):45-48.

[2] 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5.

[3] 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9):364-367.

[4] 文军,刘 威.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口译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07(4):42-46.

[5]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11.

[6] 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1996:26-305.

[7] 文军,李红霞.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2-7.

[8] 王湘玲,毕慧敏.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兼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上海翻译,2008(2):52-55.

[9]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Task-Based Teach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Real Time Training Context

CHEN Pengxiang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The paper i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sk-based teach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signs.The revelatory case stud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employed in the hope of helping the students accumulate the procedural knowledge of translating and facilitate their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he authentic assignment.The trial demonstrates that the students can better build up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of the translation of signs and gain their first-hand experience more quickly through participation,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task and their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s improved.The ways of verification include:the observ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and out of class,the assessment of their oral presentations and written reports and the author's interview with the students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task-based teaching;Constructivism

H319.1

A

1009-8445(2012)04-0078-06

(责任编辑:杜云南)

2011-03-29

陈鹏祥(1960-),男,广西来宾人,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汉英调研教学法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