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份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的调查分析
2012-04-17江君微
江君微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药品说明书是医生处方、药师审方和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鉴定医疗责任的法律依据[1]。儿童的生理、病理情况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各个器官还不成熟,各种功能还不完善,如血脑屏障和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皮肤黏膜屏障能力和肾排泄功能均较差,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敏感性较强,极易发生药物危害。因此,药品说明书对儿童的用药指导作用尤为重要[2]。笔者调查了医院门诊常用药品的药品说明书756份,对其儿童用法用量项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医院门诊西药房正在使用和销售的药品说明书756份(2010年5月20日截止),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品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对有关儿童用法用量、药物过量、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等事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剂型或生产厂家
结果见表1。
表1 按剂型或生产厂家分类的调查结果[份(%)]
2.2 儿童用法用量具体标示情况
在756份药品说明书中,标注有儿童用法用量的有298份(39.42%),标注“遵医嘱”或“用药酌减”的有 55 份(7.28%),标注“儿童慎用”的有51份(6.75%),标注“儿童用量尚不明确”的有24份(3.17%),标注“儿童用量安全性无研究”的有27份(3.57%),无儿童用量项的有 301 份(39.81%)。其中,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主要集中标注在“用法用量”和“儿童用药”两个项目中,个别标注在“注意事项”“禁忌”等项目中。儿童药物过量及药代动力学参数项标注情况见表2。在标注有儿童用法用量项的298份药品说明书中,给出方式按年龄的有45份(15.10%),按体重的有130份(43.62%),按年龄和体重的有31份(10.40%),直接给出剂量有的92份(30.87%)。
3 存在的问题
3.1 儿童用药项内容缺失严重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756份药品说明书中,标示有儿童用法用量的只有298份,占39.42%,无儿童用量项的占39.81%;涉外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标示率无显著性差异;口服制剂中标示了儿童用法用量的比例明显低于注射剂,提醒生产厂家要引起重视。在标示了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说明书中,其明确性也不佳,仍存在7.28%的药品说明书中只标注了“酌减”或“遵医嘱”等模糊词句,还有相当一部分说明书只标示“儿童慎用”“儿童用药安全性无研究”“尚不明确”,不能给医生和药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于服药比较困难的婴幼儿,是否可与牛奶、果汁服用,用药前有何注意事项等一些细节问题很少提及。
表2 儿童药物过量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标注情况[份(%)]
3.2 儿童用药的剂量换算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
儿童用药的剂量换算主要由年龄、体重或直接给出剂量来表示,而相同年龄的儿童,因有高、矮、胖、瘦和男、女差别,其体重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按照年龄来给药,因体重的不同会导致血药浓度的不同,从而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对于年龄与年龄段的划分也值得商榷,对于“岁”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认为1岁就是指出生后的第365天,而按统计学的概念[2],1岁是指满12个月的最后1天到满2岁(24个月)的前1天。由此推算儿童的用药剂量,会造成剂量的偏差。建议药品说明书标注出明确的月龄或体重。
3.3 儿童药物过量标注率低
儿童用药中该项内容的标注率最低,与文献[3]报道一致,仅有1.2%的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了儿童药物的过量处理,许多药品说明书中对药物过量的处理仅用“对症治疗”等较含糊的语句,指导性很不明确,建议增加发生药物过量后的具体解救措施。
3.4 儿童药代动力学数据缺乏
儿童为特殊群体,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完善,功能逐渐成熟。《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指出: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关系而对药品在药理、毒理或药代动力学方面与成人有差异,但从调查中发现,明确标注儿童药代动力学的仅39例(5.16%),对医生的指导意义不够,会带来隐患。儿童药代动力学的缺项,并不是药品说明书本身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儿童药代动力学研究比较薄弱,新药上市缺乏此项资料。因此,儿童药代动力学的有关研究亟待加强。
4 结语
药品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又是指导用药的依据。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合理用药。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强化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提高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化程度,使说明书真正成为合理用药的指南。
[1]吴 蓬.药事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
[2]邓立新.我院351份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0):1 594-1 596.
[3]肖 芳.346份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