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盐碱地改良技术
2012-04-14龙见全
龙见全
(新疆水利厅喀什噶尔河流域管理处 喀什 844000)
1 基本情况
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流域包括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依格孜牙河、恰克马克河和博谷孜河6条河。流域面积6.3万km2,其中山区3.8万 m2,总径流量45.92亿 m3。流域耕地面积19.13万hm2。其中,盐碱地面积8.6万hm2,占45%,最多的年份达到60%以上。克孜河下游布哈拉渠首的矿化度为1170mg/L,其中,硫酸盐含量为949mg/L;流域下游西克尔水库的矿化度为3090mg/L,其中,硫酸盐含量为1230mg/L,流域盐碱土主要成份为硫酸盐。
2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2.1 气候原因
喀什噶尔河流域地处沙漠边缘,属于典型干旱性大陆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7mm,蒸发强度一般在2500~3000mm。平原区干旱指数为7~20,最高超过200。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2 耕作技术不合理
喀什噶尔河流域是一个古老的灌溉绿洲,灌区基本是靠引用大河来水灌溉。主要灌溉方式采用大水漫灌,毛灌溉定额约为1000m3/亩。由于该区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水资源蒸发、渗漏损失严重,形成大量盐碱的累积,最终使得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次,由于耕作制度不合理,农作物过于单一,并且大量施加化肥,形成土壤板结及盐碱化。因此,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2.3 地下水位的抬高
喀什噶尔河流域灌区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渠系老化,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2,使地下水位抬高,造成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克孜河下游克州地区的格达良乡,由于地处托卡依水库下游,地下水位仅0.5~1m,很多土地颗粒无收。
喀什噶尔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棉花、水果等的生产基地。但土壤的盐碱化使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土地产量不高,有些颗粒不收,甚至有些土地被弃耕,成为不毛之地。为了充分利用喀什光热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良盐碱地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已成为开展喀什噶尔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 喀什噶尔河流域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实行治水与改土相结合
以流域为单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治水与改土相结合。在新疆内陆河流域防止灌区土壤盐渍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并做好流域工程和灌溉管理,解决好水资源利用与土地开发的关系、灌溉与排水的关系和灌溉排水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引入灌区水量与灌区排出水量,达到使灌区不产生次生盐渍化的平衡关系。
3.2 实施盐碱地工程性排水
目前,喀什噶尔河流域采用的排水方式有水平式和垂直式(竖井排灌)两种,其中,水平式又分为地面明沟和地下暗管两种。明沟排水是当前应用的主要排水方式,明沟排水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投资比暗管排水少。缺点是排水沟易淤积,易坍塌,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排水沟,而且占地面积比较多。暗管排水是一项先进的、发展前途较广阔的排水技术,具有占地少、排水效果好的特点。随着塑料工业和暗管施工机械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近十几年来推广应用迅速。1961年起,新疆兵团农二师28团首先进行了暗管排水试验,截至目前,累计已建成暗管排水面积1.33多万hm2。但暗管排水一次性投入比较高,在资金欠发达的地区很难普遍实施,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竖井排水是通过垂直提水降低地下水位,促使土壤脱盐和防止积盐的排水方法。新疆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竖井排灌的试验研究,自1965年开始,以五家渠、石河子、焉耆、阜康等地为重点,建设了大量的排水浅井,均产生了明显的排水效果,浅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位由0.5~1.0m稳定下降到2~3m以下,防止了土壤返盐,农作物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竖井排水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是确定地下水隔离层以上的含水层深度,竖井深度不能超过隔离层。其次是确定竖井的间距,在深度确定的基础上通过渗漏实验确定水平距离,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布置,渗漏半径有部分要相互重叠,以不留死角为准。竖井排水可以与灌溉系统结合起来,如果在缺水的季节可以把抽出来的地下水与大河来水混合,只要含盐量能满足灌溉要求,就可以用来浇灌农作物,这样既解决了地下水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干旱缺水的问题。
3.3 对盐碱地进行灌水冲洗
盐碱地冲洗主要在有排水和无排水设施两种条件下进行。20世纪50~60年代,对土壤改良试验进行了洗盐及压盐定额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成果。在无排水压盐时,只能允许在地下水埋深5m以下、径流条件好、洗盐面积小的情况下采用。
3.4 科学制定耕作制度
多年实践经验证明,实行旱水轮作,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即种几年旱作物改种一季水稻,一般按“三旱一水”格式进行种植,最多不超过“七旱一水”。旱作物灌溉可采用膜下滴灌,这样可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节约灌溉用水,从而减少盐分积累。
3.5 应用生物改良措施
多年来,喀什噶尔河流域一直采用植树造林、种植红柳、沙枣等耐盐植物,以及种植苜蓿、碱茅草等耐碱作物,并施行草田轮作,降低了地下水位,改良了盐碱土。实践证明,红柳、沙枣、碱茅草抗逆性、耐盐性强,适应性广,是改良盐碱土的先锋植物。可以利用戈壁荒滩地种植碱茅草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民收入。盐碱性大的地区喂养出来的羊肉味美可口,地处流域下游的巴楚和岳普湖县正是盐碱性比较大的地区,羊肉品质好,非常可口。所以应当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大力发展畜牧业。
综上所述,盐碱地改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应朝着由明渠排水,向暗管排水、竖井排灌相结合方向发展,由大水漫灌向膜下滴灌方向发展;在生物措施方面应朝着由永久旱地,向旱水轮作的方向发展,利用抗盐碱植物改良土壤及化学技术改良土壤。
4 存在的困难
喀什噶尔河流域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文明于世的绿洲,早在唐朝丝绸之路时期,喀什就是一个重要的古镇,一千多年的传统耕作造成大片土地盐碱化。所以,治理盐碱是一个长久而漫长的过程,虽然有好的技术手段,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普及实施。如:暗管排水需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完成,对人均收入才一千多元的灌区来说,大面积发展暗管排水是很困难的。膜下滴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铺设管道,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费难收的情况下,很难拿出资金来改造灌区。另外由于耕作、灌溉的传统,已造成了严重的盐碱化,使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不收,所以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大面积开荒,再加上不科学的耕作与灌溉,造成更大面积的盐碱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5 解决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a.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有效治理盐碱的方法,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科学种植,提高单方水产量。
b.争取早日达到按成本供水,实现成本收费,这样流域管理机构才有能力拿出部分资金改造灌区。
c.积极争取国家大型灌区改造资金,逐步把灌区设施配套完善,提高水的利用率,有效改良盐碱地,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灌区。